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精神是人类赖以生存、共同发展的根本,而初中生身体和智力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而且由于初中生三观还未形成,变化大,可塑性强,故此教师应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初中学生日常教学任务中。实操中,教师应先分析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重要性,进而制订针对性计划,再结合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身体力行地去做、去体悟,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一、 引言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历史课本上的短短几页,可能描绘了几代人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兴起,社会文明的形成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中之重。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引路人,更应担负起相应责任,不可一味教导课本理论知识,忽略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人类的自我关怀精神教导。相反教师应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在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特精神文化。
二、 人文教育的融入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历史学科成为学生死记硬背的对象,学生只是按照教师所讲,将重点知识点画下、记下,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历史学科逐渐为初中生留下枯燥无味的课堂印象,学生甚至逐渐对其厌恶,产生抵触心理,以此即不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且可能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蔓延,逐渐抵触整个初中学习生涯。因此历史教师不可将学生单科成绩作为教学全部,应将人文教育融入历史课堂中,增加课堂趣闻性的同时,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人类文明是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再结合相应历史故事,把学生带入其中,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一)提升学生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历史作为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需要记背的知识点相对较多,而传统的课板教学方式使得课程更为枯燥,因此学生对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阻碍学生学习进度,不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而人文教育的融入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历史教师在授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展一些战争时代的人文背景,战争发生前的国民生活质量及社会文明,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播放幻灯片和微视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其中,切身体会,提升学生感官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并让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认知度,而不只是徒有其表
历史学科是一门记录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学科,历史课本上的一字一句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内容都有相应的发展历程及人文變化蕴含其中,因此教师在教导时,不可只让学生一味地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注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学生能够用心走进历史课堂,体会历史文化魅力。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正面人物事件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此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有助于学生接受文化差异性
不同地域文化不尽相同,不同国家文化自然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而文化不分贵贱,种族也无高低之分,如何让中学生能够摒弃三六九等的等级划分,做到面对不同文化一视同仁,这与历史教师日常课堂教育密不可分,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不可抱有浓烈主观色彩,应当实事求是,客观针对历史事件,对事不对人,不给学生留下任何种族偏见印象,不传授任何文化贵贱之观念。而对学生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则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包容性,学生逐渐学会接受文化差异性,并能够虚心求学,吸取各文化之所长,将其融合、创新,提升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推动社会整体人文精神风气的形成,从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
三、 打破常规,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近两年已然全面普及,信息的传达更为快捷、高效等特点是普及快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此类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工业、人民日常生活以及教育等方方面面。对于教育行业而言,由一开始的课本和板书教学方式到如今的多媒体与课本融合教育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变化的一部分,更是人文精神展现的方式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摒弃旧观念,打破常规,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的同时,对课本上有限知识点进行相应补充。通过放映短片方式,利用声音和画面的配合,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系统,从而将历史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其能够自行寻找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并能够将其内化,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特点。
四、 多媒体教学优势
(一)提升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初中教育中,历史课程在学生整个学习中占比较小,每周课堂时间少,而传统的板书又耗时巨大,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少,教师经常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告诉学生重点,以此帮助学生应付考试,而多媒体教育则大有不同,多媒体能够通过幻灯片放映的方式,快速将所要传达的信息放映出来,能极大地减少传统板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传达信息量大
幻灯片的放映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达大量信息,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提前做好相应PPT,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课本和幻灯片巧妙结合,从而补充课本有限的知识量,提升学生历史知识储备量。
(三)内容可复制
多媒体教学方式可复制,可将学生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将幻灯片课件发送学生家长群的方式,督促学生业余时间进一步复习,从而能够迎头赶上。并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做一些历史小故事的幻灯片直接发送到学生家长群,以此扩充学生历史知识面。
五、 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不仅指的是对外在事物的欣赏,更是培养学生看到事物本身的一种能力,许多教师认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无关紧要,提升学习成绩才是关键,其实不然,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且这与国家所提倡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吻合,能够帮助学生拥有综合素养。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审美意识教导依然不可忽视,这不仅对学生历史单科有所帮助,更能影响学生其他课程各方各面。例如,陶瓷文化及丝绸文化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人对审美的不懈追求,而从小让中学生感受到历史之美,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其审美意识,增强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六、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其根源在于人文,人文简而言之即拥有独立精神文化的人类,而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价值观还存在较大残缺,此块残缺要如何来补是初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导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初中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教师教学时不可采用过激教育方式打击学生自尊心,应该尊重学生,并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对于历史课堂而言亦是如此,历史教师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可将个人情绪带入课堂中,并且能够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正能量的历史小典故,以此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层次,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其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七、 教材为基,穿插人文教学
