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然而随着中西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一些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淡化了。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却令人堪忧,河南省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当前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安阳、信阳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之上,为文化体制改革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对策。
  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意识
  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意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要想分清这两个概念,必须知道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意识。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和阐释有很多种观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当属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所下的定义,他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丛结之全体。这种丛结之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1]关于什么是意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其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这里采取意识的名词词性,即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与传统文化相对应的是现代文化,他们的分水岭历史上认为是“五四运动”,所以传统文化就是“五四运动”以前我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传统文化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存在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反映,是传统文化在人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总和。
  二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现状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对中原经济区保持久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所以,高校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不容忽视,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通过对河南省一些高校进行调查,综合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文化知识意识薄弱
  中华的传统文化源于华夏,形成于先秦,确立于两汉,哲理化于宋明时期,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它已经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我想没有一个人,敢自称自己精通中华的传统文化知识,即便是精通,也可能只是对奥妙无穷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精通。正因为如此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望而却步,总想着反正也掌握不了,还不如不去掌握。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意识现状,我们对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堪忧:比如,在“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的三大‘国粹’问题的回答结果上,18%的学生选择了国画,7%的学生选择了京剧,47%的学生选择了中国医学,28%的学生选择了书法。选择正确答案“书法”的同学不到整体的1/3,这表明对于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同学们仍然较为欠缺。河南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程度不高,这将严重影响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传统美德意识淡化
  孔子有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人的修养是多么重要。我们中国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如郑州大学的“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河南大学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些校训里面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美德,但是校训对传统美德的体现是有局限的,不全面的。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底蕴,出现了很多经典著作。从最早的《道德经》到《论语》再到《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却很少有人能概括出来具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什么,我们大抵可以用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 智、信、恕、忠、孝、悌、仁来概括。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却每况愈下,近几年河北大学的“李刚门”、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案件”等有关大学生传统美德意识缺失的报道层出不穷。有的学者认为,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诚信意识薄弱、道德防线下降,做事缺乏自我判断、自制力差,道德认知多而道德实践不足等问题。[3]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美德意识现状令人堪忧,加之现在一些高等院校“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以科研成果来衡量一个大学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导致很多大学老师不得不放下学生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减少了对同学应有的教导。孟子曰“人性善”,我也虔诚的相信每一个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我相信大学生只是缺乏正确的指导,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我相信大学生一定会把传统美德的光芒洒向祖国的每一片土地。
  3传统文化责任意识缺乏
  作家冉云飞先生以及四川大学历史系黄奇逸先生曾呼告世人,要大力“拯救”传统文化,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更应该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4]然而,当代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并不强。我们让大学生在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中选择最重要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圣诞节一类西方节日的占56.2%,而选择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占43.8%。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传统的节日正在逐渐地淡化,西方节日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校园之中,大学生中流行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对一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淡然处之,这只是传统文化在校园里落寞的一种表现,然而,从这一个方面就可以透视出,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化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大学生对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亦或认为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有的还认为传统文化“不时髦”是迂腐、木讷的代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漠不关心,根本没有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对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现在,全国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为发展与繁荣中国文化而努力奋斗,作为我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更应该受到重视,鉴于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出以下具体的方法:   1重塑大学教育理念,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校园,应该是社会中的一方净土,因为这里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全人类的希望所在。大学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起着基础核心作用,但由于我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偏离,办学体制的束缚,大学的这种教育责任没有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为在当今我国的大学校园里,弥漫着一股功利主义的气息,一些学校,把所谓的单纯的科研成果当做评判一个学校办学质量高低、学校排名硬性指标和教师人才队伍强弱的唯一量化的标准,致使一些老师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繁重科研的任务而疏忽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以至于任由学生发展而逐渐的偏离主流文化的发展轨道,才形成了上述现状。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我们的高校必须回归大学“教书育人”的理念,把教师从科研任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为同学们的服务当中去,当然这有待于对大学教师教育水平新的评价机制的探索。
  2树立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挪威著名戏剧家、诗人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肩负在他们身上,所以,必须牢固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去熏陶他,感染大学生,要用先进人物,先进个人的事迹去感动大学生,要让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最重要的是要大学生多去参加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让大学生知道,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好。只有每一个大学生的心里都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要把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责任,当成一种信仰,渴求一种浩大的真正的智慧,他们从学校到社会,把传统文化精神在全世界发扬,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永葆生机。
  3以学生为本,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必须以“学生为本”不能本末倒置。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不能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感受。现在,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活动有很多种,如“国学经典讲堂”、“我爱记诗词比赛”,“我当发扬传统文化志愿者”等活动。活动各式各样,但缺少一个主线,缺少一种持之以恒的形式。其实,每一所高校可以以某一日为本校的“传统文化节”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当然高校也可以联合起来,这样的影响面更大,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的作用也更大。
  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目的不仅仅在于大学生本身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本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所以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这一“点”的作用,以学生个人带动“小班集体”以“小班集体”带动本院系,以院系带动学校,以学校带动本地区,然后,我们整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意识都提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我们每个人,在提高传统文化意识上迈出一小步,整个国家在提高传统文化意识上就会跨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上海三联书店,2009:19.
