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床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居张阿姨看书看到精彩处总是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我想这才叫读书。我年少时经常出入她家,某一天听她念《基督山恩仇录》的一段,把我定在那儿。
  有人只要拿起书就犯困,我也有过这种情况。那是讓人犯困的书,而我喜欢的书一看就停不下来,越看越精神。《基督山恩仇录》就是这样的书。我从张阿姨家借到这本书,因为要急着还,便昼夜赶读,废寝忘餐。
  有句老话说,书和老婆概不外借。我在经济独立之前所看的书大部分都是借阅的,只是借于学校的图书馆。后来自己买了不少书,渐渐的出现外借和存放的问题。有过几次借书不归的事之后,我的书基本上不再外借。
  雅致一点儿的读书人都给自己布置个书屋,成排的书架上摆着成排的书,看上去就有学问。我离开工厂前赶上发福利,这次的福利竟是八根木头。这正正方方一米多长的松木是用于垫钢板的,车间攒多了当福利分下去。工人师傅大多心灵手巧,可以拿这木材打家具,可对我来说如何把这些木材弄回家都是问题,只能求朋友帮忙把木材拉到他家,再请他找人为我打制成三个书柜。三个新书柜替代了旧书架,藏书算是有了存放处。
  据说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俩收藏了不少书,两口子爱书成癖也建了书房。书本是用来阅读的,赵明诚却是把这些书供起来,不让人随意看,甚至李清照想看本书都要请示,真是匪夷所思。
  有人认为好书的标准是看拿到书后能不能读完。我觉得好书应该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这个地方往往是在床上。我曾去中南海毛主席居所参观,发现他老人家的床上堆了半床书,这些书无疑是他最喜欢的。回家后我也把喜欢的书堆在床上,到访的客人见到便夸我爱读书。
  躺在床上看书是很享受的事情,虽说有看坏眼睛的说法,但以我的经验这个说法不太准。我喜欢的书会反复看,就如同喜欢吃的食物还想吃,喜欢听的乐曲百听不厌。
  阅读可以滋养人的性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张可久诗中所写的,一间茅舍中有书万卷,有自酿的松花酒,或品着香茗。这种自娱自乐,自由自在的生活被许多人向往,真能实现却不易。
  我们倒是可以从书中感受这种生活,很多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会从书中字里行间浮现,所喜欢的人物也有形有貌地从书里喷薄而出。所谓的穿越时空,其实是从阅读中实现的。
  我买到的中文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现在基本用不上了,想查的资料百度一下即可。但我把这套书摆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因为这个版本的价格听说已经翻了十倍。有如此收藏,想想就爽。此刻,我忽然理解赵明诚了。
其他文献
朱丽拉开窗帘,她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和真诚的祝福:白衣作战袍,披甲赴荆楚。谢谢你,“朱丽”!  朱丽是一名护士,她的未婚夫徐豪是一名维修电工,他们本来定好了5月办婚礼的,可2月底的一个凌晨,朱丽接到通知驰援武汉,他们的婚礼不得不被推迟了。她走后,他每天都很想她,也很担心她。  朱丽和徐豪,相识于三年前一次旅途中。那天,朱丽同护士学校的两个女同学到望云山去游玩,天忽然下起
期刊
在何少华的办公室里,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秦山核电站的第一个反应堆。25年来,这已成为他最熟悉的风景。  位于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1995年,从南京一所中专学校毕业的何少华被分配到这里,不过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他当时对核电的了解几乎为零。  “我从老师口中了解到,我们国家核电事业起步比较晚,有幸投身其中很有意义。”回想当年,他笑着告诉记者,进
期刊
“一本196页的家谱,我和一位老师修了两年。6张纸粘连成1张纸厚度,我们只能半个字半个字地揭,再把揭下来的字,拼接粘连进行修复。”在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已修了13年书,她说修古籍好比修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5月13日,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开放。该馆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保藏古籍共110余万册,包括原文澜阁四库全书,其他珍贵古籍也都收藏于此。但最特别的,莫过于这里还有一支古籍修复团队。开
期刊
“点点青萍随风而散,泠泠清歌乱了云烟。任时光千回百转,将一切化作绕指柔,只遥遥听那五音大鼓,铿锵激越抑或是缓缓悠悠,穿越厚重的时光,演绎着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  夏季的密云蔡家洼,远处青山如黛,河水在山谷中流淌;近处,薰衣草、月季花、玫瑰花开的正旺。一棵巨大的核桃树下,五位老人一字排开,中间一位身穿褐红色长袍的唱书人,右手拿着鼓槌不时敲击身前的大鼓,左手的两片鸳鸯板随着手指开合,发出清脆悦耳的
期刊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在四川省自贡市,一户龚氏人家可以把坚硬的慈竹变成一把扇,名曰龚扇,扇面薄如蝉翼、亮似绫绸。这把扇可不简单,它曾被慈禧太后视如珍宝,赐名“宫扇”,曾被郭沫若误以为素丝织锦,赞其“巧夺天工,世之少有”,也曾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外国元首。  如今,龚扇第五代传人龚倩二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龚扇作品,上展出,拿奖项,驰名中外。“龚扇制扇技艺”于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
期刊
对于“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句,如今的人会说这正是自己想活成的样子,好清闲,好炫富。事实真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再看这句的前一句“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便知,此老有钱吗?当然有,因为他有买一万本书的钱。此老没钱吗?或许吧,因为他只有茅舍数间,钱都买书了,自然无力再添豪宅。若论炫这一万本书,当然也算是另一种炫富———对书的富有。  这两天还真关注了两件跟读书有关的事情。  其一,
期刊
单位的前院里,有一棵且仅有一棵瘦高瘦高的老槐树,或许是太高了,或许是太老了———初春时节,院外的大杨树吐出了新绿,矮灌木绽出了鲜花,可这棵老槐树,比起已经满绿的同类,依旧是枯枝干杈,让人疑惑它是不是已经“死”了。  春天的風,有时可不像周杰伦唱的“河边的风吹着头发飘动”那么简单,反倒有点“塞外风沙犹自寒”的肆虐。大风带起风沙摇打着老槐树,发出嘎巴嘎巴的声响,有时甚至会撅折一些干枝,噼里啪啦地从高处
期刊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船返回舱的平安归来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5月1 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张柏楠。  “落点精度达到10.8环”  在轨飞行时,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3D打
期刊
说起掐丝珐琅画,2000年出生的兰州姑娘李婕便打开了话匣子:“最初被珐琅画吸引,纯粹是因为它看上去特别漂亮,但真正学习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简单,要得到父亲的认可更是不容易。”  李婕口中严厉的父亲正是掐丝珐琅画甘肃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李海明。5月中旬,李海明珐琅艺术馆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落成揭牌,这是兰州市首个以掐丝珐琅命名的专题艺术馆,让金城市民近距离领略非遗传统工艺的魅力。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