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的投资热潮逐渐消退,曾经一度甚嚣尘上的“风口论”,已经鲜少有人提及了。
但如果,“风口”是指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一部分产业或领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或拥有了巨大的盈利潜力,从而获得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那么,目前智能制造的的确确是站在了“风口”上。
在12月7日南京举行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论坛上,凭借着一曲《歌唱祖国》的优美伴奏,格力工业机器人乐队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而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呢,其代表人董明珠就已经开始卖力地宣传格力的智能装备了——智能化已是制造业大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卯足了劲,拼尽全力争抢未来智能制造的商机和主导权。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所说,今后20年,正是“智能制造”这个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期,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龙头企业已站上风口
在206个我国已确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成熟、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积极实施“一网三智能”战略的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福田”),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最为直观:在实施了工业互联网的业务领域,北汽福田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约30%,生产效率提升了18%左右,制造成本降低了12%,能源利用率节约了10%,产品质量提升了约38%:与此同时,其服务成本降低了5%,而金融渗透率提升超过20%。
北汽福田总经理巩月琼告诉笔者,“一网”就是车联网,“三智能”则是智能产品、智能厂、智能管理,这是在福田汽车深入研究国际制造业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的。他分析说,近几年商用车的客户结构和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购车的关注点也从“价格”向“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TCO)”转变,同时,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也逐步增多。这就要求整车厂提供从产品、服务到后市场的个性化定制整体解决方案。
在传统的制造企业纷纷智能化改造时,那些跨界融合的巨头们也虎视眈眈。随着全球信息化进入一个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和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新的业态模式、新的领先企业层出不穷,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建立。
“左手科技,右手金融”的平安科技,是中国平安集团麾下的高科技内核。从去年开始,平安科技由服务内部开始转向A(人工智能)B(区块链)C(平安云)D(大数据)四个领域,并探索出了一条“集中一一优化一一分散”的产业升级新路径。
在平安科技总经理助理兼首席产品官区海鹰看来,现在早就已经不是一个只看重黑科技的时代了,单独的技术独角兽很容易被打败或被并购。基于“金融+科技”双驱动的战略布局,平安科技凭借领先世界的生物识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以及金融公司对于风险控制系统的长期积累和沉淀,开始探索金融与汽车的结合点。
区海鹰告诉记者,平安科技正在跟福田汽车集团合作,区块链能够帮他们来打造供应链。福田涉及到近三千家不同的供应商,以前的供应链周期为T+2,而金融效率仅为T+O,这就使得供应链的效率大大提升。
另外,可能是天性使然,金融企业对于采集信息、大数据分析而形成的风险控制系统有着深深的理解:它们既可以用于供应商的整体评价,也可以对供应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估。“科技是桥梁,可以把金融和汽车这两个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需求其实一直都有,只是之前没有办法去衔接,如果通过科技的手段把之前的瓶颈打通,那可能就是新的发展方向。”区海鹰坦言。
工业互联网平台成新热点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先行者们加紧步伐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是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几大工程之一。根据工程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初步形成,并建成一批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平台,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的龙头企业们已经开始探索可大规模推广、全应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了。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海尔集团从2012年开始建设互联工厂从大规模制造转型到大规模定制,变产销分离为产销合一.逐渐形成了落实供给侧改革和转型智能制造模式的实践路径。近期,海尔还自主创新,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这是一个物联网范式下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的平台。
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创新服务总监崔向雨告诉笔者,COSMOPlat是继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之后中国对于智能制造的全新思考,也就是全球工业互联网的第三极。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海尔在交互、定制、研发、采购、制造、物流、服务全流程节点的业务模式变革,已经输出了七类可以社会化复制的系统应用,并开始社会化服务,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目前,其服务已推广到了电子、纺织、装备等12大行业,而每个行业都将打造类似海尔互联工厂的样板,同时还将在青岛、上海、天津等11个区域建立示范区。
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褚健也表示,工业操作系统就相当于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引擎,没有这个引擎,智能制造就很难实现,或者说很难大面积复制。目前,中控已推出了工业操作系统,使企业所有的设备、生产、原材料、化验室、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数据,都能够在一个平台上集成,而基于该平台还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工业App。
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了国外巨头的青睐。西门子也把其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引入了中国。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CEO兼董事总经理梁乃明在智能制造大会上不失时机地表示,基于Mindsphere,西门子全面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和软件套件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制造企业,并帮助中国企业将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利用,打通产业的上下游,实现向数字化制造的升级转型。针对中国,西门子还在成都投入兴建了Mindsphere研发中心。 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基本形成
在此前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版)》、《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以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等的陆续出台,工信部持续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新模式应用,形成了央地协同、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可以说,我国的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利华强调说,“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生态体系,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升级,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的核心装备供给能力在持续增强,集成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我国已成功突破和应用316台关键技术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以及215套十大重点领域急需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发展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已培育出1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除此之外,集成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新模式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工信部自201 5年起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20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先后被确定,其中工业互联网創新应用项目28个,试点示范的行业和区域逐步扩大,目前已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2个行业,在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耗、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撑并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智能制造的协同推进氛围已经形成。
