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学生对语言敏感度的教学策略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min6735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根本就是要在教师指导示范下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充分地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读书是理解和学好课文的基础,试想课堂上没有读书声哪来个性体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运用能力。而对于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要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注重理解和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定会是终生受益的!
  关键词: 语言敏感度 以读为本 揣摩品味 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将阅读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新鲜词汇的敏感度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更重要的为他们将来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培养学生语言敏感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呢?从我现在所教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来体会,新课程标准对低、中、高学段的字词教学都有不同的规定,对中段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从标准可以看出词语教学是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那么中段教学让词语教学成为学生表达、阅读的鲜活元素,就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度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敏感度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言敏感度的开始。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个性化的朗读、默读、复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才能如情入境的朗读。
  案例1: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专列》——学习第2自然段
  师:“刚才xx同学提的问题“燕子能飞 ,能长途跋涉,为什么要专列送呢?”
  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解决问题需要读课文,大家读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生读课文)
  (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大家都找到这一处了,你们真会研究,一下子找到了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大家一齐读句子。
  师:这一处讲了多个原因,大家读读句子找找,找到一个不错,找到两个聪明,三、四个更是了不起,看看谁是那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学生交流原因)
  生:1、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冷)理解:气温骤降
  师:我们的燕子遇到了麻烦,你心里怎么样?(可怜、我心里很焦急、)是呀,我们可怜它,为它焦急,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请学生示范读,再齐读)
  生:2、燕子很饿。理解“饥寒交迫”就是又冷又饿。
  生:3、燕子遇到了累的麻烦。
  师:燕子很累。燕子要从南方回到北方,它会飞过大海洋,飞过高山,飞过许多地方,这就是长途跋涉。(理解长途跋涉)
  师:燕子又冷、又累、又饿,它还遇到了第四个麻烦,是……
  生:4、濒临死亡。
  师:燕子累、饿,连命都快要保不住了,你心情怎样?我们把我们的这种心情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好吗?谁来读好这一句?(再把这两句连起来齐读)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到位朗读让我很有感触,作为老师的我在这个环节上很好地引导了句子中的关键词,抓住理解“气温骤降、饥寒交迫、长途跋涉、濒临死亡”这几个词,尤其是理解“长途跋涉”时我用一句过渡语自然的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让学生走进燕子那种累、饿,连命都快要保不住了的境地,此时再激情朗读,学生就自然深情流露,深切地来朗读,同情燕子可怜的遭遇时对文本的把握就水到渠成。
  
  二、揣摩品味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度的关键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言敏感度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言敏感度的发展。
  (一)语句比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就会得到升华。如:第七册《颐和园》一文中,“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滑”字的妙处,我要求学生用“划”或“飘”等字换“滑”,进行比较,为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看学生的回答:“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这儿应该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写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用“划”不但写不出“静”,反而破坏了“静。”“用飘字不符合实际,游船、画舫能飘起来吗?”在争论中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一个“滑”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其次我在上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一个教学片段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品读的理解的提升。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深入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去掉“还”字,读一读,问学生感觉怎样?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3、学生朗读,质疑。(再次说“还”字的不同理解)
  4、悟出感情,再回读这段话
  过渡: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了 ,什么都没有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A、“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师结合回答归纳不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不错的生活)
  B、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填空)
  ②学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在这个教学过程里我抓住了“还 ”字和“什么都没有了”来进行质疑让学生对比,解疑、探讨小村庄的状况。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了学生的嘴,让他们能说;解放了学生的眼,使他们更能感悟事物的本质。在一次又一次的揣摩中对文本的把握有了提升和理解。
