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城区按照“三区战略”思想,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先导,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在所属7个街道各成立一所成建制的社区教育学校,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6年12月成立以来,我校在西城区教委和金融街街道领导下,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实践中,主动将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为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们深知,社区教育学校建设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居民学习需求,体现社区教育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文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树立全民、全面和终身教育意识,立足于区域社会建设发展任务,着眼多层面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建校之初,学校明确定位了办学方向,按照西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通知”精神,切实将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任务(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和居民社区教育)做好做实。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全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在思想上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运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并根据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自身实际理清办学思路,提炼教育工作理念。把“民生、民本、民主,融古、融今、融社会”的思想变成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原则。
第二,开展金融街街情调查研究。了解街道社区教育建设基本状况,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注重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摸索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接受教委、街道和社区教育学校管委会的指导。与街道所属的“市民文明总校”,“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活动站”建立密切联系,优势互补。分层次承担金融街社区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校正规化专业化优势。
第四,坚持公益性教育原则。围绕社区教育任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水平教育培训,塑造社区教育品牌形象。
第五,依照“西城区社区教育大纲”的要求,执行大纲,搞好课程建设。我校充分挖掘利用场地设施优越条件和自身师资力量,面向社区居民、面向金融界企事业职工、面向居委会干部、面向驻地武警官兵,面向少年儿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大量的免费或低偿的社区教育活动。推动了金融街社区教育发展,赢得了社区居民学员的普遍认可。
二、在综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突出两项学校特色建设
作为隶属街道区域划分的社区教育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理念,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规范化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并重视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从而提升社区教育地位和办学品质。经全体干部教师反复研讨,我校确定了两大特色:
特色一:挖掘王府文化题材,开发传统项目,打造民族特色教育品牌。
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坐落于昔日醇亲王南府(光绪出生地)。历史上曾是“民国大学”和“北京34中学”校址。2005年初,由市发改委和市文物局拨专款进行全面修缮,使古老的建筑又重放异彩。“王府”风貌重现,传统建筑格局,雕梁画栋,古韵犹然,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民族教育的特殊文化氛围,也为我们打造社区教育具有民族特色品牌项目创造了难得的客观条件。依托清代王府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借助中央音乐学院等名校名师力量,成立专家学者顾问队伍,在他们的指导下陆续开设了“国学启蒙”、“国学经典诵读”、“软笔书法”、“国画”、“工艺”、“八音宫廷雅乐”等民族特色教育课程,广受社区居民好评,如今已发展成我校的精品特色项目品牌。
特色二: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教育特色。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立之初,我校即明确了“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校务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这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得益于教委和街道的大力支持,我校初步具备了一流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每个教室都配置了教学计算机、网络端口和等离子电视机等先进多媒体设备,并成立了图文影像工作室,实现信息互联网络进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提升了课程建设的品味,丰富了教学形式。干部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和推行多媒体教学方式中,体验到信息化的魅力和作用。例如:书法教师在主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提前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内容翔实丰富,历代精品书法作品及时可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声乐教师在乐理课中将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更加易懂易会,提高了学习兴趣;美术教师不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利用其布置作业,让学员从网络上搜索创造素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数码钢琴、电子琴网络化教学设施条件,提供了键盘乐集体化教学新方式……
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也像雪中送炭,学校信息化建设捷报频传,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得以实施。至2007年底,民族特色浓厚的一址两站校园网“金融街少年宫和社区教育学校网站”顺利建设开通使用;根据校外和社区教育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研发的《少年宫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管理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校园内计算机联网、信息资源共享,这些举措进一步全面提升了我校教育能力、扩大了宣传影响、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全力打造精品艺术社团,提升办学质量
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两项任务齐头并进稳步发展。随着两项教学任务的推进,教学项目增加、学生人数增加、各种教育活动增加,参观检查等接待任务增加,干部教师格外繁忙,仅管如此,我们却始终坚持把打造宫与校精品艺术社团作为重要任务,重点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相继组建起“金声国乐合唱团”、“金声国乐雅乐团”、“金韵舞蹈团”、“腰鼓队”等少年和居民艺术社团组织,专门聘请张福全、杨鸿年、韩学周等十多位教授作为艺术社团顾问,构成了完整的艺术社团管理体系。在教师和专家教授共同努力下,各艺术社团健康发展,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完成了“社区教育学校成立一周年庆典”、“八一军民联欢”、“春节慰问”等演出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也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宫与校社会美誉度。
