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突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bh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体动画、利于学生构建空间概念,动态演示、化难为简,观察归纳、突破难点,绘图训练、巩固效果。
  
  关键词:黄赤交角;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空间运动;时空结合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中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太阳直射点为何会移动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该原理就像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一只拦路虎。教材中也仅有“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面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有变化的。”这一简短的阐释,再配有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
  
  在第一次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一内容时,我主要依靠板画将该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加以剖析,其具体过程如下: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然后在黑板上依次画出黄道面、赤道面、地轴、并标注黄赤交角;其后依次画出公转轨道、方向、地球、地轴右倾且其上端标注为北和二分二至,并根据教材中的文字解释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关系;最后画出示意图(附图),归纳出太阳直射点的时空移动规律。
  
  
  
  课后,学生都说太阳直射点为何会移动难以理解,并且就一道练习题“如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如何变化?”无从下手。听了学生的反馈,我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如下:其一,难点突破以三幅图为主线,这三幅图都为静止的,不能直观显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因而不能降低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运动这一难点理解的难度;其二,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为因果关系,如条件变化,结果则变化,而我仅要求学生引用教材中的解释,对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记住,未能设计一种合理的教法用于剖析二者的内在机理;其三,没有围绕构建学生空间概念设计合理的课堂训练。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这节课的设计修改如下:
  
  首先,演示课件①(如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黄赤交角。该课件为立体动画,有助于学生构建空间概念。
  
  其次,演示课件②(如图),
  
  
  
  假设黄赤交角为0°,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如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则不会南移和北移;再假设如黄赤交角为23.5°(如图),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如黄赤交角为23.5°,太阳直射点则南移23.5°和北移23.5°;接着让学生设问假如黄赤交角为某个度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如何变化?然后用课件验证。根据以上步骤学生归纳出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因果关系。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达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在以上通过课件直观显示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课堂绘图训练,具体要求如下:①画一直线,表示黄道面,且穿过地球和太阳的球心,该并直线表示太阳直射光线;②画出赤道面,且与黄道面成23.5°的夹角;③画垂直于赤道面的地轴,上端标注“N”;④过太阳直射点画平行于赤道的纬线,并标注南、北回归线,度数为南北纬23.5°。以上四步,既能起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太阳直射点为何移动的作用,又能加强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⑤画垂直于黄道面的直线,表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这一步为后面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做好铺垫。
  
  综述以上教学设计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以地理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空间运动、时空结合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绘图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不同概念之间联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数学教学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所以数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由于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学生日复一日的解题、解题,如此学生在厌烦的情绪中学习、思考,苦累之余更多的是无奈,学生没有机会来发展自己的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位高三年级学生的班主任.管理着一个班级,关注着学生的衣食住行,生活与学习,健康与身心健康. 无论是一名教师,还是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觉得,日常对学
期刊
新课程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非常必要。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我们要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充满魅力、灵魂活现。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设计及实施化学实验
摘要:化学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与探究学习的根本。    关键词:探究精神;引导策略;启发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有人曾对班主任工作做出过这样的评价: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作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
期刊
一、锤炼教学语言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学生与作品、学生与老师实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使之在感受美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发现文学作品的情感元素,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艺术地经营课堂,借以渲染教学情境,达到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语境里,直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作品的情感元素,把自己的教学语言锤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和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