智能制造≠制造智能化
在智能制造的这个风口中,企业最需要在哪个环节发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认为,企业应该认识到智能制造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追求什么”。说到底,还“是降成本、减周期、减少不良品率、快速适应市场。”
他提醒说,企业转型不仅仅要站在企业角度,也要站在行业角度,打造产业生态,把自身的竞争力和行业的竞争力结合起来,而这一点对于企业进行智能转型、对于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更有利。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把智能制造和制造的智能化加以区别。”朱森第表示,智能制造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制造智能化只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忘记,智能制造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这其中包括资源消耗、产品品质,环境影响,降低成本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推进智能化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去追求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
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组织编写的《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也指出,虽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初步培育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诞生了一批了解行业需求、具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
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比如智能制造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装备供给能力还不强,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推进智能制造的路径还不清晰,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数十年来,智能制造在实践中形成了众多不同的范式,这给企业推进智能升级造成了许多困扰。为此,周济提出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三个基本范式,即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对此,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首席专家、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副组长董景辰教授认为,三个基本范式体现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特色。目前国内外在推进和实施的智能制造并不是指学术上严格定义的智能制造,而是一个大概念。它代表的是当今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或者说是这个技术发展方向的“统称”。在这个大方向下,各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考虑和诠释。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联合国对制造业的分类有522个小类,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全部覆盖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时间还只有几十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工业知识的积累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许多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还高度依赖进口,很多关键基础技术尚未掌握,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能效等重要经济指标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对“短板”进行“补课”。
但如果,“风口”是指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一部分产业或领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或拥有了巨大的盈利潜力,从而获得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那么,目前智能制造的的确确是站在了“风口”上。
在12月7日南京举行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论坛上,凭借着一曲《歌唱祖国》的优美伴奏,格力工业机器人乐队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而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呢,其代表人董明珠就已经开始卖力地宣传格力的智能装备了——智能化已是制造业大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卯足了劲,拼尽全力争抢未来智能制造的商机和主导权。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所说,今后20年,正是“智能制造”这个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期,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龙头企业已站上风口
在206个我国已确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成熟、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积极实施“一网三智能”战略的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福田”),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最为直观:在实施了工业互联网的业务领域,北汽福田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约30%,生产效率提升了18%左右,制造成本降低了12%,能源利用率节约了10%,产品质量提升了约38%:与此同时,其服务成本降低了5%,而金融渗透率提升超过20%。
北汽福田总经理巩月琼告诉笔者,“一网”就是车联网,“三智能”则是智能产品、智能厂、智能管理,这是在福田汽车深入研究国际制造业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的。他分析说,近几年商用车的客户结构和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购车的关注点也从“价格”向“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TCO)”转变,同时,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也逐步增多。这就要求整车厂提供从产品、服务到后市场的个性化定制整体解决方案。
在传统的制造企业纷纷智能化改造时,那些跨界融合的巨头们也虎视眈眈。随着全球信息化进入一个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和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新的业态模式、新的领先企业层出不穷,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建立。
“左手科技,右手金融”的平安科技,是中国平安集团麾下的高科技内核。从去年开始,平安科技由服务内部开始转向A(人工智能)B(区块链)C(平安云)D(大数据)四个领域,并探索出了一条“集中一一优化一一分散”的产业升级新路径。
在平安科技总经理助理兼首席产品官区海鹰看来,现在早就已经不是一个只看重黑科技的时代了,单独的技术独角兽很容易被打败或被并购。基于“金融+科技”双驱动的战略布局,平安科技凭借领先世界的生物识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以及金融公司对于风险控制系统的长期积累和沉淀,开始探索金融与汽车的结合点。
区海鹰告诉记者,平安科技正在跟福田汽车集团合作,区块链能够帮他们来打造供应链。福田涉及到近三千家不同的供应商,以前的供应链周期为T+2,而金融效率仅为T+O,这就使得供应链的效率大大提升。
另外,可能是天性使然,金融企业对于采集信息、大数据分析而形成的风险控制系统有着深深的理解:它们既可以用于供应商的整体评价,也可以对供应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估。“科技是桥梁,可以把金融和汽车这两个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需求其实一直都有,只是之前没有办法去衔接,如果通过科技的手段把之前的瓶颈打通,那可能就是新的发展方向。”区海鹰坦言。
工业互联网平台成新热点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先行者们加紧步伐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是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几大工程之一。根据工程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初步形成,并建成一批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平台,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的龙头企业们已经开始探索可大规模推广、全应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了。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海尔集团从2012年开始建设互联工厂从大规模制造转型到大规模定制,变产销分离为产销合一.逐渐形成了落实供给侧改革和转型智能制造模式的实践路径。近期,海尔还自主创新,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这是一个物联网范式下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的平台。
