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创新实验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给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也因此进行了教学创新。小学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等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希望学生在实验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科学素养得以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利用巧妙地展开科学实验进行阐述,以此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和科学精神的不断提升。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真正进入了“互联网 ”时代,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科学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的成绩不纳入升学考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认识到互联网的益处后,还应尝试将其与小学科学教育结合起来,打造高效课堂;应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促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发展。
  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以此实现学生高效课堂学习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资源和设备不完善等限制条件,很多学校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秉承旧理念实施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不足,这就使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难以发挥出来。与此同时,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探究分不开,而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到了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教学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虽然会实验但是却没办法做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二、互联网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意义
  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形式更加灵活化、多样化,内容也可变得更加丰富。当小学科学知识遇到互联网以后,它呈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也随之升高,整个课堂焕然一新。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打破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资源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讲座等知识点,以此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眼界。此外,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小学科学教师还可进行快速调查以及信息的加工,帮助学生完成更多实践性的作业,使其有效且有序地获得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与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创新实验教学
  互联网与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相结合意义重大。以下,笔者将对如何利用互联网创新科学实验课堂进行阐述。
  (一)利用互联网开展生活性实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生活对于每位学生而言是普通的,但是它有时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新奇的体验,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伙伴”。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一直在探寻新穎的教学方法。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生活中的一些趣味实验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产生同感,并对深度探究实验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合理地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做酸奶”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在上课前将学生喜欢喝的几种酸奶的图片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从味觉角度,思考纯牛奶与酸奶的不同。当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又利用互联网,将人们尝试利用纯牛奶发酵酸奶的视频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实验视频的观察,对“牛奶变成酸奶的秘密”产生好奇心。紧接着,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讲解其中的原理,并由乳酸菌引出杆菌、螺旋菌等各种细菌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师鼓励他们课后按照视频中制作酸奶的过程,为父母或者自己制作一杯可口的酸奶。这一任务,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还能调动他们的探究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创设问题是促使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使学生主动性上升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辅助方式。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思考与探究。问题是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出来的,对于促使他们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更利于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例如,学生在学习“国旗怎样升上去”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上课时将天安门前升旗的视频呈现出来,并提问道:“同学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很多学生都能够看到绳索的运动,但是没有注意到其中“滑轮”这一重点。如果有人注意到了,教师可以直接展开讲解,如果没有注意到,教师依旧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升旗时的作用”,并由此展开教学。随后,教师将生活中用到的不同滑轮的种类,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促使学生从中发现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不同,为后面探究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奠定基础。当学生了解了滑轮知识后,教师可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一起探究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作用及受力方向,并通过记录数据和方向自主得出结论。在互联网辅助下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都伴随着科学思维的发展不断提升。
  (三)利用互联网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新方法,它能促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受到启发,以此获得更多的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辅助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科学探究意识与技能得到发展。当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真正发展,他们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能量的转换”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将一群小朋友在春天放风筝的视频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风筝能够飞起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想到了风的力量。于是教师借助此话题又引导学生思考光能和热能的作用,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光可以发电、可以发热、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热能可以发电、可以做饭”后,自主归纳出“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外一种形式”,由此直接引出“点燃花生米的实验”。实验开始前,教师依旧利用多媒体将花生米在生活中经过加热后的结果用视频呈现出来,同时将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热情。随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在提示注意安全事项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发现与刚才视频中花生米的状态不同,水温也发生了变化,进而认识到化学能、光能、热能间的转化关系,也由此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利用互联网完成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科学知识除了具有实践性特点以外,还具有严谨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綜合考虑这两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科学知识的获得源于实验探究,但有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得到多种不同的结果,这都与实验的严谨性特点有关。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播放出演示实验,并在此过程中重点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也为其高效地掌握实验知识点奠定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摩擦力的秘密”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上课时先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生活中的摩擦力,并说出摩擦力存在的利与弊。随后,教师利用互联网,将测量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指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控制变量法、实验次数等对于实验探究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体的摩擦力的差异性,为后面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减小固体间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夯实基础。有了演示实验的基础,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更加自信,他们会更加注意视频中提出的注意事项,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探究能力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利用互联网渗透创新实验,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通常会采用常规化的教学手段传授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掌握课本上相对应的知识点。科学知识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知识点,科学实验要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但有的科学家思维比较奇特,做出的实验与我们通常想到的方法是不同的,这恰恰对于新知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课堂中渗透创新实验,以此拓宽学生科学视野,让他们带着探究与学习兴趣融入课堂,由此增强他们的探究热情。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变异现象”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先利用互联网,输入关键词“变异现象”,这就出现了很多词条。教师鼓励学生从中挑选出感兴趣的词条,展开讲解。有的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图片感兴趣,有的则对基因变异等词语感兴趣,教师可以点击其中一些,引导学生共同“揭秘”变异现象,并由此引出“变异”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等知识。随后,教师利用互联网将科学家利用变异知识,从事改变农作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等的实验展示出来。这样,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内容,理解变异现象对于人类的有利及不利影响,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增强他们的科学精神,由此促使他们对实验探究产生不一样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育结合,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科学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秉持新理念进行教学创新,还要运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激趣教学,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能力以及学习习惯与科学视野等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心理诉求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使其充分感受到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体验性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让学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学习整体效果。在体验性教学开展中,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实践环境,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提高数学体验,增强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即实验探究。有文献表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直接影响其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一个好的实验,必定会为科学教学增光添彩。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这是值得每位科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实验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多加思考。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优化实验装置  好的实验装置不仅能提高实验的有效性,还能节省资源,实现重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相应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对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为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老师要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学科知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下面就此展开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教学理念是,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生活化情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生活案例和事件中,以此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目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探讨,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希望可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教学培养更加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小学生认知生活的重要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应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可引入这一模式。本文着重就小学科学与数学生活教学思想的融合展开研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构建多元化课堂。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应用的生活化教学思想源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
科学是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然生态、事物变化等现象的科学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认知意识。组织长周期的实验探究活动,更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加深学生的理解。然而,在当前的实验探究中,大多数教师对长周期实验探究活动缺乏合理组织和细节安排,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科学、认识科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发展现状
小学科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其课程目标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动手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全面综合地发展。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总体上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水平远不如城市小学。小学阶段,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而科学实验,又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程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向不缺乏各种精彩有趣的科学实验内容,然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相关教学研究还较为缺乏。尽管当前各学校与科学教师都在对此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但实验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动手实践与学生的表面思考,因此,教师应当深入探索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推进深度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出科学实验的科学价值。  一、动手与动脑结合  科学探究有两条线索:可见的动手活动和不可见的动脑
数学老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知心好友。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做出及时分析,结合自身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数学课堂的严肃性和枯燥乏味而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因此,在传统课堂上,要有效添加数学游戏,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吸引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  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应该是学会自我品鉴,只有让学生懂得了深藏在
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科技人才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就开展科学知识教学意义重大。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中,虽然各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不会改变的。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验材料和教具就必不可少,自制教具则能够辅助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需通过事物的支持,而探究性质明显的科学学科学习更是如此。教具作为能够将抽象科学知识变得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