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ai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一问题,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开展具有启发性的物理活动课,最后要将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其核心要求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然而,中学生不像成人那样易受思维定势和习惯认识的影响而变得思路狭窄、僵化,而是思路开阔、敏捷而灵活。而且他们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他们往往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具备心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的。那么,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指导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做到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因此,教师要树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
  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其主要矛盾是信息传输系统的终端与始端的矛盾,即认识主体(学生)的“未知”与认识对象(信息源,即物理知识)的“已知”之间的矛盾。没有主体的积极性,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立以能力为首位的教育质量观。
  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知识是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和创造比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物理教师在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创新,重视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课
  1.营造活动课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兴趣。
  热情是行动的原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依赖于活动课的良好氛围,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为此,我经常在每次活动课前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作为本次活动课的“见面礼”送给学生。
  (1)小魔术表演,如:水中点蜡烛、茶变墨水、绳上脱物、火山爆发、瓶中取物、听指挥的潜水员等。
  (2)简介中外名人轶事、物理学趣事或做物理游戏,如“砸缸救人”、“撒豆成兵”的典故,以及生活中的巧补瓦煲,等等。
  这些有趣的魔术和打破常规、富于创意的奇思构想,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创新思维的强烈欲望,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论证,让其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地展露出来。至此,我引出本次活动中要学生进行猜想、探索和验证的问题,如在初二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活动课中问学生:现将“220V 100W”和“220V 60W”的两个灯泡串联在家庭电路中,哪个灯泡更亮?让学生猜想、分析,并提供必要的器材给学生。他们在惊喜之余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由此发现了“防止路灯烧坏的妙法”。
  此外,在活动课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能大胆地猜想、勇敢地探索、科学地实验、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并能跟他人(包括教师)进行必要的辩论,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活动课气氛,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并维持较为强烈的创新欲望。
  2.着眼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开展物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开展活动课过程中教师应力避学生有“视而不见”和“熟视无睹”的不良习惯,而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使学生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更有新意的信息,逐步养成对新思路、新观念的敏感意识,并具备为解决新问题而迅速综合各方面智慧的能力。为此,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介绍必要的物理学史,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万有引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发现过程,安培刻苦学习,富兰克林研究雷电的故事,等等。
  (2)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积累和训练,如物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猜想验证,以及变量控制法,等等。
  (3)强化提问时的启发性,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课外活动时,教师在选题方面要力求对学生富有启发作用,具体要求是:a.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有深化和启发的作用;b.对各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功用的训练作用;c.对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法与观念的归纳和开拓作用。
  (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质疑、探索的创造积极性,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因兴致一来而提出一些幼稚的、滑稽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来,教师或周围同学都不能抱着冷漠或取笑的态度,使这种创新思维受阻,而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
  (5)重视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等直觉思维能力,如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假如地球没有引力,假如我们周围没有大气压……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呢?
  (6)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多题归一等发散思维方式,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滴水知寒、一叶知秋”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灵活性、敏感性。
  此外,创新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直接结果,而思维又是创新活动的核心部分。所以,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勇于更新旧观念,敢于超越一般,善于打破一般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灵活的联想、想象、猜测甚至幻想。例如组织学生对一些“超常规”进行的思维辩论:如,人体是导体,能否也用来导电呢?这样一个“简单而无聊”的问题,经常会引起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的讥笑,其实,生活中也真的有不少地方是在用人体来导电的:电工使用测电笔的时候是用人体导电,病人在测量心电图的时候用人体导电,不少战争中也有用战士的身体临时取代断开的电话线……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脑和手相结合的创造,只善于动脑而不善于动手,或只愿意动手而不善于动脑,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都是一种缺陷。”这就生动地说明了科学工作者应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物理活动课,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强调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它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进行一次“制定学校内宿生安全用电规则”的比赛活动,结果参赛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从而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思考,并从大量观察和思考中获得创意。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大气压的知识之后,有两位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和实验,从而制成了真空起重机模型。有的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将“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组合起来,分别制成温控开关和光控开关,等等。通过经常性的、有组织的活动,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享受到“我也能创新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并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从以上几方面的论述可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课堂教学、物理活动课、第二课堂的开展等,教师都可以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创新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精编各类练习题和测验题,充分挖掘整个物理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个创新点;同时还要营造优良的创新学习环境,确立完全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乔际平等著.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阎金铎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物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4]牟大全.牟大全物理教学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从理论的高度把握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精心筛选提炼一些典型的人物与事件,将其浓缩成一个个的案例,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剖析这些案例。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会贯通有关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 1976年10月,英国《每日电讯报》驻京记者魏德从英国大使馆中国雇员处获悉“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又找到中国有关方面进行核实。回答是:“无可奉告。”凭着记者的新闻敏感,
捻转血矛线虫是毛圆科血矛属消化道线虫,感染牛、绵羊、山羊及其他反刍动物,引起动物贫血及贫血综合症,严重的可致动物大批死亡,特别是羔羊,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化学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作为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化学史在化学教师中的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化学史的教育功能,积极探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化学史教育功能真正走进课堂。  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对教育情景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思品学科承担着重要的职能,除了教授学生基本常识以外,还要对学生的成长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针对初中思品这一特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采取有针对性工作的措施,提高教育教学成效,让思品教学成为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一盏指路明灯。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 学生成长 作用    初中思品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树
一、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的绪论中明确讲到,学习高中生物时,要注重研究过程,学习研究的方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看学生考试的分数。  比如,“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好例子。在讲
摘 要: 长期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片面地掌握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但不能有效地把当时的繁荣与政治、民生问题联系在一起。文章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将古代的繁荣与现实联系起来,理解古代盛世繁荣都与科学发展观有关,而古代的分裂、近代的屈辱则都是因没有实行科学发展观造成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关键词: 历史教育 科学发展观 爱国感 责任感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
黄山岭铅锌矿石组成简单,但铅锌与脉石(主要是石英)紧密典生,给提高选别指标带来一些困难。不过矿石含硫量低(黄铁矿只0.53%)和氧化率低(氧化铅占全铅5%,氧化锌占全锌4.98%)
在初级中学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六十二页中有这样的介绍:“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的特性。”如果单从向地生长这方面理解,那么植物的根系是不会向上生长的。  植物的根系之所以向地生长,主要是因为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而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是因为植物体要通过根系吸收肥和水。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植物的根系只能向下和水平方向伸展,而不会向上生长。但土壤表面也有肥和水,植物的根系为什么就不能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