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有书,有法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9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评价方式、评价方法上不断创新。真诚地给予评价,能帮助学生正确且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而依据书本,实时地对课堂上产生的“意外”进行引导,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智慧地评价,既能让学生得到肯定,也能让整个课堂充满艺术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有人 有书 有法
  课堂教学评价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评价方式、评价方法上不断创新,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助进剂。教师的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频繁的交流方式,它机动鲜明、灵活随机,智慧准确地把握好课堂评价,既是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认可,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目中有人,让评价散发真诚的芬芳
  课堂评价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样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加课堂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一味地鼓励表扬,毫无尺度地进行认可、表扬,学生就会察言观色,给教师想要的答案,答教师想要的话语。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更泯灭了学生的天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阐明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课堂之上,教师的心中不仅要有教材,眼中更要有学生,应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予以真诚而准确的评价。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狐狸和乌鸦》的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后问道:“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教师当然希望学生齐声回答:“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可二年級的孩子毕竟是天真的、自由烂漫的。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手回答:“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它能用自己的智慧得到肉。”教师明显知道孩子的价值取向已经偏离正道,但为了保护孩子的积极性,片刻犹豫之后,回答道:“你有自己的想法,真不错。”紧接着就赶紧逃离该学生的回答,用下一个符合自己问题的答案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师者如此不置可否,机械地评价,学生课堂上的疑惑又如何能解?若此时顺势而导,继续追问:“你很有自己的主见,但你想过没有,狐狸的智慧是用来达到什么目的呢?”学生依托文本,很容易找到答案——“是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发挥自己的‘智慧’是为了让别人受骗,这样的‘智慧’你喜欢么?”三言两语,真诚地评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不仅能认识到自己刚才的理解偏颇,而且对书本人物的形象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二、心中有书,让评价在课堂意外处出彩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想成就一堂好课,要想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令学生折服的评价,首先要“备”课。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应是朝着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这些“意外”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处,它们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幅简图、一种表现手法,甚至是空白。教师的课堂评价应及时有效、相机点拨,对这些意外进行合理点评,争取发光出彩,不放过每一个历练学生思维火花的瞬间。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一个学生说道:“既然肖邦如此爱国,为何还在国难当头时没有选择与自己的老师、同学一起反抗侵略者,而是选择独自离开首都华沙,逃至法国巴黎呢?”很明显这又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他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文本情节冲突得以放大,这对理解人物形象有更大的帮助。于是教者及时评价道:“你能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提出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思考,真为你高兴。老师可以将你刚才的问题发给大家来讨论。国难当头,肖邦究竟是留下与敌人奋战还是应该离开祖国波兰,出外寻求新的救国方案呢?”
  学生们紧张而激烈地讨论,几分钟后:
  学生 1:我同意肖邦离开。肖邦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的离开,是机智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他不离开,他也会被欺凌、被压迫,他的才华和他的前途也会被扼杀,留下来不能为祖国波兰尽一点力又有什么用?只不过多一个人被俄国侵略者欺侮罢了。
  学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肖邦不应该离开自己的祖国,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就应该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写出一些激发国人上进的曲子,让所有的波兰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外来的敌恶势力,如果真这样的话,说不定俄国侵略者早就被赶走了。
  学生3: 我觉得肖邦的离开是对的,他的离开是被逼无奈的。与其与波兰人民死在一起,还不如到国外开辟一番新天地,尽力表现自己的才华、天赋,使更多的人认识他,这样好利用名人效应来为祖国呐喊。
  学生4:被逼无奈就要逃亡啊?肖邦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必须留下来。在祖国被欺凌、被瓜分,在人民被残酷奴役的时候,作为一位名人,他更不应该选择逃避。应该抬起头来,与侵略者抗争、抗争、再抗争,毕竟祖国培养了他,他应该有国亡我亡的决心,这个时候选择逃避,就是背信弃义的表现,他口口声声爱国,就应该留下来与敌人战斗……
  教师智慧的点评,将原先课堂上“不和谐”化作了教学的闪光点。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既有自我参与的成就感,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举多得,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手中有法,让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
  课堂上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很好地调控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采用个人互评、小组评价等形式来强化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认为,“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而学习速度的差异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
