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与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在阅读时,培养他们对课程本身的兴趣,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归纳、交流、积累、运用读书方法;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关键词】积累 体会 领悟 启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试想,没有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孩子脑中一片空白,孩子们如何去表达?因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些初浅探索和实践,现将体验描述于后与大家共勉:
  一、在阅读时,培养他们对课程本身的兴趣,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
  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的前提,是内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积累、体会、领悟,读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解决问题,吸取力量。如何培养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呢?
  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借助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读书。将一些有关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课文转变成一些生动的、负有戏剧性的影视形象储备在孩子的脑中。像学《武松打虎》文章时,我充满激情的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水浒传》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这时就让学生们尽尽兴,待有约一半多的学生欲言又止时,就给制止,然后就一起唱主题歌《好汉歌》,让孩子初步领略《水浒传》的主题,给他们介绍文章的写作特色。最后就让孩子自读,找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句、段体会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摹仿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在脑中再现文中的形象。如在学《清明上河图》、《翠鸟》、《曼谷小象》等,就運用了这种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印象深刻,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语言和情感,将语言与情感、表象建立了联系。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按故事情节编演课本剧、演示等,如《詹天佑》、《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让学生读中悟,演中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让语言与形象相互转换,从而学会表达。
  在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时,指导学生想象词语所表达的意境:如“急匆匆”、“蹑手蹑脚”可指导学生表演。“张冠李戴”、“雪中送炭”可让学生体会文中的相关语句。“五彩洒金”、“翠色欲流”等,可让学生想象它们的形象。尽量让静止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形象,让文章内容“活”起来。
  二、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指导
  1、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及要求,指导按照课本提示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学习一组课文前,先引导学生从“导读”、“预习”、“阅读提示”、“阅读向导”“课后思考练习”中把握住每一组课文及每一篇课文训练重难点及要求,寻找学习的思路方法。在学习每一组课文时,在第一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围绕该组课文的训练目标,要求及重难点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有效读书。学完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积累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篇讲读课文就可稍加指导就能完成。阅读课文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方法进行自读,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在学“读进去,想开去”这一组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导读中“读通——读懂——理解——想开——交流”的学习程序。在学习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按照程序进行学习。
  2、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哪一环节有困难,就对哪一环节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踏实的训练。不仅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了以前欠缺的东西。对优先达标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训练,或让他们阅读课一些课外读物,给他们加餐。
  3、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
  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古诗,就要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和心境等,再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在理解时,提醒学生要结合注释,有时还要运用工具书。
  学习写事的文章,要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它是写事的文章,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让学生抓住主要段落去体会,去感悟,去品味,去联想。
  写人的文章,要先让学生读全文,感知文中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长文章,就先要让学生抓住筋脉,再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品读,领会。散文,像《匆匆》这样的课文,就必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去朗读……
  三、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归纳、交流、积累、运用读书方法
  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交流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在归纳过程中加深运用的印象,以便迁移到新课文的学习或课外阅读中去,而且还可以使一些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探索,精选最佳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陈河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位新移民作家。在短短几年里,他凭借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刻的人生思考、丰富的题材表达、多样化的创作技巧,为当代文坛奉献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小说,在读
当前跨境电商B2B人才缺口巨大,校企园“三元联动”,聚集人才招聘企业的需求,组建“跨境B2B学徒制试验班”,搭建“园中校”和“校中企”,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园区的桥梁作用,借用
一、精用多媒体课件。思路清晰。让学生乐学身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上课思路清晰时,如行云流水;当上课思路紊乱时,如一团乱麻。即使我们在备课时已经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学习了
我公司于1999年引进了一台法国小森尚邦GR650七色凹印机。在近几年的使用中,逐渐出现了套印精度下降、压印辊使用寿命明显降低的现象。经仔细观察研究发现,GR650凹印机压印装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印刷工业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作为印刷工业大量使用的基本原材料,油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印刷新工艺和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即3~6岁的幼儿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也就是说3~6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最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  一、教师要鼓励幼儿多看、多说。让周围熟悉的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婴幼儿学习语言,都与周围环境有关,让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而具有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教师应运用生活中的原型教具、利用生活中的经验、选择生活中的模型、创造生活中的情境,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以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结合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病情危急,护理工作繁琐且难度大.本文经过研究和分析,可以得知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和医院三个方面,其中患者本身
一、分析教学误区,改变教学方法  进行政治教学改革,认清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即教育、培养学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改革教育方法,我们要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要把政治教育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教育的内涵,感受政治教育的魅力,学会理智地面对、解决问题。一名初中生的社会经验并不多,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