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应对全球化挑战中,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压舱石”作用,而返乡创业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然而政策支持落地难、融资难等成为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最大阻碍。对此,政府、社会、高校、企业有必要四方联动,从主体协同、战略协同、资本协同与目标协同四个维度构建帮扶体系,助力形成大学生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互促双赢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1]。可见,乡村振兴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民族复兴,而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返乡创业大学生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家乡环境、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本等客观优势,又有回馈家乡、服务“三农”、建功立业的主观热忱,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
从近几年麦可思发布的有关创业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率从2015届以来一直在3%左右,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则达到3.6%。跟踪调查显示,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仅有44.8%[2],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3]。从2018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本课题组就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集中在湖南、贵州、江苏三省部分贫困地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大学生、高校在校学生以及村民等,采用访谈加问卷的形式。通过调研得到反馈主要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认为当地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得一般,大学生返乡创业最希望得到资金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占大部分;返乡创业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在创的人数远低于毕业一年在创的人数,本科学历创业的成功率高于专科或高职学历学生。具体信息详见表1~4。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当地政府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是政策发布缺乏统一平台。每当中央、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一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帮扶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出台相应政策或制度,但这些政策或制度出台后往往是在制定政策的部门所辖系统印发并同时在其官网发布,当地政府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以致返乡创业大学生掌握政策信息碎片化。二是政策落实尚存“最后一公里”。调研对象中认为政策“落实得很好”的只有38.71%,认为“落实得一般”的占54.84%,认为“落实得较差”的占6.45%(见表1),认为政策支持落地难者占47.37%(见表2)。究其原因,有些县(市)级政府存在着以文件落实文件、只有口号未有行动的现象。三是工作场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调研中反映县(市)建有创业孵化基地的达43.86%(见表2),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较好的创业场所,但很多返乡大学生反映:从事与农产品相关电商、物流领域创业,需要离货源地近,创业孵化基地却往往离产品产地较远,难以满足需要。四是创业项目多但学生优选难。自“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振兴计划发布后,似乎有很多项目等着大学生去实施,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平台发布相关信息,使得项目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项目选择有失精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五是基础设施不完善。45.61%的受访者认为乡村基础设施不理想是大学生返乡创业阻碍因素之一(见表2)。
(二)社会上的问题及其成因
目前社会上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问题,在村民中有比较集中的表现:一是村民欢迎大学生返乡创业但不支持自己的孩子返乡创业。从表4中可以看到两个对比鲜明的数据是:大学生返乡创业遭到66.26%的家长反对,却受到61.02%的亲友和邻居的欢迎。主要是由于村民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了解不多,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以及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创业。二是村民的契约精神缺失。大学生返乡创业时可能会与村民签订诸如产品收购、房屋租赁、用工等合同,只要是对村民有利,他们往往签约时比较积极,但是落实起来较难。如返乡大学生在电商创业中,协议为村民保底收购果蔬并按约支付了定金,但果蔬成熟时很多乡亲不顾合同将产品卖给出高价的收购商,有的甚至把品相好的先高价卖出,把残次产品或品相不好的留给签约者,从而使返乡创业学生蒙受损失。三是有的村民宁可土地闲置也不愿意流转。由于部分村民对政府土地流转政策不太了解,不愿意土地流转或漫天要价,从而延时误工造成损失,甚至使创业项目搁浅。
(三)返乡创业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是来自农村却不太了解农村。不少大学生虽在农村生活过,但对农村的认识还不足。还有一些“90后”“00后”农村籍大学生从小就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在城镇中小学就读,或城镇寄宿制学校就读,成长经历与家乡环境脱节。二是创业意愿强于创业行动。被调研的在校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者达61.19%(见表4),但在县、乡走访相关部门时发现,近三年登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不多,通过对正在返乡创业的学生访谈,他们当中毕业三年在创业的占比为9.32%(见表3)。三是专业知识充分但创业知识不足。部分创业大学生由于创业知识准备不全面、抗挫折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不足、求助资源缺乏等原因,致使很多項目半途而废。四是对相关政策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抱一腔热情返乡创业,但由于对国家政策、特别是对返乡所在地的一些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论证不充分,致使创业失败。
