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关键词: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建设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希望,要求青年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并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结合发展的实际,江泽民指出,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并强调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的内在联系。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按照“四有”这样一个整体标准去培育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既着眼于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远的理想和目标,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奋斗过程。培育“四有”公民指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在现阶段,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来引导人、教育人、培育人,逐步使全体公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的纪律观念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使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提升。
三、培育“四有”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引导青少年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吴树青,陈占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建设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希望,要求青年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并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结合发展的实际,江泽民指出,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并强调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的内在联系。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按照“四有”这样一个整体标准去培育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既着眼于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远的理想和目标,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奋斗过程。培育“四有”公民指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在现阶段,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来引导人、教育人、培育人,逐步使全体公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的纪律观念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使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提升。
三、培育“四有”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引导青少年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吴树青,陈占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