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厕时你负责任了吗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晨间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洗手、入厕,把脏兮兮的厕所留给了教师去打扫,但今天我特意不去收拾。第一个集体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刚走到厕所门口就惊叫起来:“好脏啊!老师,厕所里好难闻!怎么没冲啊?老师忘了吧!”更有孩子走到我面前略带责怪地说:“老师,卫生间还没收拾呢!”我假装才发现这一情况,皱着眉头说:“是啊,这么脏,怎么搞的?刚才还很干净啊!”我边说边走到水箱边轻轻地一拉绳子:“不是很简单吗?冲一下就干净了。”孩子们都不再作声了。
  接着,我把曾在杂志上看到过批评国人缺乏公共卫生意识,厕所又脏又臭的事讲给孩子们听。听完后,孩子们议论开了:“我们中国的厕所怎么那么脏?”他们批评叔叔阿姨不讲卫生,行为习惯不好。这时,我说:“我们的厕所干净吗?”“今天不干净,以前挺干净的。”孩子们解释道。“为什么今天不干净?”“因为今天老师没打扫!”孩子们似乎振振有词。我说:“为什么要老师打扫呢?你们使用的厕所应该由自己冲洗,这样才能保持清洁。”沉默片刻后,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如果我们以后注意些,就可以保持厕所干净!”“我们自己设计一些标志贴在墙上,提醒大家要及时冲洗厕所!”于是,孩子们列举了以前被疏忽的细节,又讨论怎样一一避免和改正。我立即给予肯定:“对,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负起责任来,我们的厕所就能保持干净,我们也就不会成为杂志上说的那种不受欢迎的人了。”
  从此以后,孩子们入厕时格外小心,而且用完厕所后主动冲洗。他们不仅注意自身的行为,还提醒他人。一直以来,收拾洗手间,给幼儿一个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似乎是教师的职责,忘却了幼儿也应承担责任,比如他们可以冲洗便池,用轻便的拖把清理弄脏的地面,这些都是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也是他们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想,要提高国民的素质,是需要从诸如入厕这样的生活小事抓起的。
  
  孩子为何倒菜
  杨敏夏
  
  午饭后,我看见盥洗室水槽里有许多被倒掉的菜。心想:这是哪个孩子不爱惜菜肴,我要好好教育他。于是我来到活动室,问:“水槽里的菜是谁倒的?”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佳佳!”“这样做对不对?”孩子们仍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我轻轻走到佳佳身边说:“佳佳,下次可不能再把菜倒掉了!”佳佳点点头。过了几天,我又发现水槽里有被倒掉的菜,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针对倒菜的事展开一次讨论。
  当我把水槽里的菜拿到了幼儿面前时,活动室里顿时沸腾了。“谁把菜都倒掉了?”我便趁势引导幼儿猜想倒菜的主要原因。“不喜欢吃。”“不想吃。”“吃不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剩菜呢?”“让老师少盛点!”“把不爱吃的食物先告诉老师!”“能吃的多盛点,吃不下的少盛点!”
  最后,我说:“不爱吃的或吃不下的小朋友可以先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少盛点,但你们不可以不吃。”孩子们欣然答应。这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倒菜事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我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在一日生活的许多环节中,我们常常不顾孩子的需要,统一要求,这也许已成为无意识行为。就像在给孩子盛饭菜时,不管孩子吃得下吃不下,爱吃不爱吃,都给他们盛一样多,这也许就是孩子倒饭菜的主要原因。其实哪怕给孩子盛菜盛饭这样的小事,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要,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 统合课程是以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依据,按一定的关系将分门别类的课程要素有机组合,形成多维联系的结构性课程,可以强化道德教育内容的聚焦与联结,凸显道德教育方式的优化与创新,注重道德教育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 键 词 课程育人;学校课程建设;核心素养;统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7-00-
摘要 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为项目,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从而组建网状学习型组织;通过调研拟定学科关键问题清单,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试点研究,以任务驱动教师自觉成长。由此,建设新型教师专业发展合作共同体,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与教科研能力,实现了教研工作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 教研工作机制;学科教学关键问题;项目研究;教师合作共同体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
摘 要 家校合作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家校合作的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是最大浪费。基于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视角,分析当下家校合作陷入低效化困境的原因,运用同构思想,构建行动目标和行动路径为内容的家校合作机制,以此来提升家校教育合力。  关 键 词 家校同构;家校合力;教育治理;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法治教育内容包括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等。因此,规则意识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内容。而低年级儿童法治观念的培育重点自当是在正确儿童观观照下的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就此,笔者以“校园里的号令”(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校园里的号令”是第二单元第6课,承接第一单元
当前,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追求幸福的时代。幸福,成了各行各业都力求实现的愿景。教育自不例外。为了实现幸福,学校德育可谓任重道远。如何才能在道德教育中体现幸福,在幸福中提升道德呢?这成为了学校德育工作着力探索的方向。2007年,罗村实验小学办学伊始,就努力践行“幸福教育”理念,开展了“拓展德育幸福之维——愉快德育的行动研究”。学校通过探索愉快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寓德育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让
【第一次班会】  任四(4)班班主任不久,我便在一次班会课上,表扬了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进步较快的学生。被表扬的同学都很兴奋,爱发言的曼如和后进学生国团更是喜形于色,陶醉其中。按事先设计,接下来要给他们颁发奖品。  于是,我从袋子里取出一叠本子,说:“先请学习进步快的同学上台领取小奖品……”我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开心而热烈的场面。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十分意外。只见国团慢悠悠地走上讲台,低着头,
伴随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的转型,课程改革的最新转向是着眼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与适应新异情境的能力与品格。其中,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几种通用核心素养。[1]而审视当下,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普遍采用课上教师讲授新知、课后学生作业的模式。此类教学,往往片面强调
陈金香在《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3期《我国价值观教育的错位与改进策略》一文中指出,价值观具有主体性、超知识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当前价值观教育存在把价值观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要求价值观整齐划一、学校教育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冲突等问题,造成价值观的知识性教育与价值观养成、教育价值取向与人的自在生命、社会价值取向与人的自为生命、人的自在生命和自为生命等之间的张力,这是当前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寒窗苦读十二年的莘莘学子即将步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而在此之前,他们将拥有一个将近三个月的假期。高考后的这三个月可谓是孩子们的狂欢季:没有老师的叮咛,没有暑假作业,没有学习压力……他们可以放肆地玩耍。我们往往或是默许甚至放纵孩子们的这种放肆,或是盲目诱导孩子们学习新技能,考取各种证书,期望让孩子“全身盔甲”迎战新的人生。  然而,我们是不是缺少了这样一种思考:怎样让孩子在高考后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组联手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出炉的“青少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学习成绩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家长中明显下降,焦点集中在亲子沟通、互动、相处方面,约50%的中学生不再或极少与父母沟通,父母打骂孩子的数量明显提高。45%的孩子表示,当自己问一些问题时,家长不会乐于回答;48%的孩子表示,不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是快乐时光;73%的孩子认为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最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