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的教育回归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hot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造型基础课程,在设计学科中具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是,随着大学扩招,设计素描教学日益表现出一些不足和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本文从设计素描教学现状谈起,认为设计素描要始终贯彻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并从教学理念、课堂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作业评价和优化教师团队等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设计素描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由于艺术院校设计类教学概念、教学体系的不断明晰与完善,设计类专业的素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结出了许多硕果。但是,仔细地审视素描教学却不难发现,高校目前的设计素描教学日益表现出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教学的需要。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造型基础课程,在设计学科中具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设计基础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设计素描,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一)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设计专业课。
  有部分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和专科的素描教学存在明显误区,仍然在沿用绘画专业的教学模式,一个画板,一个石膏,一组静物,一张素描纸,一支铅笔,一个星期,从写实开始到创意结束,从起形铺色调到凭空想象地把被画对象打散、重组、换肌理。以往的一套传统的素描教学内容和方法已成定势思维和习惯模式,学生的素描作品出现千篇一律、千面一法的现象,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僵化、停滞不前的状况,造成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低下与匮乏。究其原因,就在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与设计脱节,教学观念陈旧,造成学生思想模糊,学生疑惑素描训练对今后的设计有否帮助,难以弄清素描和将来要从事的设计专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设计素描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画素描不是为了单纯地绘画,而是为了培养设计创意而进行的形象思维与表现能力的实践训练,是掌握从设计思想向设计实践转化的手段。通过训练,学生能从“自然”的无意识状态进入到有意识的专业设计训练状态,最终实现从素描中认识设计的目的。
  (二)教学主张片面落后,缺乏设计意识和明确的专业指向。
  在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把设计素描等同于结构素描的现象。设计素描从广义上讲,其内涵十分广泛,包括具象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和材质综合媒介表现性素描等。而在教学中设计素描往往等同于那种以线为主、注重结构的准确,强调研究对象构造的“结构素描”。从偏重理性的观察方法来看,结构素描有益于设计造型能力的提高,但若仅仅局限于此则是不够的。例如结构素描中没有太多的明暗调子的研究,而光影表现和黑白构成则是设计造型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有的将线性造型方式等同于设计素描,认为用线条表述形体就是设计素描;还有的认为设计素描教学重点在于追求形体的精细刻画;也有的认为设计素描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技能训练,却缺乏理性认识。现行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较杂而共性不足,缺乏明确的专业指向和设计意识,弱化和忽视了设计素描的职业应用型特征。施教者茫然和懵懂的状态,使得设计素描教学流于形式,对素描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学习设计素描的目的、目标不明确,他们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一切跟着老师来,对“设计素描”更就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这样的学生当然也就无法设计出好的作品。
  (三)学生普遍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较差,专业知识和艺术思维能力大打折扣。
  大学扩招,使生源质量不断降低。部分学生高考前看到自己的普通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就去美术高考培训班学习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为了踏过大学门槛而“半路出家”,这些“速成”的学生,其美术基础和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绘画理论、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普遍偏低,在读艺术设计专业之前甚至以为设计就是考前美术培训班里学的那些“素描、色彩”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在设计素描课堂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课有无所适从的现象。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设计者的根本,设计本应体现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思考过程,而操作电脑软件只是实施创意构思的手段,若专业知识和艺术思维能力差,则电脑的辅助作用非但不能表现出来,反而会成为桎梏人创造力的因素。因此学生的基础偏低加大了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难度。同时,一些学生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学风的影响,不注重知识的学习,专业偏狭,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问:“老师,我们交几张作业?”当老师布置作业任务后,就忙于用笔在纸上飞舞成型,结果作业都是一种极为概念化的切块方式和模棱两可的明暗堆积,死板而毫无生机。这就可以看出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为完成作业而素描,不去体验和感受事物的特点、意义和美感,不明白画素描和设计的关系是什么,缺乏学好设计素描的信心。
  (四)教师结构的合理化及教师自身的设计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过速导致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后备师资准备也不充分。部分高校在引进人才教师时颇受人情的困扰,导致一些“庸才”流入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鱼龙混杂,影响教学质量。由于对设计素描的内涵缺乏研究,很少有专业的带头人,很难形成专业的阶梯队伍,即使有专业带头人也不是科班出身,还可能是转行过来的。加之,校内的绝大部分教师是在传统绘画素描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对设计专业整体认识不足,对设计素描缺乏系统研究和建设,这样的教育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误导。艺术设计教育有自己专业的特色,有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办法完成的。
  出现上述这些状况,教与学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从设计的视角重新审视目前高校的素描教学,从而发展设计所需要的能力?如何根据设计的专业特点逐步改进教学模式,不因循守旧,随时处于一种求新求发展的状态之中?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教学探索的目的。