(四)高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是双创教育不够普及。在“是否参加过创业培训”这一问题的反馈中,选择“否”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达68.64%(见表3),在校学生达79.77%(见表4)。二是双创教育内容不完善。59.32%的受访在校学生反映在课堂上“没有接受过乡情、乡愁教育”(见表3)。同时,学生专业知识丰富但创业知识不足,也反映出高校教育供给侧的不足。 (五)企业的有关问题及其成因
这里所说的企业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返乡创业者寻求现场指导比较难。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如果能得到成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者同类涉农企业负责人的现场指导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访谈中发现,参与帮扶初创企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讲座形式的帮扶指导达52.63%,现场指导只占28.07%(见表2),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初创企业的相关政策,毕竟这种帮扶需要时间与精力,也存在一定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多但返乡创业学生融资难。目前涉农金融机构不少,但往往因为创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找担保人困难、种养植业的保险产品少、买保险难等原因,大学生返乡创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90.32%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需求是“资金需求”(见表1),返乡创业学生得到资金资助的只有49.15%(见表3)。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率以及成功创业率低,究其阻碍因子,存在于各地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以及学生本身当中,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体系的构建路径
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本课题组依据协同学原理,提出构建协同帮扶体系的建议。协同学是由德国学者哈肯创立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根据协同学理论,社会、经济、自然中任一非线性复杂系统均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及要素组成,通过子系统及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使复杂系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得以保持连续协调一致,从而产生1 1>2的整体效应即为协同效应[4]。乡村振兴进程中,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就要破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问题,保护好他们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大学生返乡创业与乡村振興的良性循环。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企业应四方联动,构成四维协同帮扶体系,如图1所示。
(一)主体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为了破解大学生返乡成功创业的系列问题,各级政府要率先发挥决策主导作用,政府与企业、高校之间以及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相互协同,形成协同效应。一是各地省委、省政府要将中央的相关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为帮扶大学生返乡创业做好激励政策顶层设计,让大学生看到希望。二是县(市)级政府机关与相关企业共商帮扶政策的精准性。地方市(县)政府要根据中央部委与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召集人社、财政、环保、税务、规划、科技、农业及当地银行、保险等机构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给予扶持。对边缘户和易致贫户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或项目发展前景好但筹资困难的项目,实施精准帮扶,做到“一项一策”甚至“一项多策”。同时,各级政府要建立监督体系,做到政策的制定、实施、督促、考核“四同步”,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三要激励新型农业主体帮扶初创企业。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这些企业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大学生初创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四是高校要制定帮扶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教育体系。高校要细化教育主管部门双创教育的政策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并针对返乡创业学生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五是政府、高校协同建立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氛围。政策出台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政策的知晓度,针对返乡创业的学生,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乡邻沟通,争取家长与乡亲的支持。多元主体齐发力,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打通相互掣肘的“堵点”。
