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量化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血管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自动量化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简称为全自动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血管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97例,均行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心脏模型超声图像质量1级共61例被用于确定心内膜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默认边界值。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常规手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简称为手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作为标准,评价全自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结果

全自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LVEDV、LVESV和LVEF与手动测量值均呈正相关(P均<0.05)。但是,全自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LVEDV和LVESV均明显大于手动测量值(P均<0.05)。全自动与手动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收缩功能损伤程度的一致性,经手动校准后(κ=0.74,P=0.00)优于手工校正前(κ=0.63,P=0.00)。全自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LVEDV、LVESV和LVEF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变异度均小于手动三维超声心动图(P均<0.05)。

结论

采用全自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血管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良好,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该文报道1例因心悸胸闷就诊、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诊时主要表现的老年女性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心电图胸导联示ST段抬高,T波倒置,伴反复加速室性自主心律发作;血肌钙蛋白I升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左心室造影类似Takotsubo综合征表现。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室壁瘤,左心室压力测量排除左心室中部梗阻及主动脉瓣下梗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易发生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存在高出血及高栓塞风险,介入治疗方案及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问题十分棘手。该文报道1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MDS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时使用出血风险评分CRUSADE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辅助选择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以单纯球囊扩张及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术为急诊介入策略,避免了支架置入后长时间的抗血小板治疗,降低了出
目的探究原肌球蛋白2(TPM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自2015年起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经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例,即夹层组,在手术中剪取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选取心脏移植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其正常主动脉壁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观察两组的主动脉壁结构和弹力纤维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的中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1年TAVR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根据监测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
期刊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状窦(ALCA-R)致心原性晕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ALCA-R致心原性晕厥的住院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例女童,发病年龄7~14岁。临床症状为运动性晕厥伴急性心肌梗死(4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心跳骤停(1例)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是享誉全球的心血管病学研究,自1948年起始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为当代心血管病学、流行病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就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背景、设计、历程、成果和贡献做一简要介绍与回顾。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一组有潜在恶性心律失常致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有些可能具有“猝死高危”的遗传基础,有些会因药物、环境压力、电解质紊乱、发烧和其他COVID-19特异性的影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发生的风险。本文针对合并COVI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且依据房颤管理指南分析处方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18 014例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基线或随访中是否应用AAD,分为AAD组7 788例(43.23%)和非AAD组10 226例(56.77%),并对在AAD组中占绝大多数的胺碘酮4 129例(53.02%)和普罗帕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