  (二)运用想象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言敏感度。如我在上第六册《太阳是大家的》一文时,就非常注重挖掘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行联想的方法。文中写“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几个动词运用得非常贴切。当学生读到这儿时,我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洒”,问学生如何来理解”拔”字,我就创造性地问了一句“这岂不是拔苗助长了?”让学生来感受这里的“拔”字的含义,想象去海边如何“戏”水等。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文章中所描写的情境。又如,第五册《秋天的雨》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对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闭目遐想文中所描绘的一个个意象图,把秋天众多的景物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在头脑中“放电影”,并乘上想像的小舟,在绚丽缤纷的美景中尽情遨游,充分领略秋天的特点,在美的感染中培养语言敏感度。再如《燕子专列》一文中描写人们寻找燕子的动人场面。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天气转换等词句描写,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情景,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从中培养语感。
  (三)联系生活
  生活体验是语言敏感度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言敏感度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第五册《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别有韵味的一个“终于”,把他们努力后的成功与满足生动地表现出来。但如果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去体味,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终于”一词的韵味。如第六册《画杨桃》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已有的知识体验和积累有选择性的精读自己喜欢或较难理解的文段。有些学生说他们喜欢描写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的那一段,因为写得很生动。作者运用了很多好词,课文表现的主题较深刻,为了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课文前与美术课相结合,按课文第一幅插图的样子摆上杨桃或其他棱角分明的水果,让学生进行写生。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座位实际观察,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联系生活,为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四)课件的适时出现
  课件是为课堂服务的,在课堂中教师要理性地运用课件,要善于运用课件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通过课件的辅助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为深刻,对文章字、词、句、段的把握更为准确。我在上第七册《去年的树》这节研讨课时就深有感触。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与大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满怀重逢的喜悦回来找大树的情形与此刻见到孤零零的树根时心情的理解,在教学时虽然让学生进行想象说了,但是读书时都很难投入进去,最后多次试教后我运用了课件的力量:当学生学了课文1-4自然段,深深地体会到小鸟与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以后,利用课件出示春天美丽的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读: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一边飞一边想,此时此刻小鸟会想什么?
  生:大树大树,我的好朋友,我回来了。
  生:太好了,我又可以和好朋友见面了,我又可以唱歌给好朋友听了。
  生:树呀!等了一个冬天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了?
  ……(此刻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很愉快的说着)
  师:是呀!经过漫长严冬的等待,小鸟终于可以与好朋友重逢了,它是多么兴奋,多么高兴呀!可是——接着再点击课件: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根。
  师:可是小鸟没有看到好朋友,只看见了这个树根,看着这个树根,小鸟会怎么想,怎么说?(此刻音乐没了,对着一个树根,学生很惊讶)
  生:小鸟会焦急地说,我的好朋友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生:(非常急切的语气)大树大树我回来了,你快来听我唱歌呀!
  ……
  师:没有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小鸟会怎样地去寻找。
  生:小鸟会心急如焚地去寻找。
  生:小鸟会千里迢迢地去寻找。
  生:小鸟会马不停蹄地去寻找。
  生:小鸟会不辞艰辛地寻找。
  ……
  师:文中小鸟都找了谁,找到小鸟的话读一读。
  分析:童话的意蕴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在这里合理、巧妙地运用媒体,在理解小鸟与大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相互约定来年春天再相聚之后,通过春暖花开小鸟又回来找大树的喜悦情形配以优美画面和音乐与突然看到孤零零的树根这一瞬间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情感上开始为小鸟的高兴到后来小鸟看不到朋友着急、担心的重大转变,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把自己的思绪与文本紧紧地柔和在一起,理解朋友之情。
  
  三、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度的保证
  
  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言敏感度训练亦是如此。只有积累语言,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增强语言敏感度。
  (一)熟读成诵
  语言敏感度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小学生记忆力强,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熟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意蕴和文章的气势。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的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课程标准对阅读本身有量的规定,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每日推荐一定数量的诗、词让学生背诵。
  充分发挥教材里“语文园地”中“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日积月累”等栏目的作用,把语文园地的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累成语,积累一些拟人句、比喻句,积累一些古诗、谚语、歇后语等。并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说成语比赛、背古诗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这样,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积淀语言敏感度,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语言敏感度培养的最好注脚。(二)广泛而多渠道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言敏感度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再者,现代社会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电视、广播、社会交际、课外活动、小广播……都是阅读的渠道。教师要多加引导,“物为我用”。如电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有“成语故事”“散文欣赏”“岁月如歌”等栏目,诵读诗词、讲解故事,集声音、感情、图像于一身,许多音乐节目歌词都配有字幕,教师要以媒体为载体,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让学生在欣赏中形象地感悟语言。如我在上《翠鸟》一课中“读文作画,张扬个性”这个教学设计:
  1、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学生评价)
  4、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要想介绍得好呀,得把第一自然段读好!读得滚瓜烂熟!