(二)战略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2021年中央一号文中提出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5],乡村设施规划纳入当地乡村振兴规划,为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农村产业发展、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要抓好乡村公路建设。先抓乡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既满足产品从“树尖到货车”的“零距离”,还可以实现以路引游、城乡互通,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就地消化率。二要加快仓储用房建设。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往往在成熟时段集中采摘,为了为经销商集中收购提供便利条件,就有必要遵循因地制宜、就近便利、满足需要的原则加快农产品存贮仓库建设,从而破解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场地而无用武之地”的堵点。三要尽快为冷链物流补短板。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鲜”度要求的日益提高,2019年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6]。如果能针对目前冷链物流“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情况,按照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补齐短板,储存农产品的冷库建在田间地头,农产品运输使用冷柜,就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先一公里”问题。不但可以减少因保鲜贮藏设施缺失损害产品质量,还可以使农产品错峰销售,不至于“丰产伤农”。正如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等专家建议,加强冷链物流的整体性建设,推动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区块链“四链合一”[7]。四要加强网络通讯设施建设。按照中央的要求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资本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资本保障
乡村振兴进程中,大学生返乡创业所需要的资本是多样的,这些资本也需要整合,从而发挥其协同效应。本研究主要指四类资本的协同。一是信息资本协同。课题组在调查中得知“创业者需要信息平台共享”的占比83.87%(见表1),可见汇聚信息资本,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所需的信息资源共享云平台是很有必要的。访谈对象普遍认为这项工作可以由各省人社厅牵头,与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学院或由省人社厅委托社会机构建设“六库创业智慧云平台”作为各部门资讯发布的官方平台,即包括政策信息与创业帮扶网上指南库、创业项目库、创业者信息库、行业专家与乡贤信息库、乡愁乡情资源信息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态信息库。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部分县(市)已建设了一个或多个独立的信息资源库,如果能实现“多库合一”,就能发挥信息资源的协同效应,让返乡创业者与创业资源实现“云对接”。二是金融资本协同。大学生返乡创业最需要的帮助就是“资金”,占比95.75%(见表4)。为了协调金融资本供需的矛盾,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把“政府 银行 保险”的风险共担新模式推广到返乡大学生创业的金融帮扶中,也可以尝试对返乡创业者实施“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大学生把企业做稳、做好,让真正想创业、正创业的人得到政策资金帮扶而创成业。同时,政府要支持保险企业增加涉农险种,创新保险方式,激发创业者购买涉农保险的积极性,降低涉农创业风险。三是社会资本协同。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于技术支持的需求达到85.87%,希望得到社会环境支持者达75.73%,如果能建好“六库智慧创业云平台”,大学生返乡创业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寻求到最广泛的人力支持。四是文化资本协同。“乡愁”是贯通古今、联系城乡、牵引你我的一种文化、一份情感。社会各界要充分挖掘当地每个农产品背后的“乡愁”资源,增强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和文化效应,做到“一乡一品一故事”,助力初创企业的品牌推广。 (四)目标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原动力保障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四维”聚力,服务共同的目标,即助力大学生返乡成功创业,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主要体现在:一要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围绕幫扶大学生成功返乡创业的目标,需要发挥政府的多种杠杆作用,如政策杠杆、财政杠杆、监管杠杆等,引导高校、社会、企业等力量来帮扶。二要发挥高校的教育供给作用。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中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作为教育的供给方应丰富教学内容、延伸创业帮扶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六库创业智慧云平台”寻求好的创业项目,并入驻孵化基地,为日后返乡创业奠定基础。三要发挥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这里所讲的“企业”主要指成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大学生返乡初创企业的示范引领,如技术、方法、模式等,让初创者感觉创业有方向。四要发挥社会舆论的支持作用。针对当下村民对自家孩子返乡创业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社会各方舆论宣传力争“三进”,做到“三好”,实现“三入”。“三进”即让舆论宣讲进课堂、进社区、进村庄。“三好”即讲好国家的帮扶政策,讲好大学生返乡创业利国利乡利已的社会意义,讲好“大学生创业故事”。“三入”即让他们的创业故事在村民中入耳、入脑、入心,让创业者和他的亲友都感到“返乡创业光荣”。
总之,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人才和产业支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需要四方联动,建立协同帮扶体系,以此为基础再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最终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农村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1-05-27].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2]大学生创业存活率如何?毕业3年内超半数退出创业[EB/OL].(2019-06-10)[2021-05-27].http://www.chinanews.com/sh/2019/06-10/8860440.shtml
[3]《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EB/OL].(2020-07-10)[2021-05-27].http://m.cnr.cn/news/yctt/20200710/t20200710_525162604.html
[4]曾健,张一方.社会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8-36.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EB/OL].(2019-08-27)[2021-05-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8/27/content_5424989.htm.