  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能找出形近字,教师可以夸道:“你简直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成功的小组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最佳拍挡,真的很棒!” 对朗读好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我想电视台的播音员也就是这个水平了吧!”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出“有气无力”的感觉: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洪亮)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是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学生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教师智慧地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文字感悟,让学生笑着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
  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标,教师要努力通过课堂实践,用自己智慧的评价语言调控课堂的进程,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有了激情而思维无法深入时,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就犹如拨开云雾的清风,学生自然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三年级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开始独立进行课外阅读。但受识字量、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在阅读时出现读不懂、读不透、读片段等现象,对于整体关联式阅读、人物形象感知、语言形式的妙用等缺少关注,也缺乏相应的方法。基于此,笔者以《夏洛的网》为例,浅谈三年级学生在阅读起始阶段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三年级阅读起始阶段 策略研究 渗透阅读方法 深化阅读感悟 实现
期刊
儿童美术教育家李力加说,美术家的世界是一个“看见”独特风景的世界。这里的 “看见”,我认为是一种“自省”和“静观”。身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一直试图打开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能够进入一个美丽的艺术花园。打开花园的门,看到有着不同姿态、不同色彩,甚至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朵。有这样几朵小花,也许他们都未在春天开放,但是,在别的季节里,反而长成了最美的姿态。  刚踏入小学校园的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小垚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实例研究来探讨英语创新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模式。小学英语教育应摒弃已有的习惯性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同时培养学生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新思维 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留白 开放式任务 聚合思维 发散思維 批判思维  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思维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为个人乃至国家发展的春天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无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从具体操作上看,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不盲“动”;要制定活动规则,让学生按序“动”;要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想要“动”;要教给活动方法,让学生学会“动”。  【关键词】 品德课教学 效率提升 调动学生  学生在品德课上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是每位品德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品德课堂学习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一条重
期刊
作为一名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从教28年来,他一直在课堂里潜心耕耘。他教的语文课与众不同,重点关注学生的“多读多写”。他的“与孩子共读共写”讲座,至今已有10万多名家长参加过;他的“儿童创意读写课”深受国内外小朋友们的欢迎;他自费研究课题“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喜爱写作、热爱阅读”,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的成
期刊
【摘要】自1904年写作课程独立设科以来,已历时百年有余,但写作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均明显滞后于阅读教学。笔者从名师吴勇和管建刚习作教学课例的解读入手,寻找实践上浮之路,并将他们的习作教学归结为“语用型习作”。然后从他们的论述及课例出发,概括出四个特点:从“为了写作”到“通过写作”,从“关注话题”到“关注情境”,从“基于文本”到“基于人本”,从“教师评价”到“读者评价”。最后从实践出发,从目
期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每次遇到手下的军官,无论级别如何,总能准确地喊出这位军官的名字,并谈论起这位军官参加过的某一次战斗或者是与之有关的军事调动。一个简单的举动,让下属感到了拿破仑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士为知己者死”,战场上,将士们怎能不奋力冲锋陷阵呢?名字,融进了一个人的生命,让每个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尊严。  在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老师、学生互相不熟悉,课堂交流的时候,老师说得最
期刊
今年4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举办了“作文课怎么教”——江苏省作文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笔者从作家祁智指导小学生写作的一节课——“作文为什么不用成语”中获得了习作教学的灵感。教师应引导处于写作起步阶段的孩子有节制地使用成语,将凝练的成语尽可能场景化,从而提高儿童言语实践的能力。  祁智的课堂是从评讲一个小朋友的作文开始的——  师:一个小朋友在作文里写爸爸发火,用了成语:怒气冲冲。小朋友们,如果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虽然只是粗略地读完这部作品,但已折服于张先生深刻的教育智慧,惊叹于他对“生命化教育”的透彻理解。“慢教育”所蕴含的哲理,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让我收获满满。  本书的作者张文质先生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育的“慢”,他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弊端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剖析。  的确,时下的教育太急功近利,老师
期刊
春天的第一只蝴蝶/身披橙色和紫色/从我的路上飞过/一朵飞行的花/改变了/我生活的颜色。  这首《蝴蝶》是英国作家迈克尔·布洛克写的一首诗。在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的学生和语文教师的心中,副校长邵龙霞就像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蝴蝶”,改变了他们生活的颜色。在学生的眼里,她是会吟诵、会唱歌、会弹琴、会跳舞的“十项全能老师”,喜欢为他们“诵读一首首节奏明快的童谣,朗读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讲述一个个妙趣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