精品艺术社团的发展,迅速成长的实践证明:其一,艺术社团建设是各种教育形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它既能丰富教学向纵深和广度发展,也能满足那些已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居民学生参加高水平社区教育活动愿望。艺术社团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其二,艺术社团的诞生,激发了教师内在潜力,提高了主动学习、钻研究业务的自觉性,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其三,建立了一支难得的专家指导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靠专家的指导,确保了艺术社团质量水平,确保了稳定持久发展,提升了整体办学品质。其四,拓宽了对外沟通渠道和社会美誉度,促进了正规教育培训活动的规模发展。所以,教育培训和社区团队建设是鸟之两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四、 发展教学形式,巩固办学特色
第一,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的办学特色。我校开展的近10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培训班,教学中重视基础性知识、技能的开发,并以小班集体化教学为主,选配优秀师资。教学过程中以集中讲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为了普及推广社区教育项目,扩大受众面,坚持每月免费向社区开展公益大讲堂活动,吸收爱好者参加学习培训。教师上课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质量得到保障。
第二,加强教学内容特色研究,促进办学特色发展。我们在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内容选择上,注重开发校本题材进行创新研究。例如:国学兴趣小组《学揖礼》一课,是在韩磊老师研究的大量新编教材中的一课,经过集体研究后确定方案,在我区“走进西城”德育课展示中被选为十佳课程。金声国乐民乐团,金声国乐合唱团,均组成教师工作组并聘请专家教授顾问,明确教学分工,定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具体教学研究和专家点拨使教学少走不少弯路,质量也有了提升。教学特色也稳步发展。
第三,学以致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办学特色水平。在社区居民培训班和社团活动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培训中;我们适时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和演出任务,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巩固了居民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各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校任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秋话团圆茶话会、庆八一警民联欢会、奥运倒计时500天、与奥运同行文艺演出、学校周年庆教学成果演出等,以及接待各级领导参观检查、中外来访等各种展示演出活动。
第四,形成了团队科研和合作创新的良好局面。首先,每个特色项目都纳入到学校整体计划,实施中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组成专项教师团队(课题组)的研究与实施,靠集体的智慧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其次,争取赢得上级关注和领导的支持。《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和《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软件研究》两个创新项目,在区市教委校外办和社区办积极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市创新教育基金支持,解决了资金难题,从而建成了“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我们购置了古琴古筝、编钟编磬、堂鼓云锣、笙管笛箫等乐器,古香古色的教室内雅乐之声,余音渺渺“昔日兴学之风,今又重现,人文之脉不断,先哲余韵相承”让人留连忘返。
建校3年来,我们走出自己的路,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融入全区社区教育大发展,成为特色、亮点。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新贡献。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们充满信心,总结特色,坚持特色,发展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坚信一定会把社区教育学校办得更好。
自2006年12月成立以来,我校在西城区教委和金融街街道领导下,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实践中,主动将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为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们深知,社区教育学校建设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居民学习需求,体现社区教育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文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树立全民、全面和终身教育意识,立足于区域社会建设发展任务,着眼多层面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建校之初,学校明确定位了办学方向,按照西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通知”精神,切实将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任务(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和居民社区教育)做好做实。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全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在思想上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运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并根据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自身实际理清办学思路,提炼教育工作理念。把“民生、民本、民主,融古、融今、融社会”的思想变成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原则。
第二,开展金融街街情调查研究。了解街道社区教育建设基本状况,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注重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摸索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接受教委、街道和社区教育学校管委会的指导。与街道所属的“市民文明总校”,“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活动站”建立密切联系,优势互补。分层次承担金融街社区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校正规化专业化优势。
第四,坚持公益性教育原则。围绕社区教育任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水平教育培训,塑造社区教育品牌形象。
第五,依照“西城区社区教育大纲”的要求,执行大纲,搞好课程建设。我校充分挖掘利用场地设施优越条件和自身师资力量,面向社区居民、面向金融界企事业职工、面向居委会干部、面向驻地武警官兵,面向少年儿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大量的免费或低偿的社区教育活动。推动了金融街社区教育发展,赢得了社区居民学员的普遍认可。
二、在综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突出两项学校特色建设
作为隶属街道区域划分的社区教育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理念,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规范化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并重视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从而提升社区教育地位和办学品质。经全体干部教师反复研讨,我校确定了两大特色:
特色一:挖掘王府文化题材,开发传统项目,打造民族特色教育品牌。