  二、对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树立把设计素描当作一门设计课来教授的理念。
  作为艺术设计的造型基础,设计素描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和有目标的造型活动,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是为设计服务的,它本身不再是一门独立的素描艺术,而是在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基础上,通过具象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从具象中探寻抽象的规律和发现抽象的形态;关注物象造型的内结构与外结构的有机结合,启发我们的想象空间,找出物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提炼与归纳,形成理念的形态,利用其可重新构建的因素,在符合设计应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树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意识的培养。因此,设计素描更强调的是“设计”二字。我认为应该立足于这个基本点去谈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才能使学生们今后在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的手法,触类旁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设计类作品,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一些所谓的设计素描作品看,无非就是把石膏像打碎了画,随便找些“垃圾”来画,或者画个蒙太奇的效果,等等,这些都是对设计素描肤浅、盲从、懒惰的理解。虽然这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学生考前的惯性思维,但我们不能满足这一点点对原有的东西小修小补的维新。设计素描是集观察、思考、表现于一体的造型设计活动,是集目击形、研究形、表现形和创造行为一体的形态语言发展素描,所以要通过科学、系统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头脑中的奇思妙想更鲜明、丰满、系统,使设计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根植于学生的意识中。为此,我根据教学经验,在课时组织中对四个方面的步骤进行合理安排与研究:一是对形体透视、结构及表现线质进行研究;二是对界面形态的完整、详细的对象描写进行研究;三是对精细表现对象形体的形态特征与材质肌理进行研究;四是用非写实手法表达创作意念进行研究。通过这些方式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从考前的绘画意识转移到设计意识上来,首先明白“设计”是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并在设计素描训练时要求学生努力渗透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健全和完善教与学的互动体系。
  1.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来看,教师从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逐渐转变为平等的首席,这也是我国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教师将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组织者、交流者的角色。根据设计的需要,设计素描不再是技法的传授,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每一阶段都应该引导学生设计素描的研究方向,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时刻有新颖的内容和有争议的课题提出,也可坐在一起集中讨论、辩论交流素描作品的得失。通过互动交流,教师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增强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对学生作业采用多重作业评价标准。作业评价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大胆采用多重评价标准和改进课堂教学。强调过程,弱化结果,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作业评价,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促发学生的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老师对一个学生的作业评价应从“很美、很写实、很精”转移到“很有创意,很有构成感,很有设计意识、概括性很强”上来。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相互肯定、批评、建议,总结每个学生的失误和优点和失误,还可让学生作品上墙,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并提供解决方案,老师再集中点评。重要的不是创作出一个好作品,而是打开思维,开阔思路。
  3.多渠道改变学生的观察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感知周边世界。好的创意来源于设计者对于周边世界的体会,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由麻木的生活状态,到主动敏感地去感知世界,拥有一双不同于常人的眼睛,这是在设计素描中培养学生设计意识的重点。但是,设计意识的培养仅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娱乐、休闲活动中注意相关行业的作品设计意识,结合构成的知识概念加入思考;其次要经常学习专业书籍杂志中的国际现代设计思维,开阔视野,提高行业认知水平,使学生多看、多想、多动手,大胆地通过画笔、鼠标把自己的新想法体现出来;最后要通过影像和图片资料寻根溯源,给学生详细讲解各流派和学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充分激发想象力,赋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创作空间。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应与时俱进。
  教书育人是严谨的事情。教师在整体教学环节中起到主导作用,就是说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一方面应吸收专业能力强的硕士生加入到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实力的教师“送出去”,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就设计专业而言,如今各种“新鲜”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着超凡的接受能力,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尖锐深刻。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多开展学术性的研讨,通过交流掌握新的、适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发现新问题、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从“经验型”向“教研型”转变,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设计业的发展动态、设计的新思路,并且要不断地作研究搞科研,向业界资深人士虚心请教,学习其它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准确、透彻地讲述理论知识,及时与学生沟通、传达设计业的新思想、新思路。
  总之,设计素描要始终贯彻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从教学理念、课堂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作业评价标准和优化教师团队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和大胆创新,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素描训练,激活学生的设计能力,增进设计内涵和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作出更好的设计类作品。
  
  参考文献:
  [1]蔡文彬.“设计素描”课的教学革新初探.艺术与设计,2009.7.
