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就应该上得有激情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调动师生在课堂上的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富有激情呢?我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总结,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备课,激情构思
  
  演员要进入角色,才能演好戏。“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短短课堂四十五分钟,同样需要老师带着激情精心准备,把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大师的情感体悟渗透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上课的第一环节备课开始,就要满怀激情地去思考,要用欣赏的眼光与课文对话,在思考中精心钻研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思考中用激情设计每一节课,努力使教学成为生动的艺术,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天上的街市》这篇老文章时,我就从古诗《迢迢牵牛星》导入,让学生听读感受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稍作分析,指导学生读出“幸福的味道”;从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分析,进入对诗人创作背景的补充,引导学生读出“向往的情感”;联系诗人自身创作的特点,列举诗人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天狗》、《立在地球边放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进步诗人郭沫若在与黑暗社会斗争中的那份坚定,指引学生读出“坚定的信念”,整个构思过程一气呵成,情感逐步提升!
  诚然,课堂教学要有效、高效,有效备课是前提,满怀激情的备课才能保证上课有激情,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才能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富有激情的备课,能在上课前将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语言,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自己心中的波澜引入到学生的心田。
  
  二、抓住题目,激情导入
  
  好的开场白不仅要求老师精心组织语言,同时要求老师激情飞扬、精神抖擞。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感染和打动学生,并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参与课堂的欲望,这样才能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如我在讲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的时候,我充满情感的导入语是这样的:同学们都有过在濠河(南通的护城河)上泛舟的经历吧,那么想象你和你的伙伴们驾驶着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在蔚蓝的大海上随风漂流,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迷人的幸福的情景啊!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蔚蓝的王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蔚蓝的王国”,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意境吧!
  如此激情的导入,为提高这堂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开了个好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充满激情,这些话能让学生们欢喜雀跃、激动不已,或心旷神怡、义愤填膺。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重要啊!如果你的语言不能闪现出情感和火花,不能让人热血沸腾,不管你的话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在学生听来,它也是毫无生气的。”
  
  三、设题探究,激情发问
  
  特级教师孙双金为一堂好课提出了一个很生动的“四个小”标准:学生小脸通红,小眼闪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就是学生课堂激情的最好体现。有了激情,学生的学习才是投入的、积极的,思维才是灵动的、活跃的。激情发问是语文课堂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教学《藤野先生》一文,篇幅太长,教者难以把握,学生也难以下手。我及时调整了课文的分析顺序,直接从藤野先生的出场提问:“先生出场时什么形象?”“与我交往,作者写了几件事?”“再看文中抒情议论段有何作用?”然后再去研讨开头结尾,“作者为什么要作如此交代?”“是什么线把这些材料串起来的?”这样的提问方法学生易于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掌握较长课文的学习方法,就能找到学习的感觉。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好教学的框架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科学思考,如何在语文课堂适时安排相应的问题,激情发问,不断地将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度,这时教学的组织者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四、提问互动,激情赞美
  
  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有效互动的保证。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让学生在学习时有问题可问。
  比如我在上《“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先向学生提问:“‘诺曼底’号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刚发生时船上出现什么样的紧急情况?船长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结局是什么?”在探究解决这些简单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向老师和同学提问。学生甲问:“小说开头写夜色浓雾目的是什么?”“为何强调‘照例’‘小心翼翼’?”同学乙马上接着问:“海难责任是谁?”“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难道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爱自己的妻儿吗?”这样,整个课堂互动气氛浓烈,大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发现问题并给予激情的赞美,就是授学生以渔,就是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当然,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一个法宝!
  
  五、课外延伸,激情渲染
  
  当我们课堂教学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时,老师还要再来一个激情渲染,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
  例如,我在教学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的时候,在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刘绍棠童年时家乡过年时的浓郁味道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请学生说说你现在的新年是怎么过的?在学生感兴趣的激情讨论发言后,我进行总结: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春节的很多的风俗习惯都已经淡忘,作为一名年轻的炎黄子孙,我们能如此淡忘与漠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吗?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平平淡淡。有了激情的语文课堂,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是充分感受中华语言魅力的课堂,是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因生动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让我们用激情助推我们的有效教学,彰显我们的教育智慧吧!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诸多变化,提供了促进语文教学的方式和途径。但是一轮轮的教学改革,也对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笔者认为不能忽略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要“承旧”以“创新”,在吸收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改革“锦上添花”。    一、传统语文教学是长期实践的产物    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思想家、著名学者几乎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语文学科新课改已实行多年,高耗低效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课改背离教学规律,与新课改精神不符,变成了“假课改”。教学应在“六不”上做文章,“六不”是新课改理念的充分体现,其本质就是还权给学生,视学生为主人,促使其主动、活泼、积极地发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教学是唤起、维持、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行为。追求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要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要激活语文课堂里的学生思维。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