  (学生自由读。指名介绍翠鸟)
  5、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些可爱的翠鸟?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把这些翠鸟介绍得这么好吗?
  6、从同学们的介绍,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翠鸟,那么愿不愿意当翠鸟呢?自己来介绍自己就不需要看课文介绍了吧。先好好准备一下,看看哪只“翠鸟”能把自己描述的最清楚。好好学习刚才同学的经验,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7、张扬个性,激情写话。
  1)展示百鸟图片: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喜欢的鸟,你也能像作者描写翠鸟一样,把自己心爱的鸟,用你的语言文字描述下来吗?
  2)在描写外形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你看作者在描写翠鸟的颜色时,先写头,后写背,再写腹部。
  3)看图片描写。
  4)展示作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上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把课外的知识融于课堂的作画中,激情的写话中,让学生不局限于认识了翠鸟还把课外的鸟带入了课堂,让学生把知识呈现给更多的同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广开言路。
  语言敏感度虽不易感知,不好培养,但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探寻语言敏感度培养的途径,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总之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不管教材如何变,我们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培养语感,增加文化底蕴,在发展中创新。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能乘着阅读的翅膀我行我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小学语文教师》
  3.高万同《引导读书感悟的层次和方法》,《江苏教育》
  4.王尚文《语感论》
其他文献
摘 要:今天,我们该为学生准备怎样的数学课堂?一直是大家苦思冥想的。笔者从几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由此坚信,只有学生的全情参与,课堂才会散发生命的气息;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才叫“活”的课堂!  关键词: 课堂 参与 想象    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寻找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一直在思索,思索怎样的“教”最有价值;我们一直在期待,期待能引领学生走进真、善、美的知识世界。一路上,磕磕绊绊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也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实施的今天,对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文明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违规违纪的后进生,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些学生有的是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丧失信心,有的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缺乏法制意识。不管怎样,学生都应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这无可非议。义务教育法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不允许役使和变相役使,不允许对学生罚款,不准随意开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中化学课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课堂教学,从分析传统教学种种弊端入手,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全面并予以落实、教师教学技能是否展现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之中、教学方法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践和理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符合教学实际的见解。  关键词:教学 适应 课改 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全面,教学过程必须予以全面落实    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①知识与技能;②过
期刊
摘 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的正确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作文创作,让学生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初中作文 作文教学 作文评价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评价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机制也更加具有人性化和开放性,与以往相比,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也更加多种多样。  评价的主要形式有:①口头评价;②体态语言评价;③物化奖励评价……什么时候,哪种年龄阶段用哪种评价方式,教师应当视具体教学的情境及年龄特点恰当运用。    一、口头评价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首先应学会赏识、鼓励学生。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赞
期刊
所谓轨迹也就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动点形成的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动点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就叫轨迹方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一类重要问题,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下面举例说明求动点轨迹的四种常用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法也就是五步法:①建系设点②找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③几何条件坐标化④化简⑤处理轨迹上的特殊点(此步有的题没有)。  直接法通常利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步骤:先设出动点
期刊
摘 要:本文试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心理状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围绕中等阶段学校培养目标,开展语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语文水平,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课堂教学 经验 探索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人教社编辑傅嘉德教授在谈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以下简称:中职语文)
期刊
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它。英语教师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和传授者,除了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炼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一 、英语教学中的听    在十年来的教学中,通过对身边英语教师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语法知识,句子等的讲解。他们迫切希望学生能记住所教的语法,句子等,而忽视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如果不加强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学生即使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那么,造成他们厌学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又如何克服他们的厌学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本文对学生厌学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厌学 原因 对策    走近如今的农村小学生,在很多人身上你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
期刊
科学课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设计的国家课程之一,它不同于传统的自然课程。它吸收了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强调的不仅仅是掌握科学知识,而是着重于每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科学课的基本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多种教学策略,并根据活动主体的探究学习特征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科学课中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