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科罗拉多大峡谷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阳光明媚的5月,上午8点,我和驴友们乘旅游大巴,从赌城拉斯维加斯出发,在荒漠中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0点半,换乘景区的班车,50分钟后到达大峡谷。这里有一个比较刺激的自费项目是,乘直升机下到谷底,而后乘船游览科罗拉多河两岸的风景。说实话,原来担心乘直升机的安全,没敢报名。到了地方,心想此生来一次不易,为避免留下终生遗憾,俺豁出去了,毅然补交了450美元,和来自张家口的一家三口和一对陕西夫妇,组成了六人探险组,大胆向直升机走去。
  临行前,我特意请人为大家拍了一张照片留念,以防万一。而后,我们六位勇士迎着直升机螺旋桨旋起的大风,勇敢地登上直升机。
  登机后,工作人员帮我们每个人系上安全带,关上舱门,一位据说是曾驾驶过特级战斗机的飞行员,驾驶着直升机腾空而起,我的心也随之猛地往上提起。一会儿,直升机便沿着山崖向谷底飞去。
  我镇定一下情绪,透过机舱向下看去,只见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景象,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着实令人惊叹。有人说,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这个科罗拉多大峡谷了。
  飞了大约10分钟,直升机就稳稳地降落了。没想到,降落的“机场”竟是乱石堆中的一小片空地。驾驶员的技术果然不同凡响。跨出机舱,我们就在导游的带领下向谷底走去。驾驶员和唯一的一位机场工作人员,又在准备迎接下一批返回的游客了。
  回头昂首看去,在宏伟的大峡谷里,又一架直升机像一只红色的小蜻蜓在向这里飞翔,马上就要着陆啦!此刻,对我来说,探险的担忧早已飞得无影无踪。
  下了飞机,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沿着曲折的小路终于来到了谷底的河边。我急不可待地摆了一个POSE,请驴友帮忙拍了下来。听说亿万年前,身后的这片地方也同喜马拉雅山脉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它巍然崛起。然而由于石质松软,经过数百万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的冲刷,两岸岩壁被摩擦切割成今天这样的世界著名大峡谷。
  放眼看去, 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如痴如醉。我敢说,峡谷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模拟的。
  导游告诉我,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宽度在200米至29000米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在这里居住。
老鹰崖

  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所以又被称为 “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我也终于得以一饱眼福。
  在岸边观赏、拍照后,我们六人和几名“老外”登上一艘游船,在还算平静的河谷上,尽情游览两岸迤逦的风光。
  由于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和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 “峡谷之王”。
  大峡谷是1869年被美国独擘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的。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追随着他的足迹,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急流。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全世界许多到过此地的人为之感叹:只有闻名遐迩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才是美国真正的象征。
  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1919年,威尔逊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8月,中国河南焦作云台山与美国科多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姐妹公园,成为我国第二家经过官方树立的中外姐妹公园,并被列入当年胡锦涛主席访美时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协作备忘录。
  我边听导游的介绍,边兴致勃勃地欣赏着眼前的景色。科罗拉多大峡谷不愧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而得名。善解人意的舵手有意放缓了速度,穿红着绿的驴友们忘情地谈笑着,观赏着……
  我抓住时机,按下快门,把中外驴友的美姿和笑容,永远定格在相机的画面里。
  从谷底乘直升机返回地面,我再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大峡谷面前。此刻,我深切感受到,科罗拉多大峡谷不愧是自然界的奇观,到了这里,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抑或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站在峡谷边缘,你会惊异,这片土地怎么就被鬼斧神工地劈开在你面前,露出里面斑斓的层层断面?峭壁下的深渊深不可测,让人胆寒。它带给你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慑,所谓人类的历史,时间的流逝,在这道鸿沟面前,似乎也只能归于一粒沙尘。
  大峡谷以小科罗拉多河为起点,是19个主要峡谷中最长、最宽、最深的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神奇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彰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土壤虽然大都是褐色,但当它在阳光照耀下,依太阳光线的强弱,岩石的色彩则时而是深蓝色、时而是棕色、时而又是赤色,总是扑朔迷离而变幻无穷,彰显出大自然的斑斓诡秘。拍下眼前的场景,我不由得联想起 44年前和战友们在晋北高原上看到的景象,只不过画面被染成了黄色罢了。
  最后,在老鹰崖(Eagle Point),也就是目前正当红的空中步道所在处,我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悬空廊桥,建造在大峡谷南缘老鹰崖距谷底1200米的高空,为U字形,最远处距岩壁21米。廊桥宽约3米,底板为透明玻璃材质,游客可以行走其上,俯瞰大峡谷和科罗拉多河瑰丽的景观。
  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引为自豪的是,这项号称“21世纪世界奇观”的创意,最初是由出生于上海的美籍华裔企业家金鹉构思出来的。1996年,金鹉到大峡谷游览时突来灵感,首次想到了在大峡谷上建造悬空廊桥的主意。他随即和大峡谷印第安华拉派部落合作开展集资,并和拉斯维加斯的工程师一起设计方案。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耗资3000万美元,建造成这座悬空透明玻璃观景廊桥,2009年3月20日起正式对外开放。当地印第安部落头领和一些前宇航员成为这个新观景台接待的首批游客。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我这次选择了乘直升机探秘谷底,失去了到廊桥上潇洒走一回的机会。人生没有完美。不是说有所得就有所失吗?
