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慰艾格尼丝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日积月累记录新闻的记者,往往就成为具有深刻观察力的作家。美国记者、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就是一个光辉的榜样。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动荡的中国曾经成为世界的关注点,吸引过一大批世界各地的记者来采访,有的还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作品不仅传播全世界,而且反过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像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就是这样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不仅使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令人向往、正在奋勇前进的中国,甚至让一代中国人也因读到这些报道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就是其中之一,相信我们同时代的人不少都有同样的经历,甚至有些外国的仁人志士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的发展进程,无疑,这些人是功不可没的。
  他们之中,史沫特莱是早在 1928年 就来中国采访了,她是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时报》记者来采访正处于军阀割据时代的中国。以后,她又作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长驻中国。到1941年,她才因病返美。在她不算长的58年生命途程中,这位艰苦出身、立志革命的美国妇女有12年是在中国度过的。
  她目睹了国民党的统治,军阀的横征暴敛,农村的封建压迫。她是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中国工农红军、中华苏维埃、中共领导人的外国记者和作家。早在1934年,她就在莫斯科出版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一书。
  抗日战争时期,史沫特莱身着戎装先是随朱德、彭德怀在华北战场,继而与叶挺的新四军在华中、华东战场,同甘共苦,一起斗争。为此,她写下了她的著名报告文学《中国的战歌》和《中国在反击》。
   在她最著名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涯和时代》中,她已经将目光延伸到更远的历史——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她在《中国人的命运》中,更反映出她对演变中的中国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史沫特莱作品对中国的观察分析的日益深化,是和她与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深入接触密不可分的。鲁迅、茅盾、丁玲、周立波……都是她的密友。这些人物的深入洞察都很自然地成为她作品的精华养分和珍贵史料。史沫特莱曾经说过:她常常“忘记了自己并不是一个中国人!”可见,她已将自己的身心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在1938年的新四军军部,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拿着一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问史沫特莱: 谁能写出这样一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巨著来? 史沫特莱给予回答:“只有自始至终亲身参加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才有可能写得出来。”尽管她认为自己的作品只不过是一个观察员的记录,但是,中国作家孟庆哉却认为:她的几部著作“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当之为愧地可以排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那样的篇幅,给人感情的冲击和智性的思索,比托翁那部巨著还要强烈,更加丰富,尤其对中国人。”
   1950年,史沫特莱在取道英国再度来华的途中,不幸病故于伦敦。遵照她魂归中国的遗嘱,她的骨灰长眠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朱德同志亲笔写的墓碑:“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之墓”,并且亲自参加了安葬典礼,墓碑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义竖立。她特别留给中国的遗物,包括她终身使用的照相机和打字机,早已成为中国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史沫特莱生前曾经写道:“埋葬在中国的土地上,将使我的心灵得到安息。我希望我的骨灰能和许多中国烈士放在一起。”
   今天,在纪念她逝世60周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告慰于史沫特莱同志的是:您的最后愿望早已变成事实,您的周围安卧的都是中国的革命烈士,不远处就是您的老朋友任弼时同志。经常都可以看到有中国人或者外国人站在您的墓前肃穆致敬。
  我们尤其需要告慰于您的是:您所热爱的中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了!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独立自主的中国人民正在和各国人民并肩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奋斗!这大概是您喜欢听到的喜讯吧。艾格尼丝· 史沫特莱,您可以放心地安息。
  ( 2010年5月)
  作者系《今日中国》原第一副总编辑
其他文献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这么多流程配一副眼镜,感觉很放心。”20岁的“小眼睛”周鹏兴奋地说。5月11日至20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纳、泰国等11个国家的60名眼科医生及志愿者齐聚海滨城市青岛,用跨越国界的爱心,让青岛市的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共享清晰世界。   5月11日上午9时30分,眼镜捐赠启动仪式在青岛市残联体育馆举行。活动场地被划分为7个区域,分别进行登记、滴眼药水散瞳、视觉灵敏度检测、自动
期刊
秋风送爽的金秋时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郁郁葱葱的院内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协会、日中友好协会和日本SG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日本佐川急便从事日中友好交流25周年纪念”活动,中日友协向SG控股有限公司栗和田荣一会长颁发“中日友好使者”荣誉称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协会、日中友好协会、日本驻华大使馆和SG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日本知名汽车厂家代表、研修生代表等10
期刊
2010年“春到河畔”活动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报业控股、中华总商会、人民协会和新加坡旅游局与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于2月12日至20日在新加坡滨海广场举行。活动的主题是“推成(都)促新(加坡)迎虎年”,意即通过此次活动向新加坡及东南亚民众推介成都,促进成都与新加坡的进一步交流合作。   2月12日晚,滨海湾上空烟花璀璨。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华章陪同新加坡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志贤主持
期刊
长春市中外人士期盼的首届长春外国友人运动会,经过5天激烈而友好的比赛,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各项比赛中,既表现了外国友人顽强奋战、勇于争先的拼搏精神,也展现了他们重在参与、贵在友谊的良好品貌。  长春市专门为外国人举办运动会,这在全国并不多见。报名参赛的316人来自66个国家,在长春高等院校、外资企业、外国政府(民间)机构等27家涉外单位学习和工作。他们中有留学生、教师、专家、工程师及高层管理人士、
期刊
引子    我属虎,72岁了,按日本说法今年是本命年。非常荣幸,过去我曾两次给《友声》投过稿,分别是2000年和2005年。这一次我怀着殷殷感谢之意再次投稿,借机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友好历程,尽管可能微不足道。  我最早记住中国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即日本战败的1945年。那时参加满蒙开拓团(注)的人们先后回日本,有一位妇女因无家可归,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住进了村里小学校的员工办公室。我清楚地记得妈妈曾
期刊
6月20日至27日,宋健会长率中日友好代表团访日,6月23日专程从东京到北海道岩见泽市,祭奠安眠在这里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原正市。宋健会长一行受到岩见泽市市长渡边孝一和原正市亲属以及当地日中友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在他们的陪同下,一同前往原正市墓所在陵园。当时云霭低垂,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宋健会长缓步走到墓前敬献鲜花,率代表团全体成员面向墓碑肃立默哀,献上中国人民对这位老朋友的深深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期刊
以陈昊苏会长为团长的对外友协、中俄友协代表团应俄中友协邀请于2010年10月7日至13日访问了俄罗斯,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现代诗选60首》双语诗集首发式,出席了张桐胜《面对灾难》个人摄影展开幕式,签署了对外友协和中俄友协与俄中友协2010-2011年度合作计划。此外,代表团还访问了库尔斯克和圣彼得堡。  举办配合“俄罗斯汉语年”系列活动,意义重大。   2009年对外友协为配合“中国俄语年”
期刊
应墨西哥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哥斯达黎加中国友好协会、圭亚那中国文化友好协会邀请,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率中拉友协代表团一行14人于2010年11月15日至29日对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圭亚那   代表团访问圭亚那期间,成思危会长代表中拉友协授予圭亚那总理海因兹“中拉友谊奖章”。海因兹总理现任圭中文化友好协会名誉主席,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期刊
以“城市合作,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于9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 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来自47 个国家的427位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组织、友好城市组织和友好协会代表以及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4名地方政府官员与会。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与会各国主要代表并出席闭幕招待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期刊
中国和伊朗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和波斯民族几千年前就通过丝绸之路建立起密切联系。600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船队又为波斯湾地区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伊朗中国友好协会成立于1998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伊中友协10多年来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为推动中伊友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12月,中国伊朗友好协会成立,为发展对伊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  今年6月,对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