[7]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短板”待补[EB/OL].(2019-12-04)[2021-05-27].http://www.nongcun5.com/news/20191204/68008.htm.
关键词 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1]。可见,乡村振兴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民族复兴,而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返乡创业大学生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家乡环境、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本等客观优势,又有回馈家乡、服务“三农”、建功立业的主观热忱,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
从近几年麦可思发布的有关创业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率从2015届以来一直在3%左右,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则达到3.6%。跟踪调查显示,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仅有44.8%[2],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3]。从2018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本课题组就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集中在湖南、贵州、江苏三省部分贫困地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大学生、高校在校学生以及村民等,采用访谈加问卷的形式。通过调研得到反馈主要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认为当地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得一般,大学生返乡创业最希望得到资金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占大部分;返乡创业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在创的人数远低于毕业一年在创的人数,本科学历创业的成功率高于专科或高职学历学生。具体信息详见表1~4。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当地政府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是政策发布缺乏统一平台。每当中央、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一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帮扶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出台相应政策或制度,但这些政策或制度出台后往往是在制定政策的部门所辖系统印发并同时在其官网发布,当地政府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以致返乡创业大学生掌握政策信息碎片化。二是政策落实尚存“最后一公里”。调研对象中认为政策“落实得很好”的只有38.71%,认为“落实得一般”的占54.84%,认为“落实得较差”的占6.45%(见表1),认为政策支持落地难者占47.37%(见表2)。究其原因,有些县(市)级政府存在着以文件落实文件、只有口号未有行动的现象。三是工作场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调研中反映县(市)建有创业孵化基地的达43.86%(见表2),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较好的创业场所,但很多返乡大学生反映:从事与农产品相关电商、物流领域创业,需要离货源地近,创业孵化基地却往往离产品产地较远,难以满足需要。四是创业项目多但学生优选难。自“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振兴计划发布后,似乎有很多项目等着大学生去实施,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平台发布相关信息,使得项目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项目选择有失精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五是基础设施不完善。45.61%的受访者认为乡村基础设施不理想是大学生返乡创业阻碍因素之一(见表2)。
(二)社会上的问题及其成因
目前社会上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问题,在村民中有比较集中的表现:一是村民欢迎大学生返乡创业但不支持自己的孩子返乡创业。从表4中可以看到两个对比鲜明的数据是:大学生返乡创业遭到66.26%的家长反对,却受到61.02%的亲友和邻居的欢迎。主要是由于村民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了解不多,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以及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创业。二是村民的契约精神缺失。大学生返乡创业时可能会与村民签订诸如产品收购、房屋租赁、用工等合同,只要是对村民有利,他们往往签约时比较积极,但是落实起来较难。如返乡大学生在电商创业中,协议为村民保底收购果蔬并按约支付了定金,但果蔬成熟时很多乡亲不顾合同将产品卖给出高价的收购商,有的甚至把品相好的先高价卖出,把残次产品或品相不好的留给签约者,从而使返乡创业学生蒙受损失。三是有的村民宁可土地闲置也不愿意流转。由于部分村民对政府土地流转政策不太了解,不愿意土地流转或漫天要价,从而延时误工造成损失,甚至使创业项目搁浅。
(三)返乡创业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是来自农村却不太了解农村。不少大学生虽在农村生活过,但对农村的认识还不足。还有一些“90后”“00后”农村籍大学生从小就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在城镇中小学就读,或城镇寄宿制学校就读,成长经历与家乡环境脱节。二是创业意愿强于创业行动。被调研的在校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者达61.19%(见表4),但在县、乡走访相关部门时发现,近三年登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不多,通过对正在返乡创业的学生访谈,他们当中毕业三年在创业的占比为9.32%(见表3)。三是专业知识充分但创业知识不足。部分创业大学生由于创业知识准备不全面、抗挫折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不足、求助资源缺乏等原因,致使很多項目半途而废。四是对相关政策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抱一腔热情返乡创业,但由于对国家政策、特别是对返乡所在地的一些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论证不充分,致使创业失败。
