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小学数学现有的解决问题相关策略多样化方面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开展背景进行阐述,对案例进行描述以及分析,之后在通过案例进行反思。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策略;案例分析
以小学生作为对象开展教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一些情境,将知识放到具体的背景之中,然后引领小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完成对于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非常符合小学生当前好奇、好动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兴趣。而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针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解法,教学期间,教师必须对解决问题策略相关多样化手段善于进行使用,进而让学生逐渐养成发散思维,学会站在不同视角来看待事物。
一、案例开展的背景
在新课标形势之下,教师应对问题进行解决的对策的多样形式进行探索,针对小学生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进而促使每个小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想对小学生现有思维进行更好的培养,必须在教学期间将问题解决相关策略的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对解决问题相关对策进行不同途径的探索来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培养,让其站在不同视角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进而让其养成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以及解决能力。如今,各地小学都在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对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转变,创设出一种可以将学生主体这一性质充分调动以及发挥出来的教学方式,构建多种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可以养成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把小学生具有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提升。
二、对案例的具体描述
教师在讲完分数运算对应的法则以及一些定律之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习题,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法则以及定律进行巩固以及深化,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相关场景,某一天,小芳妈妈到超市进行购物,总共消费了 120 元钱,其买牛奶用了四分之一,买水果用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钱,小芳妈妈全部买了蔬菜,问小芳妈妈买蔬菜共用了多少钱?这乃是生活之中常见的一道计算题,而且要想计算出小芳妈妈买蔬菜的钱的方法也不唯一。此时,有的学生先会考虑蔬菜费用在总体费用之中的占比,然后再求出蔬菜的花费。可以这样进行列式计算:120×(1-1/4-1/3)=50(元)。而有的学生则会从另一角度出发,先计算出买牛奶以及水果的花费,之后再用总体花费减去这两种花费,进而得出买蔬菜的费用。可以这样进行列式计算:120-120×1/4-120×1/3=50(元)。这是分数当中一道典型例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答案。再如,工程问题一直都是小学数学之中典型的例题,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设计相关案例,可以让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让其从多角度对这一经典问题进行思考。现有一个工程部门正在计划建造一个高为 42 米的大桥,假设按照每施工 3 天可以建造 2.82 米这一速度进行施工,问 45 天可以顺利将任务完成吗?此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于这一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当一个学生进行回答时,其他学生要对其想法进行认真听,并作出思考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之后还要思考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期间,教师可以让其自由组合以及发挥,可以自行进行思考,也可以与几个学生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之后在让得到答案的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详细讲解。此时学生会有多种方法。如,有的同学把 3 天看成一组,计算 45 天之中有多少个 “3 天”这样的组合,得到 45÷3=15,之后再计算 15 个 3 天可以建造多少米大桥,得到15×2.82=42.3。最后在比较 42.3 与 42 的大小,结果为 42.3 > 42,这就说明 45 天之内该施工队保持计划施工速度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学生演示完这种方法之后,还有学生有不同的解法。如,可以先将该施工队每天施工的工作量求出,有2.82÷3=0.94,之后再求出 45 天的工作总量,即 0.94×45=42.3,最后同样比较 42.3 与 42 的大小,结果为42.3 > 42,得到与前一个同学相同的结果。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让小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三、分析案例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是在讲完乘除法这一知识点之后,以生活作为背景,提出了一个大桥修建的实际问题,之后教师学习主动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角度,自行对问题进行解决,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创新类型的人才的培养。在课上,教师在布置完问题之后,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其自行对答案进行探索,是对学生的一种相信,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以及時间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表达。对于这种通过多条途径来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自由探索具有的快乐以及价值进行充分感知,同时在合作以及交流之中进行成长以及进步。在上述案例之中,小学生们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对实际问题做出了解答,进而使得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四、对案例的反思
一般来说,对小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进行培养非常重要。开展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情况保持实时关注,培养其倾听这一习惯,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在对小学生学习热情进行调动之时,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学生不仅要将对问题的解決方法想出来,还要用语言将其充分表述出来。这样才可以实现在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的同时,让其学会将思维表述以及运用出来。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之时,这种对答案进行自由探索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让其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进而让预期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综上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使用多种形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对问题得到同一结果。这种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对小学生自身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其思维以及素质进行培养,使得小学生在日后可以从多角度去对事物进行理解,从多个视角去分析以及处理事务。
参考文献
[1]王晓.小学数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赤子,2015(16)
[2]马龙.谈新课程背景下我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J].西藏教育,2015(02)