历史课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也不可忽视,教师应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对初中历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知,不可仅仅局限于所教年级,应将初中历史融会贯通,以此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快速配备相应的小故事或者小短片,在历史课本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变被动为主动,将我要学变为我想学。比如,教师在讲到历史中的《奴隶制》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为何会产生这一制度,对产生此种制度的背景进行阐述,让学生能够了解其根源;并且寻找相应小视频,通过小视频放映的方式,将历史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学科变得更加直观、有趣,加强课堂记忆点。再鼓励学生在看完短片后相互交流讨论,勇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看法,以此培养学生在讨论中感受人文精神。
八、 创建学习小组,组织户外历史活动
传统的历史学习都以记背为主,学生缺乏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并且长时间的死记硬背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逐渐不会动脑,思维方式也逐渐被课本知识框架住,极其不利于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可通过创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发表意见及看法,集思广益,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之中,快速捕捉到学生对于历史人文因素的掌握进程,从而有助于安排后期的课程教育内容。而在课外,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定期组织学生去一些名胜古迹参观,以直观感受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領悟人文精神的魅力,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内在兴趣。并在面对不同年届的学生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实际学生情况,收集整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程度和个人见解,从而制定形式各异的年度教学计划,将人文精神教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渗透开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文特性。
九、 结束语
简而言之,初中历史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渗透教导后的成果,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应拥有耐心,对待学生应展现自己的包容心,通过制订严格、科学的教学计划,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日常的历史课堂中,再结合当下现代化技术将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升课堂教学层次,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养成善于独立思考,拥有发散性思维,乐于探索历史课本中人文精神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霍丽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23-24.
[2]吕亚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0(1):134.
[3]柳建云.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58.
[4]李艳辉.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32.
作者简介:
赵玉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积石山县移民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一、 引言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历史课本上的短短几页,可能描绘了几代人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兴起,社会文明的形成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中之重。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引路人,更应担负起相应责任,不可一味教导课本理论知识,忽略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人类的自我关怀精神教导。相反教师应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在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特精神文化。
二、 人文教育的融入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历史学科成为学生死记硬背的对象,学生只是按照教师所讲,将重点知识点画下、记下,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历史学科逐渐为初中生留下枯燥无味的课堂印象,学生甚至逐渐对其厌恶,产生抵触心理,以此即不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且可能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蔓延,逐渐抵触整个初中学习生涯。因此历史教师不可将学生单科成绩作为教学全部,应将人文教育融入历史课堂中,增加课堂趣闻性的同时,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人类文明是如何发展、如何变化,再结合相应历史故事,把学生带入其中,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一)提升学生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历史作为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需要记背的知识点相对较多,而传统的课板教学方式使得课程更为枯燥,因此学生对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阻碍学生学习进度,不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而人文教育的融入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历史教师在授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展一些战争时代的人文背景,战争发生前的国民生活质量及社会文明,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播放幻灯片和微视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其中,切身体会,提升学生感官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并让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认知度,而不只是徒有其表
历史学科是一门记录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学科,历史课本上的一字一句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内容都有相应的发展历程及人文變化蕴含其中,因此教师在教导时,不可只让学生一味地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注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学生能够用心走进历史课堂,体会历史文化魅力。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正面人物事件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此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有助于学生接受文化差异性
不同地域文化不尽相同,不同国家文化自然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而文化不分贵贱,种族也无高低之分,如何让中学生能够摒弃三六九等的等级划分,做到面对不同文化一视同仁,这与历史教师日常课堂教育密不可分,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不可抱有浓烈主观色彩,应当实事求是,客观针对历史事件,对事不对人,不给学生留下任何种族偏见印象,不传授任何文化贵贱之观念。而对学生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则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包容性,学生逐渐学会接受文化差异性,并能够虚心求学,吸取各文化之所长,将其融合、创新,提升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推动社会整体人文精神风气的形成,从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
