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學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四、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可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其他文献
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它讽刺南宋初期统治集团把复国雪耻的大事丢到九霄云外,只图偏安江左,歌舞升平,贪图享乐;并指出,汴京当年就是这样,结果把北宋断送了。那么现在的南宋王朝也如此,将重蹈覆辙,腐败灭亡。这首七绝的典型概括性极强,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为人们所传诵。  仔细品味,寻根溯源,林升的这首诗似
期刊
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本诗选自《秋瑾集》。秋瑾(1875—1907),字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会稽(绍兴)人。1904年夏,自筹旅费去日本留学。1905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初,为反对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日学生而归国,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1907年春,回绍兴任大通学堂督办,组织光复军,与
期刊
鲁迅先生的作品博大精深,让人百读不厌。每教读一次总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一、四婶为什么不认同柳妈的学说?    本已精神恍惚的祥林嫂又听信了柳妈的“地狱之说”,第二天,“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了。于是她按照柳妈指出的一条“光明之路”,向庙里花了十二千大钱,捐了门槛,回来时,“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她不曾想,鲁家祭祀时,她仍然遭到了四婶“你放着罢,祥林嫂”的断喝。  那么,柳妈的学说,到
期刊
美文多自改中来,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在创作中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有的“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的讲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的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现在有很多学生却往往忽略了修改这一环节,导致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考试时难得高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呢?    一、修改标题  标题就是作文的眼睛,精心扮靓,一定会点亮全篇。有的学生在写全命题作文时,常常粗心大意而
期刊
“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中华古典诗词用语言化腐朽为神奇。  目前的中学诗词教学,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教师仍没明确古诗词教学对人的素质培养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受自身文学素养的限制,往往忽视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表现为用机械的教学方法进行单调枯燥的分析,用过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解剖一首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词。他们或只顾讲清诗句大意,或只顾简单交代诗人身世、写作背景,或只顾罗列诗词
期刊
一、题型分析     分析古诗手法试题与考纲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点相对应。分析手法试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设题方式: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007年山东卷)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005年全国Ⅰ卷)  3.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006年天津卷)  以“‖
期刊
从前,以为《论语》中不过是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语段,想象当中几个弟子在那儿摇头晃脑地自我陶醉,整个一个封建社会的腐朽态势。如今,随着孔子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大兴“儒学文化”,孔子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随着和谐社会理想的到来;随着社会礼节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捧起手中厚重的《论语》,翻开扉页,就有一阵历史的醇香扑鼻而来。  我才发现,《论语》内容之丰富;我才发现,孔子思想之伟
期刊
《滕王阁序》以其辞采华美、诗情画意、生动感人而传诵千古。我们读此文往往会因太注意辞藻,而忽略作者的情感。在文章第4自然段中作者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兴尽悲来”便是全文情感的主脉。纵观全文,作者先“兴”后“悲”,脉络清晰。  “兴”有四喜  一喜“躬逢胜饯”。王勃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小小年纪,能遇到如此盛会,这是难得的机缘,千载难逢,应是意外之喜吧。  
期刊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诗人民性最显著的特征,是杜甫人生的中心思想。读这首诗,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民诗人就浮现于我们面前,倾吐对人民苦难的焦虑,肝肠如火,涕泪横流。其强大的感染力量,足以震憾读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人民性原则是领悟杜诗的钥匙和突破口。杜诗人民性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一、广阔性    这是杜诗人民性的第一个特征。一部杜诗,是唐社会的一面镜子,真实地照射出
期刊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短篇小说。大家对它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很少有作品以如此短的篇幅散发出如此长久的魅力。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也是脍炙人口的。一般认为这个故事讽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近年来有评论注意到在主人公含苦如辛赔偿的事实中也流露了作者的同情。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的性格也正是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示。因此,要认识这个形象,就有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