(四)高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是双创教育不够普及。在“是否参加过创业培训”这一问题的反馈中,选择“否”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达68.64%(见表3),在校学生达79.77%(见表4)。二是双创教育内容不完善。59.32%的受访在校学生反映在课堂上“没有接受过乡情、乡愁教育”(见表3)。同时,学生专业知识丰富但创业知识不足,也反映出高校教育供给侧的不足。 (五)企业的有关问题及其成因
这里所说的企业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返乡创业者寻求现场指导比较难。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如果能得到成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者同类涉农企业负责人的现场指导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访谈中发现,参与帮扶初创企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讲座形式的帮扶指导达52.63%,现场指导只占28.07%(见表2),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初创企业的相关政策,毕竟这种帮扶需要时间与精力,也存在一定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多但返乡创业学生融资难。目前涉农金融机构不少,但往往因为创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找担保人困难、种养植业的保险产品少、买保险难等原因,大学生返乡创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90.32%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需求是“资金需求”(见表1),返乡创业学生得到资金资助的只有49.15%(见表3)。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率以及成功创业率低,究其阻碍因子,存在于各地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以及学生本身当中,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体系的构建路径
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本课题组依据协同学原理,提出构建协同帮扶体系的建议。协同学是由德国学者哈肯创立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根据协同学理论,社会、经济、自然中任一非线性复杂系统均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及要素组成,通过子系统及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使复杂系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得以保持连续协调一致,从而产生1 1>2的整体效应即为协同效应[4]。乡村振兴进程中,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就要破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问题,保护好他们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大学生返乡创业与乡村振興的良性循环。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企业应四方联动,构成四维协同帮扶体系,如图1所示。
(一)主体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为了破解大学生返乡成功创业的系列问题,各级政府要率先发挥决策主导作用,政府与企业、高校之间以及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相互协同,形成协同效应。一是各地省委、省政府要将中央的相关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为帮扶大学生返乡创业做好激励政策顶层设计,让大学生看到希望。二是县(市)级政府机关与相关企业共商帮扶政策的精准性。地方市(县)政府要根据中央部委与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召集人社、财政、环保、税务、规划、科技、农业及当地银行、保险等机构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给予扶持。对边缘户和易致贫户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或项目发展前景好但筹资困难的项目,实施精准帮扶,做到“一项一策”甚至“一项多策”。同时,各级政府要建立监督体系,做到政策的制定、实施、督促、考核“四同步”,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三要激励新型农业主体帮扶初创企业。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这些企业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大学生初创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四是高校要制定帮扶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教育体系。高校要细化教育主管部门双创教育的政策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并针对返乡创业学生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五是政府、高校协同建立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氛围。政策出台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政策的知晓度,针对返乡创业的学生,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乡邻沟通,争取家长与乡亲的支持。多元主体齐发力,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打通相互掣肘的“堵点”。
(二)战略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2021年中央一号文中提出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5],乡村设施规划纳入当地乡村振兴规划,为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农村产业发展、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要抓好乡村公路建设。先抓乡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既满足产品从“树尖到货车”的“零距离”,还可以实现以路引游、城乡互通,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就地消化率。二要加快仓储用房建设。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往往在成熟时段集中采摘,为了为经销商集中收购提供便利条件,就有必要遵循因地制宜、就近便利、满足需要的原则加快农产品存贮仓库建设,从而破解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场地而无用武之地”的堵点。三要尽快为冷链物流补短板。