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落之势(外一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显然太过沉重,无声跌落季节步步深入的黑暗之渊;四月或许太过仓促,蓄势垂覆多少猝不及防的无辜额头。时间是纵向的赋型与呈现,纷纷扬扬,经过我,经过世间万物,经过宇宙洪荒。被它纵深掩埋的人与事物,雪染空山、泥销云骨——这是时间积重难返的惯性表达,逝者自逝,来者自来,行云流水般层层递进,无力抗拒又无计可施。
  一条个体生命的采采流水,细巧,蜿蜒,有限,在时空的坐标里真实显影一段抛物线的随意弧度和定设轨迹,穷其一生淘洗着沿途的碎影与浪花(或许有朗润的歌喉),不过期许留下有限的印痕(时间的、空间的)。除了被流水清洗和俘虏,而我更关注被一条河湿润的堤岸。卑微如我者众,没有江河急转,亦无泥沙俱下,不过一枚某刻于云层无意旁逸的细碎雨滴,坦荡认领一程被风主宰的决绝滴落之势,大地是我们唯一的去向和承载。云层板结、铺迭、翻涌、浩大,有着无意西东的性情,却分明是笼罩一生的由来宿命——或者天光、或者云翳,这是我们头顶的一片苍穹(也是无垠的)。我们在各自的云朵下短暂建构故乡与异乡,让身影相认又忘却、重逢再别离。
  风以旋流之状来自亘古的远方,积攒经久的情绪,带着陈旧的气息(或许也是新鲜的),在去往陌生天堂的路上经过纷纭人间,或者浩荡,或者柔顺,或者婉转,或者低徊,把内心的隐秘随意暴露,有着多变的频次和性情——但我不会知道,命运的枝丫会被它最终吹向何方?被风推送的旅途,于是有了纷飞尘土,有了疏离身影,有了未知的岔口。我们接受冥冥之中的暗示,让脚步跟随风的指引抵达此生笃定的远境或归址。
  阳光朗烈,与云絮交换眼神并达成默契,在东山和西山之间反复奔跑,以盛大的热情频频光顾人间,也搬运着此兴彼落、环环相扣的昼夜。瓢泼之势的浓稠目光,有黄金酿造的纯粹质地,把阔朗的繁华深情凝视(是另一种无隙的摩挲),宛如横平竖直的恣意书写。躲在阴影里的轻声喟叹,宛如板结的真实忧郁,那是阳光浅睡时发出的鼾声——有人在阴影里试着分辨南方和北方,试图找到逆流直上的唯一秘径。
  黄昏似乎又延长了一些,有着温柔的诗意缱绻。晚风轻声吹响了众生归返的哨声,斑斓的云霞点染了腮红;疏零的炊烟随风扶摇,抬高了原乡的视野;路把匆忙的脚步分别拽回。夜鸟拍扇着黑色的翅膀(那是白日燃烧的余烬),把天空收回,也把远方收回、把露野的生活收回,再把无边夜色(宛似一枚露珠)简洁含在喉中——夜如一滴深浓的墨汁缓缓滴落,涌漾,卷积,渐渐淹没四野和人间,星月与灯火开始疏离闪烁(仿佛溅起的浪花),于是一切便都有了归宿。
  一场夜色覆盖了世间发生的许多事情。天空又翻过新的一页(或许是雷同的)。大地删繁就简,抹去日间繁华与喧嚣,铺开新的纸笺。寂寥的星光宛若零星汉字,在苍穹接续把人间简洁歌颂(冷静的、真切的)——而我,在最后的黎明到来以前,将最终滴落尘土、渗透大地并溶解于纯净的黑暗中!