  到大峡谷探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我突然想到,作为世界伟人的毛泽东,所以要将到科罗拉多大峡谷看一看作为自己的人生志愿,也许是伴随他终身的探险精神使然吧!
其他文献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往往承载着创作者的亲身经历。爱尔兰作家弗兰克·奥康纳(1903-1966)在其收录于《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集》(1952)中的《我的俄狄浦斯情结》让我们找到了洞悉奥康纳把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巧妙融合的极佳视角。  《我的俄狄浦斯情结》文笔洗练,语言细腻,堪称弗兰克·奥康纳的上乘之作。小说通过小男孩——拉里第一人称叙事口吻的讲述,把“我”对“母亲”的爱,
……以此而言,邓国源用他独特的造型花园来表达的对自然的见解,其实这个花园可以说又是一个经过文明加工的自然、理想化了的自然。应该反映出神力的造化,有很明显的美与丑的分界。在此的美丑不是美学上的概念,而是道德方面的概念,在邓国源的作品里,深的和黑的是衬托浅的和不可测定的背景。风景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是安逸的田园景色,而同时也会是恰恰相反的状况,至少观者有这种感觉。在他无数的“花园”构图中,邓国源让观众分享
科学新发现:一种语言的预先储备知识会改变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  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会略有不同,但这种不同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大脑处理颜色和光的不一致。最近发表于《实验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头脑中所储备的知识会左右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以阿拉伯语字母认知为内容,将实验人群分成两组,一组为阿拉伯语专家,一组为从未接触过阿拉伯语字母的人,向他们展示2000对字母,每次一
碛口古镇,黄河边上,黑龙庙的香客自古不绝。穿着时尚的男人女人,走到此处可能会烧一炷香舍一笔钱。香烟在阳光下升腾,香气充满了庙宇,虔诚的人们企望上达天庭,期冀有求必应。不知道什么时候发明了香,不知道为什么用这种形式,但想来总不是空穴来风。人知道的太少,这个世界又太奇妙,高深莫测而不可知。所以,香客做他的香客,拜偶像的拜他的偶像,最后的日子总会见分晓,无所谓先后早晚,在今天如是想。【作者】任红伏,中国
埃达·塔贝尔(1857—1944)是美国20世纪最成功的杂志作家之一。在當时那个女性几乎没有社会地位或政治权力的年代,她写了不少重要的文章。  塔贝尔曾利用自己的报道技巧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做过斗争。这家公司就是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塔贝尔指责标准石油公司采用非法手段打击或吞并比较小的石油公司。她调查了这些非法的商业交易,并把它们写下来发表在一家名叫《麦克卢尔》的杂志上。她的报道使这些案件一
基督教与印度有着悠久而古老的联系,这种联系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印度基督教传统认为,公元52年,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多马在南印度的喀拉拉邦登陆,并在那里建立了七个教堂,基督教因此传入印度。此后历经叙利亚东正教、葡萄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三个十分显著的时期,发展至今。三个时期印度因受不同特征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产生过不同的基督教艺术形式。基督教初传印度时,正值印度佛教鼎盛期,印度艺术与佛教的关系太过紧
尼古拉·普桑(1594 —1665)被誉为最伟大的学院派大师。他的《甚至阿卡迪亚亦有我在》既是欧洲丰厚的艺术土壤里结出的硕果,同时它也打上了17世纪精神的烙印。笛卡尔建立在怀疑之上的理性之思,在普桑这儿却变成了抒情诗般的浅吟——关乎个体内在性的美学之思一  16世紀后期,欧洲艺术界弥漫着浓浓的悲观情绪。人们认为像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和达·芬奇那样的天才,已经把艺术推向了最高峰。似乎在他们手中所
“大家”阅读  【“大家”阅读】是今年《世界文化》与腾讯专栏写作平台《大家》联手打造的一档新栏目。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
西方艺术史之所以成就斐然,不仅因为有大量天才式人物的涌现,也源于有识俊杰者为天才提供财政支持甚至政治保护,让他们得以后顾无忧。这种赞助人制度渊源已久,从古罗马时期以来逐步完善,“二战”后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赞助人中不乏不让须眉的巾帼,她们凭持自己足够的财富、权力和艺术鉴赏力同男性分庭抗礼,不仅支持着众多艺术家为艺术史增添了璀璨一笔,也圆了自己沉寂的梦想,寻求到了一处心灵的栖息徜徉之地。  抚慰寂寞
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生物  地球上很多动物由于生活条件、自然进化等原因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但或许大家都不知道,地球上最早的动物,目前还在地球生存。这种地球上最早的动物就是栉水母,栉水母只是长得像水母,但它其实是无脊椎动物。由于没有刺囊细胞,栉水母并不属于刺细胞动物。栉水母的身体呈中心对称的放射状,在其半透明的身体上分布着八行栉板。栉板上覆盖着短短的、毛一样的纤毛。而就是这些纤毛,支撑着栉水母不停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