(作者单位: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河乡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策略;案例分析
以小学生作为对象开展教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一些情境,将知识放到具体的背景之中,然后引领小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完成对于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非常符合小学生当前好奇、好动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兴趣。而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针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解法,教学期间,教师必须对解决问题策略相关多样化手段善于进行使用,进而让学生逐渐养成发散思维,学会站在不同视角来看待事物。
一、案例开展的背景
在新课标形势之下,教师应对问题进行解决的对策的多样形式进行探索,针对小学生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进而促使每个小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想对小学生现有思维进行更好的培养,必须在教学期间将问题解决相关策略的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对解决问题相关对策进行不同途径的探索来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培养,让其站在不同视角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进而让其养成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以及解决能力。如今,各地小学都在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对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转变,创设出一种可以将学生主体这一性质充分调动以及发挥出来的教学方式,构建多种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可以养成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把小学生具有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提升。
二、对案例的具体描述
教师在讲完分数运算对应的法则以及一些定律之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习题,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法则以及定律进行巩固以及深化,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相关场景,某一天,小芳妈妈到超市进行购物,总共消费了 120 元钱,其买牛奶用了四分之一,买水果用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钱,小芳妈妈全部买了蔬菜,问小芳妈妈买蔬菜共用了多少钱?这乃是生活之中常见的一道计算题,而且要想计算出小芳妈妈买蔬菜的钱的方法也不唯一。此时,有的学生先会考虑蔬菜费用在总体费用之中的占比,然后再求出蔬菜的花费。可以这样进行列式计算:120×(1-1/4-1/3)=50(元)。而有的学生则会从另一角度出发,先计算出买牛奶以及水果的花费,之后再用总体花费减去这两种花费,进而得出买蔬菜的费用。可以这样进行列式计算:120-120×1/4-120×1/3=50(元)。这是分数当中一道典型例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答案。再如,工程问题一直都是小学数学之中典型的例题,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设计相关案例,可以让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让其从多角度对这一经典问题进行思考。现有一个工程部门正在计划建造一个高为 42 米的大桥,假设按照每施工 3 天可以建造 2.82 米这一速度进行施工,问 45 天可以顺利将任务完成吗?此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于这一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当一个学生进行回答时,其他学生要对其想法进行认真听,并作出思考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之后还要思考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期间,教师可以让其自由组合以及发挥,可以自行进行思考,也可以与几个学生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之后在让得到答案的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详细讲解。此时学生会有多种方法。如,有的同学把 3 天看成一组,计算 45 天之中有多少个 “3 天”这样的组合,得到 45÷3=15,之后再计算 15 个 3 天可以建造多少米大桥,得到15×2.82=42.3。最后在比较 42.3 与 42 的大小,结果为 42.3 > 42,这就说明 45 天之内该施工队保持计划施工速度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学生演示完这种方法之后,还有学生有不同的解法。如,可以先将该施工队每天施工的工作量求出,有2.82÷3=0.94,之后再求出 45 天的工作总量,即 0.94×45=42.3,最后同样比较 42.3 与 42 的大小,结果为42.3 > 42,得到与前一个同学相同的结果。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让小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三、分析案例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是在讲完乘除法这一知识点之后,以生活作为背景,提出了一个大桥修建的实际问题,之后教师学习主动权交还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角度,自行对问题进行解决,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创新类型的人才的培养。在课上,教师在布置完问题之后,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其自行对答案进行探索,是对学生的一种相信,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以及時间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表达。对于这种通过多条途径来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自由探索具有的快乐以及价值进行充分感知,同时在合作以及交流之中进行成长以及进步。在上述案例之中,小学生们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对实际问题做出了解答,进而使得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四、对案例的反思
一般来说,对小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进行培养非常重要。开展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情况保持实时关注,培养其倾听这一习惯,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在对小学生学习热情进行调动之时,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学生不仅要将对问题的解決方法想出来,还要用语言将其充分表述出来。这样才可以实现在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的同时,让其学会将思维表述以及运用出来。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之时,这种对答案进行自由探索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让其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进而让预期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综上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使用多种形式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对问题得到同一结果。这种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对小学生自身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还可以对其思维以及素质进行培养,使得小学生在日后可以从多角度去对事物进行理解,从多个视角去分析以及处理事务。
参考文献
[1]王晓.小学数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赤子,2015(16)
[2]马龙.谈新课程背景下我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J].西藏教育,2015(02)
(作者单位: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河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