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六起六落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鸿门宴》情节曲折,矛盾错综复杂,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从文首到文尾,可谓六起六落。
  一起:“项羽大怒”,“沛公大惊”。项羽获知曹无伤的密报,非常愤怒,不加思考,当即下达第二天打败沛公军的命令。范增竭力怂恿,更坚定了项羽除掉刘邦的决心。刘邦听说项羽要攻打自己,特别惊恐,竟不知道如何是好。“山雨欲来风满楼。”文首起笔就交代了刘、项矛盾激化、剑拔弓张、一触即发的形势。
  一落:“项伯许诺”,“项王许诺”。刘邦在紧要关头,得到谋士张良的相助,拉拢项伯,约为婚姻,并极力表白自己尽职尽责、恭候项王的忠心,获得了项伯的认同。项伯连夜回到军营,为刘邦说情,又得到项羽的认同。激化的矛盾趋于缓和。
  二起:刘邦旦日见项王。刘邦虽然拉拢了项伯并答应他“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要求,但身入虎穴,心里并不踏实,害怕势态突变,凶多吉少。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随身带了一百多人马,以防万一。
  二落:“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刘邦一见到项羽,就极尽奉承,一番貌似诚心诚意的谦词卑礼的谢罪表演,满足了项羽惟我独尊、刚愎自用的心理。项羽听了刘邦发自“肺腑”的申辩言论,便洋洋自得,有了和解的意愿,不仅说出了告密者,还邀请刘邦同饮。刘邦悬着的心稍有舒缓。
  三起: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宴会上,范增多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王,见项王默然不应,便唤来项庄,暗示他,借助祝寿、舞剑取乐的机会,在座位上击杀刘邦。项庄舞剑,剑剑在刘邦身上,杀机顿起,事态严重,刘邦命在旦夕。
  三落:项伯以身蔽刘邦。项庄舞剑,项伯知道他的意思,也拔出剑来对舞,一去一回,一攻一守,各持所想,心知肚明。范增杀刘邦的计划受到阻碍,双方处于相持阶段。形势虽然严峻,但危急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
  四起:樊哙闯宴,“项王按剑而跽”。张良见刘邦暂时没有危险,快步到军门外见到樊哙,把急迫情况告诉他。樊哙立即带箭拥盾强行进军门,闯入宴会,怒对项羽。项羽见势头不对,机警地“按剑而跽”,注视着对方。此时,故事发展涌向高潮,情况紧迫,如箭在弦,一场刀光剑影的交战将要发生。
  四落:“项王未有应,曰:‘坐。’”项羽面对闯宴的樊哙,并不害怕,只是做好迎战的准备。他不但不怒,反而称他为壮士,赐酒,赐彘肩,又赐酒。听了樊哙事先准备好的演说之后,项羽像有愧心似的无话可说,最后赐樊哙坐。异常紧张的气氛出人意料的和缓了。
  五起:项羽使陈平召沛公。刘邦虽然假意去厕所,叫上樊哙,逃出宴席,但并不能说,就脱离了险地。范增没有达到击杀刘邦的目的,决不会善罢甘休。此时,项羽派陈平来呼唤刘邦,新的危险又摆在了刘邦面前,回宴席难保平安,不辞而别又怕失礼,左右为难。
  五落:刘邦弃车骑逃回军营。刘邦采纳了樊哙的进言,与群臣紧急决策,留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告辞,处理余下事情,自己单独骑马,由四员武将徒步护驾,抄小路偷逃回霸下。刘邦平安出虎穴,事态发生了转机。
  六起:张良献礼,项羽问“沛公安在”。刘邦回到了营地霸下,可张良和随从车马还在项羽的控制范围内,并没有摆脱险境,随时都可能被变故所困。张良谨慎进入宴席,一边谢罪,一边毕恭毕敬地给项羽、范增献礼。“沛公安在?”简单的一句问话,看上去很平常,但在这特定的场合,仍然使人提心吊胆。
  六落:项羽受璧,刘邦杀曹无伤。张良巧妙地回答了项羽的问话,既照顾到项羽的面子,又维护了刘邦的尊严。项羽无言回答,接受赠璧,放在座位上,不再追究此事。范增虽然接受玉斗并“拔剑撞而破之”,但已是无力回天,充其量发泄一下怨恨罢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了内奸曹无伤,毁掉了项羽的耳目。刘、项的矛盾冲突转为平缓。读者拉紧的心弦到此也放松了。
  全文以曹无伤告密引起,又以“诛杀曹无伤”结尾,前后照应。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有始有终,情节完整,是一篇文、史兼备的奇文。
其他文献
在一般人看来,做班主任是极简单而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系统的艺术工程,你在这里的角色既是工程师、设计师,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你既是学生尊敬、崇拜的偶像,又是他们的知己、贴心的朋友。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的体会是:    一、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1、“严”与“爱”的关系  “严格要求”“严加管理”是管好一个班级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为此,要针对本班级学生思想特点,制
期刊
太极拳既是祖国绚烂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又是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光耀夺目的武术宝库中的明珠;它犹如昆仑山上的一棵灵芝,既是壮丽山河的一个点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枝武林奇葩。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着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行所无事而应敌制胜,莫测端倪,不可思议。其行拳若行云流水,飘举欲仙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那如何教学识字呢?课程标准有要求: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恰当、丰富、有效的识字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识字情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班主任又是这个职业中最具诱惑性和挑战性的岗位。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联系者和学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21世纪的班主任,更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要真
期刊
语感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培养语感呢?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一、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这样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二、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
期刊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古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今,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搞扎实,才能激发起学生爱学语文的热忱。所以语文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从而受到熏
期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面对写作文,如何让学生真正写到“点”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乃是至关重要的。  谈起作文,学生头痛,而对于每个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费尽心思,同样是深感头痛的问题。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学生缺少写作的欲望,对于写作不感兴趣,那么应如何让学生在习作方面有兴趣呢?我总结了几点经验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先鼓励,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鼓励,对于学生来说
期刊
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为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么细致,往往是“一目十行”,他们的策略往往就是“抓观点,找亮点”。高考作文评卷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场眼球争夺战。有亮点的文章自然就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理所当然也就高了,这就像在芸芸众生中看见气质高雅、英俊秀丽、个性独特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一样。我们的考场作文如果在做好基本规范的
期刊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出现沙尘天气,电视台对有关沙尘暴的真实画面和形象描述,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使我们想起了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争议的有关文字。原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神思飞跃、意境开阔,历来脍炙人口。但是对第一句前半句诗文历来颇有争议。宋朝有名的《唐诗纪事》所载王氏《凉州词》是“黄沙直上”,而许多版本则是“黄河
期刊
于平淡中显深刻,于平常中见功力,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很好的例证。“小说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够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以启发,耐人寻味。”(张志公《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细细琢磨,我们确实能从一些很平常的细节中看到作品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比如小说中于勒称谓的种种变化,便能尽显当时的世态人情。  小说中于勒的称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褒扬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