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变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独脚戏”为师生、生生、师师多向合作互动。为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必须从知识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中介者、合作者。要达到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实施以下转变:
一、轉变教师角色,适应全新的语文教学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合作者,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是个学习者。在知识与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鼓励探究发现的氛围中,学科型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式呢?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成为学习者,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 “小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二、转变教学观,构建学生腾飞的平台
新课程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整齐划一”等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转变教学观,首先是教学思想上的转变。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在努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只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其次,转变教学观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观念。要注意到: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还应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当使学生的知识信息得到增长,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得到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重视。第三,转变教学观还要转变传统的教法观念。科学的教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做好教法的转变。考虑教法的出发点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树立问题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四,转变教学观要转变以往的教学内容观念,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后知识与技能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新课程精神。
三、转变课程观,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参等文本,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切实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并不是排斥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开发与创造。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只是“一杯水”,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如果不能理解新的大课程观,也就割断了“一杯水”和“江河湖海”的密切关联。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科书去教,要体现大课程观,而不是去教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四、转变学生魂,还学生自由畅想的天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思考、做事,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思考、做事的规律与方法。“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应是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勤于思考的果实,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共建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让全新的语文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让语文的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
一、轉变教师角色,适应全新的语文教学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合作者,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是个学习者。在知识与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鼓励探究发现的氛围中,学科型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式呢?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成为学习者,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 “小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二、转变教学观,构建学生腾飞的平台
新课程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整齐划一”等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转变教学观,首先是教学思想上的转变。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在努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只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其次,转变教学观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观念。要注意到: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还应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当使学生的知识信息得到增长,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得到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重视。第三,转变教学观还要转变传统的教法观念。科学的教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做好教法的转变。考虑教法的出发点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树立问题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四,转变教学观要转变以往的教学内容观念,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后知识与技能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新课程精神。
三、转变课程观,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参等文本,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切实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并不是排斥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开发与创造。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只是“一杯水”,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如果不能理解新的大课程观,也就割断了“一杯水”和“江河湖海”的密切关联。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科书去教,要体现大课程观,而不是去教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四、转变学生魂,还学生自由畅想的天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思考、做事,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思考、做事的规律与方法。“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应是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勤于思考的果实,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共建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让全新的语文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让语文的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