三、 打破常规,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近两年已然全面普及,信息的传达更为快捷、高效等特点是普及快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此类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工业、人民日常生活以及教育等方方面面。对于教育行业而言,由一开始的课本和板书教学方式到如今的多媒体与课本融合教育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变化的一部分,更是人文精神展现的方式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摒弃旧观念,打破常规,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的同时,对课本上有限知识点进行相应补充。通过放映短片方式,利用声音和画面的配合,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系统,从而将历史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其能够自行寻找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并能够将其内化,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特点。
四、 多媒体教学优势
(一)提升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初中教育中,历史课程在学生整个学习中占比较小,每周课堂时间少,而传统的板书又耗时巨大,因此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少,教师经常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告诉学生重点,以此帮助学生应付考试,而多媒体教育则大有不同,多媒体能够通过幻灯片放映的方式,快速将所要传达的信息放映出来,能极大地减少传统板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传达信息量大
幻灯片的放映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达大量信息,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提前做好相应PPT,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课本和幻灯片巧妙结合,从而补充课本有限的知识量,提升学生历史知识储备量。
(三)内容可复制
多媒体教学方式可复制,可将学生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将幻灯片课件发送学生家长群的方式,督促学生业余时间进一步复习,从而能够迎头赶上。并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做一些历史小故事的幻灯片直接发送到学生家长群,以此扩充学生历史知识面。
五、 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不仅指的是对外在事物的欣赏,更是培养学生看到事物本身的一种能力,许多教师认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无关紧要,提升学习成绩才是关键,其实不然,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且这与国家所提倡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吻合,能够帮助学生拥有综合素养。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审美意识教导依然不可忽视,这不仅对学生历史单科有所帮助,更能影响学生其他课程各方各面。例如,陶瓷文化及丝绸文化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人对审美的不懈追求,而从小让中学生感受到历史之美,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其审美意识,增强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六、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其根源在于人文,人文简而言之即拥有独立精神文化的人类,而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价值观还存在较大残缺,此块残缺要如何来补是初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导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初中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教师教学时不可采用过激教育方式打击学生自尊心,应该尊重学生,并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对于历史课堂而言亦是如此,历史教师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可将个人情绪带入课堂中,并且能够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正能量的历史小典故,以此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层次,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其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七、 教材为基,穿插人文教学
历史课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也不可忽视,教师应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对初中历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知,不可仅仅局限于所教年级,应将初中历史融会贯通,以此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快速配备相应的小故事或者小短片,在历史课本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变被动为主动,将我要学变为我想学。比如,教师在讲到历史中的《奴隶制》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为何会产生这一制度,对产生此种制度的背景进行阐述,让学生能够了解其根源;并且寻找相应小视频,通过小视频放映的方式,将历史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学科变得更加直观、有趣,加强课堂记忆点。再鼓励学生在看完短片后相互交流讨论,勇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看法,以此培养学生在讨论中感受人文精神。
八、 创建学习小组,组织户外历史活动
传统的历史学习都以记背为主,学生缺乏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并且长时间的死记硬背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逐渐不会动脑,思维方式也逐渐被课本知识框架住,极其不利于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可通过创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发表意见及看法,集思广益,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之中,快速捕捉到学生对于历史人文因素的掌握进程,从而有助于安排后期的课程教育内容。而在课外,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定期组织学生去一些名胜古迹参观,以直观感受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領悟人文精神的魅力,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内在兴趣。并在面对不同年届的学生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实际学生情况,收集整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程度和个人见解,从而制定形式各异的年度教学计划,将人文精神教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渗透开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文特性。
九、 结束语
简而言之,初中历史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渗透教导后的成果,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应拥有耐心,对待学生应展现自己的包容心,通过制订严格、科学的教学计划,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日常的历史课堂中,再结合当下现代化技术将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升课堂教学层次,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养成善于独立思考,拥有发散性思维,乐于探索历史课本中人文精神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霍丽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23-24.
[2]吕亚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0(1):134.
[3]柳建云.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58.
[4]李艳辉.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32.
作者简介:
赵玉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积石山县移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