  环流河
  一条环形跑道长久滞存,闭回,细狭,有婉转的曲线、潦草的弧度和陈旧的质地,将一片参差错落的空间深情挽入怀中,那是一条生命的环流河。每一天,晨间或者黄昏,有人接踵而来,将行迹反复黏贴其上(粗糙的),将时间持续贯注其间(反复的),踩下虚拟空泛的足迹又被时间的环形水流濯洗、稀释并送走,无可捡拾——如若把环形跑道比作一只硕大的表盘,我的身躯是一枚不死无休的时针,在循环反复的游走中试图诠释生命的简单存在。
  水泥质地的环形跑道,倔强,冷硬,沧桑,那是时间耐心涂抹的浓厚釉色,带着平铺环叙的另一种艰难和崎岖,却分明有惯常的丰富和生动:晨风推搡曦光跑过,飞鸟衔着天空飞过,明月携带往事徘徊,云霞如芳菲流落,星光似簇雨滴落……把所经历的一切无形收纳又和盘托出、无私奉献,只保留它一截空荡荡的环形河床,但一定有着内在流动的质地(譬如气息、光亮或者黑暗),它们提示着我:已经逝去的和即将逝去的,彷如风从山冈上来的空垠的永恒。环途简朴却熟稔的草木带着似曾相识的植物气息,于圈养的咫尺空间里不动声色缓慢生长,试图把循环更迭的季节再一次生动赋型,作为此刻最应时又贴切的背景。一个习惯把身体流放户外的人,一个注定与时间为敌的人,一个乐衷和自己较劲的人,在汗水浆灌中把一串绵密的足迹均频砸入环流河中,溅起幽微涌漾的浑浊回声(似无形的涟漪),成为此时行迹的真实注解。于是环流河中便有了呼吸和心跳的急促潮声,便有了一份生命的朴素意义。
  生活是另一條逼仄的环流河,向暂时栖息的大地妥协,学会在极简的微观里建构并积久循环。每一天,我独自一人,谢绝内心的高蹈放纵,背负浅薄的余生梦想,接受命运的苛刻安排,在局促的异地空间和定设的有限环节里,让生命的流水和生活的步骤丝丝入扣、步步为营,没有潮涨潮落的汹涌跌宕,却有静水流深的笃定心安和逆来顺受的荣辱不惊。一条河流最大的坤德,便是懂得珍惜如常并甘愿接受沿途堤岸的真诚约束。应该是这样——人至中年险境,心事渐渐深下去,理想却渐渐浅上来,最终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并浮出水面:亲友安康,生活温足,内心谐宁,除此于我皆是奢执与妄念。或许,一条不盈不枯的河流,方能行稳致远并持续滋润两岸更多的风景。
  夜晚是一条河流宿命的停靠码头(哪怕是放荡不羁的河流)。一盏适时亮起的晚灯便是引领心旅归航的灯塔。月亮沿渐变的轨迹继续流浪人间,渐趋丰盈圆润,宛如一枚饱满多汁的乳房,汲汲分泌浓稠的月华(乳汁一样),款款沐浴人间大地,滋养亘古而今的离愁与别绪。泠离的星光斑斓璀璨,昭示一个城市夜晚难得的诗意美好即将过去。此时有人轻轻叹息,抖落一身月光,关闭窗户与门扉,熄灭幽幽晚灯,如一尾游鱼蜷身窄仄的床榻间——窄仄的床榻是他另一条陌生的吃浅的环流河,带着呼吸蹙动和血液缓流的韵律——而他,将循沿这条河流溯回有着故乡和亲人的梦境彼岸,宛如回到初生的从前。
其他文献
他和我父亲是少年的情谊。  现在翻看《浙江体操五十年》一书,可以在其中轻松地找到他们的名字,上世纪50 年代,作为温州市的尖子运动员,他们,还有伯母,都入选了浙江省体操队,并且光荣地代表本省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父亲一直称呼他们夫妻俩“大哥”“姐”,而未在他们婚后将“姐”改成“嫂”,应该就是循从了最初的习惯。当年父亲年纪小,训练、比赛过程中受了伤,大哥、姐的照顾多么重要啊!更何况,今天想来,那还是一
期刊
秋风拂过淮河脉络的沟沟汊汊,一丝丝凉意送来了秋日的菱角香。不知谁喊一嗓子:“摘菱角走了!”一时间,一拨拨提篮端盆的老老小小纷纷加入摘菱队伍。  瞧那多彩的河岸沟边,各显神通的摘菱人,有的扛起长竹竿,挽起长钩子伸向菱叶漂浮的水中;有的穿起防水衣涉水用手翻起菱叶查看;有的划起小船吱吱穿行其间,顺手捞起那东躲西藏的菱角。顿时,人影晃动,大大小小的菱角模样,在篮中和盆中纷纷跳动。  从夏末到凉凉的深秋,菱
期刊
2010年7月中旬,我刚在五台山的一家宾馆安顿好,就接到三姐打来的电话,说父亲最近吃饭老是噎着,只能吃些软的面食和稀饭。  我一直认为,父亲吃饭快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爷爷去世时,父亲才两岁,后来奶奶又出姓嫁人,孤苦伶仃的父亲在几个叔伯家过活,像浮萍一样在几家之间飘来荡去,吃不饱是经常的事。1950 年,父亲参军去了朝鲜,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由于防空道阴暗潮湿,父亲染上了肺结核,九死一生,
期刊
