对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的认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区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生素质还是教学环境都无法比拟城镇学校,如何提高山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引入新的教育观念和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必要认识和掌握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学生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并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就对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学策略、实施过程等方面的认知及做法进行论述。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的。从广义上定义是: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上定义是: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理论支撑
  教育学理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知识的重组、改造、丰富,是通过大量的探索和实验,自主建构而实现的,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学习形式,完成更新知识的建构。
  心理学理论支撑: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一般是"感觉--知识--思维--记忆--理解--应用",探究式學习正好体现了这一认知规律。
  三、山区初中语文教学采用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1、山区初中学生的特征。
  山区初中许多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学生出身在文盲、半文盲农民家庭,山村的生活气息和学校人为环境文化氛围不如县区学校,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如城镇,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来源相对较差,各类原因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课外阅读量很少、写作水平偏低、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极低,厌学情绪相当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了,朗读文章还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更谈不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也写不好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这是当前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山区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的能力。
  2、探究式学习符合初中生个体发展的认知规律
  学生进入初中阶级,个体发展的认知规律在创造性和批判性方面日益明显,由于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使得初中生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客观性比小学阶段明显增强,能够对各种观点做理论的思辨。因此,初中生们一般求知欲十分旺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想象奇特而丰富,对一些深奥神秘的现象也希望了解一二。
  这一个体发展的认知规律为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有利于培养山区学生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积淀研究素养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而有益于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诸如不轻信、不盲从、爱质疑的习惯,善于推敲言语作品、咀嚼言语精华的习惯,善于广泛阅读、养成勤查资料和集累资料的习惯,善于将读写学习中的心得体验与人交流,分享思维成果的语言交际习惯等等。
  4、有利于重塑山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通过具体的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喜悦和深刻的成功体验,带来被老师和同学们所欣赏、所褒奖的荣誉感和自我实现感,这些则可称为"学习的享受",尔后伴随岁月流逝而不断积淀起来的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和热情,促进其乐学和爱学语文,重塑山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山区的学生明白自己也能行的!
  四、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有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材料和机会创设问题情境,努力尝试让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教学中尝试了"探究性学习",获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在课前要求学生作了以下准备:
  (1)找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的生字难词。
  (2)收集一些跟文章主旨有关的一些智慧小故事,以备探究学习之用。
  (3)收集整理有关议论文的三要素,以备探究之用。
  第一,我指导学生利用材料集中探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比如说《曹冲称象》,《鲁班发明锯》,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等等,能为课文提供论据的要点,都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尝试探究的乐趣。
  第二,告知学生品味文章需要长期的积累、历练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在鉴赏中初步学会思辨,要学会思考在这些浅易的文字中体味出思维价值的底蕴。
  在授课时我采用了两步探究过程。
  (1).初步探究
  ○1.问题设计:我的收获:文中哪些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理解是.......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交流: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那些语句给了你启发?你有没有疑难?你的疑难的是什么?   ○2.要求通过探究对观点找出依据,方法是让学生细读课文,筛选信息,找到课文中对应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3.让学生通过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多方面回答,并做好引导。实时地对学生的成功的探究给予表彰以使学生找了成功的喜悦和深刻的成功体验,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认知水平。教师抓住一、二个重点,进行精心分析,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深层次探究
  ○1.设计活动:模拟"对话"节目
  对话主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新思维的人?
  所用资料:课文内容,或者围绕本文话题紧密的材料,但不要求过多的拓展。
  ○2.四人小组分别扮演主持人、作者、观众。在这样的互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且在一步步追问回答中,理清了文章思路,也懂得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同时也领会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这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锻炼(在对话过程中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1).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学生认知规律。
  提出与解决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的途径。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功效,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的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只有抓住了学生认知规律,并就此设计问题情境,才能极大地调动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巧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
  (2).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山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山区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问题情境的设置超出认知领域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过低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符合了学生的认知领域,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五、探究式学习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是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选项
  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對初中语文课程的大多数内容来说,也不一定特别适合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山区学校的学生知识面以及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也制约着对知识发现式地进行建构。应当多种教学方法共存,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应当根据山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出发,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山区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究增进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
  探究应该是人的一种天生的本能,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理所当然的。
  参考文献
  [1]楚江亭.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江西教育;2008年10期
  [2]陈巧芹.浅谈探究式学习.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5期
  [3]郭继东.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辨析.教育科学2001.11
  [4]邓炜.追求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年02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3  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课堂教学要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不应把学生看成贮存知识的"容器",应把学生视为亟待被点燃的"火把"。学习不应是"学答",而应是"学问",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而且要会学,要彻底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中图分类号】G633.6  圆锥曲线中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所涉及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解答这类题对能力要求较高,它往往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几何等方面知识进行渗透与综合。具体表现在:一类是求与曲线几何性质有关的某些量的取值范围(如坐标的范围,截距、直线倾斜角、斜率、离心率等范围)另一类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当直线与曲线具有某种特定关系时求指定参数范围。求解圆锥曲线的参数取值范围关键是建立有关
【中图分类号】G633.6  "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运动类试题是各地中考综合题中的常客。在此本人浅谈运动类试题创设的特点,及平时教学运动类试题中所采取的一些策略。  一、运动类试题的创设特点  初中数学运动类试题的创设,无非通过:创设⑴点动,⑵线动,⑶形动。从而引起线段,角度,周长,面积,图形的形状等的变化。其实线动,形动实质还是点动。  ⑴点动。  例1.(动点在直线上)(2006年泉州市质检
目的:探讨使用CalliSpheres(R)载药栓塞微球行动脉化疗栓塞术(Drug-eluting bea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阅读教学抓住"读"这条主线,语文课同样能上得有情趣,有语文味,一定能让听着如沐春风,师、生、文融为一体,共同陶醉其中。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将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
【中图分类号】G630  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中国教育延续到今天又演变为高中阶段的分层次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
众所周知,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好一种语言,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量,才能进一步掌握好某种语言。拼读单词的准确性及记忆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运用英语
摘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上,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本课程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及材料成分、结构、工艺原理等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该课程不易上好。故在课堂教学安排上,应尽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应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结合点、抓住本课程内容的主线、通过教学举例等方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兴趣,促进理论概念的理解,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有别于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更侧重于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初中历史教学更侧重于感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当然,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亦有许多共性的地方。本人从教二十六年,既有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也有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既有传统历史教学的积淀,又经历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洗礼。所以二十多年后,在重返初中历史教学岗位时,感触良多,因此写下此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的教学,了解在交际场合张口结舌,不会用英语表达的的成因。采取措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创造"说"的氛围、情景,为学生更好的"说"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说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中学阶段属于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中学英语口语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就简单的话题提供和交流信息,乐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