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质疑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及几点尝试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学生阅读现状和质疑的习惯和能力,为教师教学提供基本数据,我进行了“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质疑与创新能力培养”问卷调查。2011年11月,我选取了907班、908班作为调查对象,对907班、908班共77名学生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7份。样本是有说明性质的。问卷共13题,分为选择、简答两部分,有利于展现学生的真实状态,可操作性强,无记名答题,学生状态较为放松,问卷信度、效度良好。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有59%的学生每天阅读现代文的时间为30分钟,但是也有21%的学生每天不读现代文。有57%的学生在读书时偶尔有做笔记的习惯,也有9%的学生没有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有 67%的学生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写读书感受,但是也有33%的学生写读书感受。如果对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十分感兴趣,有66%的学生想继续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搜索同一作家、同类作品,但是条件不允许。读到优美语段或者精彩之处,有 51%的学生偶尔进行摘抄。做摘抄时,遇到无法理解的词句,有34%的学生的解决方法是上网搜索,也有的学生询问老师或家长,与同学交流或利用工具书,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做完摘抄后,有54%的学生会模仿那个作家写作手法自己进行片断练习,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这样做。有59%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不喜欢提问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有46%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过有价值的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课堂上同学的观点跟你的观点发生了冲突,36%的学生会求助于老师,也有24%的学生据理力争,寻找正确答案。对于作品中的观点,54%的学生有思考过其正确性,与同学或师长交流过。有52%的学生尝试过评论著名作家作品,却不知道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的好方法方面,46%的学生认为创设轻松课堂环境至关重要,31%的学生认为多角度思考问题也是不错的方法。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迫于社会、学生家长的压力和经济因素诸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不少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一部分教师仅为中考而教,人为地约束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特别是对于学生问的超越“考纲”的内容一律不予解答,有的教师还训斥学生浪费时间,严重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2.有些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落后,喜欢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把语文答题规律平铺直叙地全部端给学生,从而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很少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就逐渐衰退,质疑能力就大大降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思想,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来,创造力很差,这是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背离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方面作了以下尝试:
  1.课前质疑。要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1)了解质疑的内容范围。阅读不同的文本,质疑的范围不同。常见的有从课题入手质疑,对重点词、句质疑,对课文结构质疑,对材料的选择质疑,从写作主题和写法上质疑等。尤其要善于在难点处求疑,在困惑处求疑,在关键处求疑,在易错处求疑等。(2)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文章的词句、段落、结构、材料、主题、写法等方面要经常问为什么。比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等。在预习时,可以先给学生几个浅显易懂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阅读,把握课本内容的脉络,在此基础上质疑。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能逐渐形成,质疑的眼界也能不断开阔起来。
  2.课中质疑。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每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这篇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岳阳楼记》时,讲到岳阳楼的壮观景象,有个学生举手发问: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几句话都是在概括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为什么中间用了分号?又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写道:“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有个学生马上发问:“村庄用’横’不合适吧?”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使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而这股思维潜流是孕育质疑能力的温床,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
  3.课后质疑。课后质疑指的是学生深入学习文本之后,再结合自身的体悟与生活经验对文本中感到困惑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教学《猫》一文,在完成学习目标之后,我说:“对于本文,从写作方面谁有收获或疑问?”有的同学说语言生动,并读了例文;有的同学说文章思路清晰,采用对比手法来写,更能突出第三只猫的悲剧;有的同学说文章要让读者有心灵感悟;有的同学说写文章要像本文做到详略得当。可一个女同学却说:“这篇文章第一句话有问题,请大家看‘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从全文来看,这句话应该是中心句,总领全文,怎么能和写第一只猫的情节在一个段落呢?我认为应该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这个疑问很有价值,我没有马上表态,转而将这个说法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这位同学的见解是否正确。很快,学生普遍同意她的见解。我顺势鼓励学生“学贵于疑”,名家的文章也会有瑕疵,要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充分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力离不开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进行写作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审题。审题,就是对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的原则是对题目的涵义、写作文体要“清”,对写作范围要“明”,对题目的要求要“细”。笔者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如下几种审题方法。  一、 析题结构法  所谓析题结构法,即从题目的语言形式入手,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抓其主干成份,理解其内容和要求。比如作文题《学外语的故事》
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题目大都比较简单,重在考查学生是否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以及日常的学习,理解文章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及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否抓住文章的说明要点,掌握文章所采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否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科技说明文阅读试题呢?  一、认真阅读,明确说明对象及其主要特征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科技性说明文,大都比较前沿,多取材于科技报刊、
教学目标:1.速读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2.了解文中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用对比手法表现夏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爱夏的情感  夏天远去了,但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一起回味夏天,也别有一番滋味。我们先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回望夏天。一起朗读《夏天的歌在哪里》(投影出
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选择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进行组内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达成小组间的共识,然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展示,进一步把握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理清数学知识的本质问题。  一、背景分析  “分式”这一知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本节课是研学案课堂“小班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如
语文教学就是以阅读教学为基本环节,以训练学生基本阅读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听说和写作的训练,构成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训练体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学习语文时才能感到轻松,才能主动地学习语文。初中生已经有了较大的阅读量,其记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对学习其它学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要学好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最关键的途径就是教师上好阅读理解课。教师努力帮助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热爱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  首先,学生对新事物有很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产生兴趣,善于向生活中的人和事问为什么,渴望知道每件事的原因和结果,促使学生
对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于创新能力、观察积累能力、认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其具有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是“高耗低能”而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作文教学,将主要精力放在语法练习和阅读理解上。这让学生觉得作文评分总是不偏不倚,“写得好高不了,写得差低不了”,远不如数理化那样能拉开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理论部分,利用归纳法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论证、推广,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而且也能够达到对数学概念进行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归纳法的含义与标准形式  1.归纳法的含义  归纳法,简单说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或现象进行总结和观察,从中找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其核心精髓在于实验与总结。  归纳法主要包括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前者主要是针对事物某一些特殊性质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社会、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能力,已成为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能力之一。四边形章节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组成“分支”,通过对四边形章节知识点的概念及其性质的分析,可以发现,四边形章节对初中生学习能力素养,特别是探究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本人现结合四边形章节教学体会,简要论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借
将数学游戏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然而如何有效应用这类游戏,还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研究。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数学游戏教学一方面已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但也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到数学学习上来,亦是一门教学艺术。  在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后,尤其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