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鲜”度要求的日益提高,2019年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6]。如果能针对目前冷链物流“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情况,按照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补齐短板,储存农产品的冷库建在田间地头,农产品运输使用冷柜,就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先一公里”问题。不但可以减少因保鲜贮藏设施缺失损害产品质量,还可以使农产品错峰销售,不至于“丰产伤农”。正如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等专家建议,加强冷链物流的整体性建设,推动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区块链“四链合一”[7]。四要加强网络通讯设施建设。按照中央的要求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资本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资本保障
乡村振兴进程中,大学生返乡创业所需要的资本是多样的,这些资本也需要整合,从而发挥其协同效应。本研究主要指四类资本的协同。一是信息资本协同。课题组在调查中得知“创业者需要信息平台共享”的占比83.87%(见表1),可见汇聚信息资本,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所需的信息资源共享云平台是很有必要的。访谈对象普遍认为这项工作可以由各省人社厅牵头,与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学院或由省人社厅委托社会机构建设“六库创业智慧云平台”作为各部门资讯发布的官方平台,即包括政策信息与创业帮扶网上指南库、创业项目库、创业者信息库、行业专家与乡贤信息库、乡愁乡情资源信息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态信息库。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部分县(市)已建设了一个或多个独立的信息资源库,如果能实现“多库合一”,就能发挥信息资源的协同效应,让返乡创业者与创业资源实现“云对接”。二是金融资本协同。大学生返乡创业最需要的帮助就是“资金”,占比95.75%(见表4)。为了协调金融资本供需的矛盾,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把“政府 银行 保险”的风险共担新模式推广到返乡大学生创业的金融帮扶中,也可以尝试对返乡创业者实施“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大学生把企业做稳、做好,让真正想创业、正创业的人得到政策资金帮扶而创成业。同时,政府要支持保险企业增加涉农险种,创新保险方式,激发创业者购买涉农保险的积极性,降低涉农创业风险。三是社会资本协同。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于技术支持的需求达到85.87%,希望得到社会环境支持者达75.73%,如果能建好“六库智慧创业云平台”,大学生返乡创业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寻求到最广泛的人力支持。四是文化资本协同。“乡愁”是贯通古今、联系城乡、牵引你我的一种文化、一份情感。社会各界要充分挖掘当地每个农产品背后的“乡愁”资源,增强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和文化效应,做到“一乡一品一故事”,助力初创企业的品牌推广。 (四)目标协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原动力保障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四维”聚力,服务共同的目标,即助力大学生返乡成功创业,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主要体现在:一要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围绕幫扶大学生成功返乡创业的目标,需要发挥政府的多种杠杆作用,如政策杠杆、财政杠杆、监管杠杆等,引导高校、社会、企业等力量来帮扶。二要发挥高校的教育供给作用。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中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作为教育的供给方应丰富教学内容、延伸创业帮扶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六库创业智慧云平台”寻求好的创业项目,并入驻孵化基地,为日后返乡创业奠定基础。三要发挥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这里所讲的“企业”主要指成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大学生返乡初创企业的示范引领,如技术、方法、模式等,让初创者感觉创业有方向。四要发挥社会舆论的支持作用。针对当下村民对自家孩子返乡创业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社会各方舆论宣传力争“三进”,做到“三好”,实现“三入”。“三进”即让舆论宣讲进课堂、进社区、进村庄。“三好”即讲好国家的帮扶政策,讲好大学生返乡创业利国利乡利已的社会意义,讲好“大学生创业故事”。“三入”即让他们的创业故事在村民中入耳、入脑、入心,让创业者和他的亲友都感到“返乡创业光荣”。
总之,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人才和产业支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需要四方联动,建立协同帮扶体系,以此为基础再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最终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农村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1-05-27].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2]大学生创业存活率如何?毕业3年内超半数退出创业[EB/OL].(2019-06-10)[2021-05-27].http://www.chinanews.com/sh/2019/06-10/8860440.shtml
[3]《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发布[EB/OL].(2020-07-10)[2021-05-27].http://m.cnr.cn/news/yctt/20200710/t20200710_525162604.html
[4]曾健,张一方.社会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8-36.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EB/OL].(2019-08-27)[2021-05-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8/27/content_5424989.htm.
[7]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短板”待补[EB/OL].(2019-12-04)[2021-05-27].http://www.nongcun5.com/news/20191204/68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