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农业生产是我国的根本产业,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就是农产品,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所以农产品的质量是否安全维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命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意识也在不断改变。特别是食品消费由吃饱想吃好求绿色健康转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摆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是农产品的生产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家庭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管理力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为农业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的效益。所以人们特别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仔细调查后,认真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与小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民自身和生产方式方法,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提升安全生产的水平。农民科学知识掌握不多,文化程度低,安全技术基础差,不能更好的运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2.滥用化肥、农药使其残留严重。据调查发现,农业的化学药品的使用量逐年提高,这些农药化肥的残留物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3.生产加工农产品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化学添加剂。有些过量的加入会导致食物中毒,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4.农产品收到污染机会跟随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日益增多。这样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是慢性的,不易察觉,反而会更加严重。
5.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对外贸易,有些出现问题的会造成对外贸易的巨大损失,也会对国家的形象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会使未来相关产品的价格的降低。也会降低农产品的信任度。
二、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1.因为以前的认识只停留在温饱问题上,片面强调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只关注粮食的产量。同时生产的不管加工,加工的不问生产,两者相互分割,因此造成许多农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2.因为农民的组织意识差,多采用小规模的、小型的家庭模式、分散的模式经营。难以实现统一规划、指导和管理。长此以往,会造成农民之间的竞争混乱,品种多而乱,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3.检查力度不够,检测标准很难统一,缺少相应的检查体系和评价手段。对于老百姓更加难以用眼睛进行检测。严格落实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的监控管理,一定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发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小规模家庭经营下的农业生产存在的最大缺陷表现
1.获得经济信息的渠道闭塞,难以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造成生产的盲目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浪费有效资源。
2.我国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投资大、效益低的产业,农业虽是基础,但是又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3.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和约束下,使得农业生产的范围逐渐减小,造成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工和销售严重脱节,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因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低,多数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实行非农业转移,造成农业缺少资金和劳动力流失。在产供销之间形成不了保护农业的最大利益的良好局面。在市场运作中各自强调自己的经济利益。每当农产品的生产量大于人们所需要时,经营加工部门就会降价拒绝收购;每当生产品少但市场需求大时,加工经销商就会争先收购,而农民因为自己利益而得不到提高,也不愿出售,这样恶性循环,造成农产品危机,必定会农村经济的发展。
4.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 对科学技术的吸收、接纳的能力低,不敢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缺乏技术指导。
5.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使得农村大量的劳动生产力闲置,农村就业门路窄,提高了大量的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
四、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策略
1.俗话说的好“独木不成林”,要想提高农户经营的组织性,就得把农户与农户连接起来。要求农户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前提,自愿的原则,将各种生产要素联合起来,如:劳力、资金、技术等把农户与农户联接起来,提高农户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相关的合作组织,为农户的购买、生产、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农业生产走向以农业为本的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开创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局面。
2.为了提高农户于市场的参与意识,在他们之间搭建一座中介桥梁,有利于解决农 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中介组织可以及时提供最新产销信息,进行科学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形成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减少在交易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学会运用法制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3.由于现在农产品存在销量小、交易规模小、成本代价高等特点,使得农民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定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的同时,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势在必行。以此来推动农业产品的市场经济化、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涵养等等。
4.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教育、学习培训。农民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水平。如果不加快步伐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要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带到田间地头,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
总上所述,现今我国农村小规模家庭经营具有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不适应的特性,正处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时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亟需进行完善和创新。 虽然我们不怀疑先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发展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因为过去的经济体制的约束和限制导致难以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竞争的局面,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要大量的、积极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找到符合我国国情和安全质量检测的要求,对加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好处,真正做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全面整体的质量安全监管;更利于加强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广,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范化、销售科学化、标准化;让人民的身体更健康、生活真正绿色,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周鑫.论农业家庭经营的地位与发展趋势[J].2005(17).
[2]吕巧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20).
[3]张庆文.小农户生产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村经济,2004,12.
关键词:家庭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管理力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为农业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小规模的家庭经营的效益。所以人们特别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仔细调查后,认真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与小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民自身和生产方式方法,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提升安全生产的水平。农民科学知识掌握不多,文化程度低,安全技术基础差,不能更好的运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2.滥用化肥、农药使其残留严重。据调查发现,农业的化学药品的使用量逐年提高,这些农药化肥的残留物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3.生产加工农产品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化学添加剂。有些过量的加入会导致食物中毒,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4.农产品收到污染机会跟随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日益增多。这样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是慢性的,不易察觉,反而会更加严重。
5.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对外贸易,有些出现问题的会造成对外贸易的巨大损失,也会对国家的形象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会使未来相关产品的价格的降低。也会降低农产品的信任度。
二、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1.因为以前的认识只停留在温饱问题上,片面强调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只关注粮食的产量。同时生产的不管加工,加工的不问生产,两者相互分割,因此造成许多农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2.因为农民的组织意识差,多采用小规模的、小型的家庭模式、分散的模式经营。难以实现统一规划、指导和管理。长此以往,会造成农民之间的竞争混乱,品种多而乱,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3.检查力度不够,检测标准很难统一,缺少相应的检查体系和评价手段。对于老百姓更加难以用眼睛进行检测。严格落实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的监控管理,一定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发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小规模家庭经营下的农业生产存在的最大缺陷表现
1.获得经济信息的渠道闭塞,难以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造成生产的盲目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浪费有效资源。
2.我国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投资大、效益低的产业,农业虽是基础,但是又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3.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和约束下,使得农业生产的范围逐渐减小,造成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工和销售严重脱节,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因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低,多数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实行非农业转移,造成农业缺少资金和劳动力流失。在产供销之间形成不了保护农业的最大利益的良好局面。在市场运作中各自强调自己的经济利益。每当农产品的生产量大于人们所需要时,经营加工部门就会降价拒绝收购;每当生产品少但市场需求大时,加工经销商就会争先收购,而农民因为自己利益而得不到提高,也不愿出售,这样恶性循环,造成农产品危机,必定会农村经济的发展。
4.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 对科学技术的吸收、接纳的能力低,不敢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缺乏技术指导。
5.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使得农村大量的劳动生产力闲置,农村就业门路窄,提高了大量的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
四、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策略
1.俗话说的好“独木不成林”,要想提高农户经营的组织性,就得把农户与农户连接起来。要求农户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前提,自愿的原则,将各种生产要素联合起来,如:劳力、资金、技术等把农户与农户联接起来,提高农户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相关的合作组织,为农户的购买、生产、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农业生产走向以农业为本的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开创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局面。
2.为了提高农户于市场的参与意识,在他们之间搭建一座中介桥梁,有利于解决农 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中介组织可以及时提供最新产销信息,进行科学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形成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减少在交易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学会运用法制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3.由于现在农产品存在销量小、交易规模小、成本代价高等特点,使得农民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定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的同时,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势在必行。以此来推动农业产品的市场经济化、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涵养等等。
4.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教育、学习培训。农民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水平。如果不加快步伐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要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带到田间地头,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
总上所述,现今我国农村小规模家庭经营具有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不适应的特性,正处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时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亟需进行完善和创新。 虽然我们不怀疑先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发展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因为过去的经济体制的约束和限制导致难以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竞争的局面,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要大量的、积极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找到符合我国国情和安全质量检测的要求,对加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好处,真正做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的全面整体的质量安全监管;更利于加强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广,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规范化、销售科学化、标准化;让人民的身体更健康、生活真正绿色,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周鑫.论农业家庭经营的地位与发展趋势[J].2005(17).
[2]吕巧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20).
[3]张庆文.小农户生产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村经济,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