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坐落于昔日醇亲王南府(光绪出生地)。历史上曾是“民国大学”和“北京34中学”校址。2005年初,由市发改委和市文物局拨专款进行全面修缮,使古老的建筑又重放异彩。“王府”风貌重现,传统建筑格局,雕梁画栋,古韵犹然,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民族教育的特殊文化氛围,也为我们打造社区教育具有民族特色品牌项目创造了难得的客观条件。依托清代王府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借助中央音乐学院等名校名师力量,成立专家学者顾问队伍,在他们的指导下陆续开设了“国学启蒙”、“国学经典诵读”、“软笔书法”、“国画”、“工艺”、“八音宫廷雅乐”等民族特色教育课程,广受社区居民好评,如今已发展成我校的精品特色项目品牌。
特色二: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教育特色。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立之初,我校即明确了“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校务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这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得益于教委和街道的大力支持,我校初步具备了一流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每个教室都配置了教学计算机、网络端口和等离子电视机等先进多媒体设备,并成立了图文影像工作室,实现信息互联网络进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提升了课程建设的品味,丰富了教学形式。干部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和推行多媒体教学方式中,体验到信息化的魅力和作用。例如:书法教师在主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提前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内容翔实丰富,历代精品书法作品及时可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声乐教师在乐理课中将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更加易懂易会,提高了学习兴趣;美术教师不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利用其布置作业,让学员从网络上搜索创造素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数码钢琴、电子琴网络化教学设施条件,提供了键盘乐集体化教学新方式……
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也像雪中送炭,学校信息化建设捷报频传,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得以实施。至2007年底,民族特色浓厚的一址两站校园网“金融街少年宫和社区教育学校网站”顺利建设开通使用;根据校外和社区教育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研发的《少年宫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管理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校园内计算机联网、信息资源共享,这些举措进一步全面提升了我校教育能力、扩大了宣传影响、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全力打造精品艺术社团,提升办学质量
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两项任务齐头并进稳步发展。随着两项教学任务的推进,教学项目增加、学生人数增加、各种教育活动增加,参观检查等接待任务增加,干部教师格外繁忙,仅管如此,我们却始终坚持把打造宫与校精品艺术社团作为重要任务,重点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相继组建起“金声国乐合唱团”、“金声国乐雅乐团”、“金韵舞蹈团”、“腰鼓队”等少年和居民艺术社团组织,专门聘请张福全、杨鸿年、韩学周等十多位教授作为艺术社团顾问,构成了完整的艺术社团管理体系。在教师和专家教授共同努力下,各艺术社团健康发展,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完成了“社区教育学校成立一周年庆典”、“八一军民联欢”、“春节慰问”等演出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也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宫与校社会美誉度。
精品艺术社团的发展,迅速成长的实践证明:其一,艺术社团建设是各种教育形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它既能丰富教学向纵深和广度发展,也能满足那些已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居民学生参加高水平社区教育活动愿望。艺术社团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其二,艺术社团的诞生,激发了教师内在潜力,提高了主动学习、钻研究业务的自觉性,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其三,建立了一支难得的专家指导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靠专家的指导,确保了艺术社团质量水平,确保了稳定持久发展,提升了整体办学品质。其四,拓宽了对外沟通渠道和社会美誉度,促进了正规教育培训活动的规模发展。所以,教育培训和社区团队建设是鸟之两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四、 发展教学形式,巩固办学特色
第一,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的办学特色。我校开展的近10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培训班,教学中重视基础性知识、技能的开发,并以小班集体化教学为主,选配优秀师资。教学过程中以集中讲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为了普及推广社区教育项目,扩大受众面,坚持每月免费向社区开展公益大讲堂活动,吸收爱好者参加学习培训。教师上课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质量得到保障。
第二,加强教学内容特色研究,促进办学特色发展。我们在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内容选择上,注重开发校本题材进行创新研究。例如:国学兴趣小组《学揖礼》一课,是在韩磊老师研究的大量新编教材中的一课,经过集体研究后确定方案,在我区“走进西城”德育课展示中被选为十佳课程。金声国乐民乐团,金声国乐合唱团,均组成教师工作组并聘请专家教授顾问,明确教学分工,定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具体教学研究和专家点拨使教学少走不少弯路,质量也有了提升。教学特色也稳步发展。
第三,学以致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办学特色水平。在社区居民培训班和社团活动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培训中;我们适时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和演出任务,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巩固了居民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各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校任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秋话团圆茶话会、庆八一警民联欢会、奥运倒计时500天、与奥运同行文艺演出、学校周年庆教学成果演出等,以及接待各级领导参观检查、中外来访等各种展示演出活动。
第四,形成了团队科研和合作创新的良好局面。首先,每个特色项目都纳入到学校整体计划,实施中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组成专项教师团队(课题组)的研究与实施,靠集体的智慧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其次,争取赢得上级关注和领导的支持。《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和《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软件研究》两个创新项目,在区市教委校外办和社区办积极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市创新教育基金支持,解决了资金难题,从而建成了“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我们购置了古琴古筝、编钟编磬、堂鼓云锣、笙管笛箫等乐器,古香古色的教室内雅乐之声,余音渺渺“昔日兴学之风,今又重现,人文之脉不断,先哲余韵相承”让人留连忘返。
建校3年来,我们走出自己的路,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融入全区社区教育大发展,成为特色、亮点。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新贡献。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们充满信心,总结特色,坚持特色,发展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坚信一定会把社区教育学校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