  [2]黎红波.高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川端康成的一生是时刻不停息地追求美的过程,他对死亡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最后以极端的方式——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本文以《花未眠》为例,探讨其中所蕴涵的美的三重境界:感受自然之美,创造艺术之美,促进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沟通,并尝试以此阐释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念和他奇特的一生。  关键词: 川端康成 《花未眠》 感受美 三重境界    当生命的车轮碾过了73岁的痕迹时,川端康成用一种极端的形式结束了他的
摘 要: 明代“四大奇书”男性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传统观念之下,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被程式化了,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这四部小说中,形成了“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两大形象系列。  关键词: 四大奇书 “男人婆” “红颜祸水”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它们对古代章回小说的形成和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便捷、直观、丰富、形象等优势对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甚至表现出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正视、重视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多媒体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优势,彰显它在教学中的价值。本文就外国文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学课件能否完全取代传统板书、抄笔记与做笔记、影像介入的利与弊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多
摘 要: “2010年全国音乐美学会高层论坛暨专题笔会”论文集共收录了高质量的论文及论文摘要24篇。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主要以大會中心发言、提交论文、论文提纲和即兴发言等形式参与到本次专题笔会的研讨中。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主要围绕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研究生的培养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对目前高等音乐院校和综合大学相关院系的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
摘 要: 《讲故事的人》实际上讲述的是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的结果是讲故事的艺术的衰落。本雅明以尼古拉·列斯科夫的创作为重要事件,论述了“讲故事艺术的终结”这样一个主旨,从而表达出对自己提出的“光韵在当代的丧失”这一命题进行必要的补充。本文通过对《讲故事的人》解析来探究本雅明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讲故事的人》 美学思想    1936年,被本雅明自己称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摘 要: 作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通过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头脑风暴”式教学 作文教学案例 创作灵感    作为一种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Osborn)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方法。我们将这种训练方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汲取“头脑风暴”的基本理念,开展“头脑风暴”式作文教学,通过营造氛围,鼓励学生
摘 要: 孔子本人从事过巫史职业,其文化背景与商周时期的巫史阶层的天命观有着重要的联系。春秋时期,孔子实现了由巫史而士的转变,但巫史传统对其思想仍有深刻的影响。他强调君子要敬畏天命,要知天命,却慎言鬼神,并用天命来解释世俗化的人生,让人与天命合一,对天命进行了由巫史传统至世俗化的改造。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巫史传统 世俗化    孔子处于一个王纲解纽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解释权下移的年代
摘 要: 因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少,真实的体验少,所以作文成了学生的一大难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开拓学生的创作之源是当务之急,而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有效地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是拓展学生创作之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 作文 创作之源 乡土资源    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丰富的源头活水,才会有清澈活跃的溪水。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常常
摘 要: 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有效途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实施专题教学,不仅在内容设计上可以直接凸显“基础”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而且为“基础”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题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的有效途径。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分层次,
摘 要: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尤金·奥尼尔的自传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为例,来说明这部用“血和泪写成的”剧作不仅是奥尼尔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高超运用,而且是奥尼尔极度压抑的自我得以宣泄的突破口。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尤金· 奥尼尔 自传剧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    一、引言  荣格称弗洛伊德“是一个被魔鬼占据了心灵的人”,也是“一个被赐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