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对话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低年级阅读教学也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对话可以由浅慢慢入深,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被激发。教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对话呢?笔者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梅兰芳学艺》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
  
  一、充分预习,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奠定基础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一定要做更充分的准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课文《梅兰芳学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主人公梅兰芳是比较遥远的,学生对京剧了解甚少,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一定要做好对话前的准备,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学京剧的基本功、了解梅兰芳学京剧、唱京剧及他的一生的经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之前,再放上一段梅兰芳所唱的京剧,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与文本更加亲近了。
  
  二、角色体验,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角色体验更容易使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文本,当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时,体验着角色的感觉,抒发着角色的情感,表达着角色的思想,此时学生便言由心生。
   对“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一句的教学。
  师:如果你就是小梅兰芳,听了师傅的话,你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心里很难过。
  生:我也很难过。
  师:你们打算就这样放弃吗?
  生:不,我一定要学!
  师:你的眼睛没有神,你就不要学了,你还是学点别的吧!
  生(坚定的语气):我就要学,虽然我眼睛没有神,但是我可以刻苦练习,我一定能学好。
  生:有志者事竟成!
  角色体验,学生真的把自己融入文本,成为文本中的一部分。此时学生已经不仅仅是在与文本对话,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了。
  
  三、反复吟诵,让学生在品味之中与文本对话
  低年级学生思维模式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虽然不能像高年级学生那样带着主观感受去个性化阅读,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品味体会,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对《梅兰芳学艺》第二小节中“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一文章的重点句的教学。
  生分角色读。
  师:小朋友,你可知道梅兰芳这样练习了多久!他呀,练了整整十年!十年间,(音乐起)每天清晨,东方刚刚出现一缕霞光,梅兰芳就放飞鸽子,仰望天空——他紧盯(引读前半句)
  每天傍晚,夕阳渐渐西沉,梅兰芳静静地坐在小河边——他注视(引读后半句)
  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梅兰芳放飞鸽子,仰望天空——
  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梅兰芳却在小河边——
  每当别的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梅兰芳放飞鸽子——
  每当别的小朋友累了休息时,梅兰芳在小河边——
  就这样,在语言的描述和音乐的渲染中,学生读得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深情,从学生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读中,能感受到学生已经穿越时空和文本对话,并产生了共鸣。
  
  四、直观展示,为学生与文本对话降低难度
  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不够完善,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图片、录像、声音等教学辅助手段,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形象的知识,就更加能够与文本亲近,这样的方法也为学生与文本对话降低了难度。
  对“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句的教学。
  “眼睛会说话”其实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于是笔者找了四张京剧照,一张张照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问学生:“你从他(她)的眼睛里读懂了什么?”学生很清晰地感受四张照片所表达的出喜怒哀乐。
  把抽象转化为形象,将难点化解,没有预设,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生成。
  
  五、有效拓展,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得到升华
  有效拓展既是立足于文本,同时又是对文本的丰富、充实和提升。
  理解“世界闻名”、“京剧大师”的教学。
  (出示一系列梅兰芳出国演出的照片)
  师:梅兰芳在国外的演出轰动了,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这就叫(生齐说)——世界闻名。
  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多次请梅兰芳演戏,梅兰芳断然拒绝,他蓄了胡须,那他还能演戏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师:梅兰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像梅兰芳这样演技高超,世界闻名,又爱祖国的人才是真正的(生齐说)——京剧大师
  这一系列的拓展,是基于文本主题“学艺”的扩充,学生已经深刻理解了两个词语,同时还在拓展中吸收了文本以外的新知,与文本的对话又有了质的提升。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诗词,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瑰丽奇葩流传至今,依靠的是它呵护我们心灵的内在"神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一、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一位特级教师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在教学伊始,执教者就引导学生抓住“奚落”一词切入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则主张定为1小时。导致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心脏疾病。
多数糖尿病患者认为,我的病已经诊断清楚了。每天按时服药即可,还做那么多检查有什么用?有这样认识的患者不在少数。因此,常因患者不服从医生检查而使医生左右为难。糖尿病明确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吸引他们乐学的主要动力。兴趣越大,学习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节课的前1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即时的、口语化的评价。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存在问题:有的表扬言过其实,有的一味迁就学生,还有的
曾几何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忽视了精心地钻研教材,而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亮点”——课件做得令人耳目一新。学生表演的环节排练得无懈可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得当,恰到
新课改呼唤富有活力的课堂,一节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除了基于教者本身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教材”的旧观念,应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剪裁、补充与设计,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教材变得形象生动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借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医生通过测定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来诊断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5.0毫摩
同其他临床学科比较,外科在医学领域中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外科治疗手段通常多是采取手术的方法;手术需要在特有的麻醉下进行;一些病人的急性损伤(如车祸、事故等)是非预期的且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