  [2]韩泽春.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论纲[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
  [3]魏媛媛,杜瑞平.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其价值实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75-77.
  [4]谭阳.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探析[J].北方经贸,2012(2):137.
其他文献
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和根本职能决定了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在具体育人实践中凝练的“一二四五”工作思路为例,探讨高校共青团如何利用其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找准切入点,融入高校育人体系。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和根
期刊
大学生要想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需要扎实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然而,大学阶段不仅是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最好阶段,也是思想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的大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高校思想工作的辅导员深感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研究探索工作方式方法,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下大力气,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加速,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高尚的人
期刊
一高中与高师课程衔接的理念  课程衔接是课程组织的重要部分,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过程。课程衔接是连接各种不同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使它们之间相互发挥累积的最大效果以达成课程目标。课程衔接(curriculum articulation)是课程组织[1-3](curriculum organization)的重要环节与要素。国外很多研究人员都对之进行了研究。例如Oliva提及垂直衔接(vertical
期刊
利用协同理念将相关的哲学原理与方法纳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建构一种“协同教学”活动,并通过这一活动获取相应的协同教学效应,为课程目标的最佳实现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一协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有关协同的概念有很多种描述。本文作者认为其中内涵比较丰富的定义是:协同是指事物之间的相干能力,表现了事物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拉动或推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
期刊
国内访问学者制度是借鉴国外访问学者制度,根据我国国情设立的一种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以开展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职后继续教育形式。[1]是为高等学校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重要形式,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校际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的一种重要途径。2011年9月-2012年7月我有幸来到中山大学访学进修,师从外语教学中心夏纪梅教授。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久治安。”《关于进一步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近30年来,特别是第五届理事会成立6年来,学会深入开展高等教育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研究、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广泛组织群众性学术研究,产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为繁荣发展高等教育研究、促进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
期刊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这是好事,说明我们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早已雄心勃勃地展开“全球战略”,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优秀学者、吸纳优秀学生、拓展海外教育市场。  大学的竞争模式和竞争对手发生了巨大改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再将视野和思维封闭在本国范
期刊
据英国BBC英伦网报道,英国一所大学的校长表示,政府的一些“负面言辞”(negative rhetoric)导致海外留学生申请英国大学的人数减少。  东英吉利亚大学校长埃克顿教授(Prof Edward Acton)警告说,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中,英国所占的份额在急剧下降。  埃克顿教授在伦敦举行的“改善海外学生体验”(Improv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Experience
期刊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其建构论、解构论对我们的知识体系以及习以为常的基本信念和假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每个人都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存在状态,也需要重新评估与构建与他人的互动关系。而作为辅导员,面对后现代思潮的挑战,更要重新认识和看待身边的学生,反思与他们的互动关系。  后现代主义就是以多元化、去中心、反权威为特征的语言及文化形态,它对大写的真理的怀疑和消解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