记不清那年是几岁,奶奶领我出了趟远门,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远行。  我已经忘了是从哪里坐车出发,只记得天黑以后到了省城火车站,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去省城。夜幕降临的城市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眼花缭乱的我好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奶奶把随身携带的一块塑料布铺开,紧紧攥着我的手,我们规规矩矩地坐在喧嚣而坚硬的钢筋水泥地面上,等着去买票的大叔。  不远处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地上放着黑得发亮的皮挎包和一袋通红饱
期刊
2018 年秋天,我从前山农场退休迁居乌鲁木齐。就这样,我从偏僻的农区进入了繁华的乌鲁木齐。  被天山拥抱的乌鲁木齐,是中国最西北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背南面北。这样的区位,让春天的到来仿佛放慢了脚步。进入5 月,才有春天的气息。一日,阳光柔和,气温怡人。我游走在乌鲁木齐西虹路上,看到一群人在排着长队,不由想起前山农场第一家馕店开张那天排队买馕的情景。就在这时,一缕浓浓的馕香蹿入了我的鼻腔。  这是馕
期刊
“老杨家施粥了,都去喝八宝粥啊!”乡亲们喊着乐着,涌向村南的老杨家。  腊八这天,母亲起得特别早,颠着小脚淘米、洗枣、加水、添柴……小心翼翼,一脸虔诚,仿佛在做一件天大的事情。  为迎接这一天,母亲足足准备了半年。  复苏的早春,我的右腿毫无征兆地也复苏出一个大包,又疼又痒,继而不能行走。父亲把我装进柳条篓子,用一辆破旧自行车带着我四处求医,公社、县城、地区医院,包块切开后,热乎乎的脓血水喷薄而出
期刊
在我上班途经的一居民区,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年老夫妻一起晾晒衣服;坐在竹椅上,围着小方桌下跳棋。  一天黄昏,我又一次经过那儿,有意无意地探头张望想目睹那份美好。果真又一次如我所愿。只见小方桌上摆着几碗菜和两个玻璃酒杯。那对年老的夫妻面对面坐在发黄且滑溜的竹椅上。“来,老伴儿。为今天干杯。”“干杯!”黄昏中,我听见了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得如同山涧的溪流。风起,小院中桂花的花瓣随风飘落于地,浓郁的香味氤
期刊
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完美融合,才成为散文与诗以及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优秀文学品种。波德莱尔因为不满足诗的高度概括、高度简练而寻找比他的诗集《恶之花》“更自由、细腻、辛辣”的表现方式,才创造了融入散文元素的“散文诗”这一文体,出版了《巴黎的忧郁》。大诗人艾青认为散文诗应该“让诗和散文携手并进,进入美的天国”(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时的贺词)。柯蓝、郭风等老一辈散文诗作家在这一点上的论述更多。作为一名散文诗的
期刊
大雪一直下,到了晚上,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筛子,来回摇晃,筛个不停。  橘黄色的灯光下,一家人围着一堆柴烤火,没有劈柴就烧豆秸,噼里啪啦直响,火里会有几颗花生,被父亲用火棍拨到一旁,那是我们童年最爱吃的零食,兄妹幾个,一人分几粒,高兴得不得了,像是吃到世上最美味的东西。那年月,没有钟表,就通过白天看日头,晚上听鸡叫来判断时间。鸡叫三遍,天就亮了。有时,睡得死,担心没听到鸡叫,看到窗外白亮亮的,以为天
期刊
海塔  退潮后,有一条路直通海塔,塔上也有植物,在这世间,好像没有什么地方植物到达不了。即便在那荒漠里,也会有肉苁蓉、沙棘、胡杨、花棒、梭梭树、红柳……唯独沙葱,绿洲退一丈,它便近一尺,仿佛是为了替代草原的植被,又仿佛是在宣誓领地。似乎植物和动物一样,都有私欲,有间隙的生长空间,便葳蕤繁衍后代。  万物相克相生,莫不如此。  海塔我未去过,梦里到过几次,如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祥和。后来我问妻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