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创新服务总监崔向雨告诉笔者,COSMOPlat是继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之后中国对于智能制造的全新思考,也就是全球工业互联网的第三极。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海尔在交互、定制、研发、采购、制造、物流、服务全流程节点的业务模式变革,已经输出了七类可以社会化复制的系统应用,并开始社会化服务,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目前,其服务已推广到了电子、纺织、装备等12大行业,而每个行业都将打造类似海尔互联工厂的样板,同时还将在青岛、上海、天津等11个区域建立示范区。
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褚健也表示,工业操作系统就相当于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引擎,没有这个引擎,智能制造就很难实现,或者说很难大面积复制。目前,中控已推出了工业操作系统,使企业所有的设备、生产、原材料、化验室、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数据,都能够在一个平台上集成,而基于该平台还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工业App。
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了国外巨头的青睐。西门子也把其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引入了中国。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CEO兼董事总经理梁乃明在智能制造大会上不失时机地表示,基于Mindsphere,西门子全面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和软件套件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制造企业,并帮助中国企业将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利用,打通产业的上下游,实现向数字化制造的升级转型。针对中国,西门子还在成都投入兴建了Mindsphere研发中心。 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基本形成
在此前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版)》、《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以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等的陆续出台,工信部持续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新模式应用,形成了央地协同、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可以说,我国的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在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利华强调说,“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生态体系,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升级,提升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的核心装备供给能力在持续增强,集成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我国已成功突破和应用316台关键技术装备,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以及215套十大重点领域急需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发展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已培育出1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除此之外,集成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新模式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工信部自201 5年起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20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先后被确定,其中工业互联网創新应用项目28个,试点示范的行业和区域逐步扩大,目前已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2个行业,在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耗、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撑并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智能制造的协同推进氛围已经形成。
智能制造≠制造智能化
在智能制造的这个风口中,企业最需要在哪个环节发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认为,企业应该认识到智能制造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追求什么”。说到底,还“是降成本、减周期、减少不良品率、快速适应市场。”
他提醒说,企业转型不仅仅要站在企业角度,也要站在行业角度,打造产业生态,把自身的竞争力和行业的竞争力结合起来,而这一点对于企业进行智能转型、对于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更有利。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把智能制造和制造的智能化加以区别。”朱森第表示,智能制造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制造智能化只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忘记,智能制造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这其中包括资源消耗、产品品质,环境影响,降低成本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推进智能化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去追求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
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组织编写的《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也指出,虽然智能制造标准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初步培育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诞生了一批了解行业需求、具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
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比如智能制造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装备供给能力还不强,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推进智能制造的路径还不清晰,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数十年来,智能制造在实践中形成了众多不同的范式,这给企业推进智能升级造成了许多困扰。为此,周济提出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三个基本范式,即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对此,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首席专家、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副组长董景辰教授认为,三个基本范式体现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特色。目前国内外在推进和实施的智能制造并不是指学术上严格定义的智能制造,而是一个大概念。它代表的是当今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或者说是这个技术发展方向的“统称”。在这个大方向下,各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考虑和诠释。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联合国对制造业的分类有522个小类,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全部覆盖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时间还只有几十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工业知识的积累和基础技术研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许多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还高度依赖进口,很多关键基础技术尚未掌握,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能效等重要经济指标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对“短板”进行“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