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浅析2005语言表达题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高考虽已落幕,但有很多东西已开始引起各界专家们的思考和回味。尤其是有“试验田”美称的语言表达题。通过研究三套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自主命题的语言表达试题,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其特色,即统筹兼顾,有机交融。试题平稳且难易适中,考生易于上手,没有偏、怪、难的试题出现。
  那么探求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新一届高三考生今后的复习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命题意图:追求人文与实用
  语文试题应如何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生活阅历以及阅读积累,充分体现出对考生人文的关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论从客观题到主观题,还是从基础知识到作文,在这些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2004年高考语言表达试题中的人文意识是初显端倪的话,那么2005年高考试题则更加彰显,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文性蕴含着实用性
  在今年的三套全国试卷中,就有卷Ⅱ和卷Ⅲ两份试卷各有一道试题涉及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内容——“礼貌用语”的考查。传统文化,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吸纳并能恰当运用传统文化,是日常交际的需要,也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典型体现。因此,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就充分体现了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的关注,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既有实用意义的体现,更有人文素养的张扬,实用与人文结合非常紧密。
   2.实用中体现人文
  高考语言表达的实用性有两个特点:立足现实,和引领未来。非常典型的是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第20题“请柬”的拟写。“请柬”等应用文永远具有最实用的价值,因为其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柬,在日常生活中可谓司空见惯、再平常不过了,估计考生都见过请柬,但谁又真正关注过它,又有谁会想到在高考时要考生自己动手拟写一张请柬呢?因此,此题的实用价值极高,不仅现在实用,而且今后踏上社会也几乎人人都有用到的可能;同时,通过拟写“请柬”,又可以看出考生的人文素养。
   二、命题形式:体现继承与创新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高考语文的继承与创新在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因此有人很形象地把“语言表达”题称为高考语文的“试验田”。2005年全国高考语言表达试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很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了高考的平稳过渡与平稳发展的目标。
  1.在创新中体现继承
  对联作为一种古老的题目,首次出现在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当中;拟写“义务献血”和“说普通话”的广告词也出现在2004年高考试卷中。如果再次看到类似的试题,考生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而2005年又绝不雷同。今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中要求拟写的“远离毒品”和“友谊”主题班会上“彰显主题,营造气氛”的两句话,就是将2004年考查过的对联和拟写广告语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彰显主题,营造气氛”是广告语的特点,而“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却又是对联的要求。这种融合,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彰显出了一定的思维力度,而且在宣传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意识,可以说,考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很难完成的。
  2.在继承中追求创新
  创新,永远是高考语言表达题的主旋律;语言表达,是高考试题张扬创新个性的舞台。同样的,如上面所说的卷Ⅱ和卷Ⅲ中的“礼貌用语”的考查,也是继承中的一种创新。因为文化传统中的“礼貌用语”,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就曾在客观题中考查过,只是今年的考查形式有了创新,从客观到主观,内容也更为实用,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三、命题要求:统筹限制与开放
  限制与开放,似乎永远是高考命题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限制有度,开放也应有度,如何统筹,值得思考。2005年全国高考语言表达题较为合理地处理了限制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限制之中有开放”“开放之中有限制”的目标。
  1.限制之中有开放
  没有开放,就不能张扬个性;而开放,又不能是无限制地向考生敞开大门,应该是适当限制中的开放。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中要求考生拟写的“远离毒品”和“友谊”主题班会上“彰显主题,营造气氛”的两句话,就充分体现了“限制中的开放”的特点。“彰显主题,营造气氛”是一种限制,限定了表达的内容,突出了表达的效果;“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也是一种限制,限制了字数和结构。但同时这些限制并不意味着就捆缚住了考生的手脚,其开放余地仍然很大,考生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仍然非常广阔,因为只要满足了上面的几项要求,具体怎样表达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也完全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张扬个性。
  2.开放之中有限制
  没有限制,势必漫无边际;而限制,又不能是牢牢地捆缚考生的手脚,应该是开放中适当加以限制。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的第20题就是此类人们期盼已久、设计新颖的试题。该题要求考生为“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写一段推荐的话,考查了考生围绕一个命题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几乎是全方位向考生开放,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课文都在可推荐之列;但从要求上来看,“突出课文特点”又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考生的表达,因为其前提条件是要求考生对所学过的课文非常熟悉,并且要用“不超过50个字”将“特点”表述出来,这“课文特点”和“字数”的要求真正体现出了“开放中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一个命题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是今后考生必备的,如就业前的“自我推荐”等,因此,该题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命题能力:兼顾口头与书面
  语言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大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恰恰体现在这两种能力上。在以往的高考中,涉及书面表达能力考查的内容较多,而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相对比较薄弱,2005年高考语言表达则兼顾了口语与书面语,双管齐下、测试全面。
  请看2005年全国卷Ⅱ第19题和全国卷Ⅲ第19题的题干:“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测试具体内容中的“探望朋友”“托人办事”“请人原谅”“询问长者年龄”等都是日常口语交往中广泛用到的礼貌用语,这里就通过书面测试的形式考查了考生日常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人文底蕴。再如今年福建卷的第20题,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以主持人的身份将校友介绍给同学,也就是将书面语通过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前面所举的为“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写一段推荐的话、拟写“远离毒品”和“友谊”主题班会上“彰显主题,营造气氛”的两句话等等试题,又是典型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测试。
  总之,今年高考的语言表达试题较好地处理了人文与实用、继承与创新、限制与开放、口语与书面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了统筹兼顾、有机交融的特点,考生只要对这些特点加以分析和掌握,相信对06年的复习备考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要对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准确的鉴赏,前提是要读懂或至少基本读懂诗歌内容。这就需从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章法入手,如开头、承转、结尾等谋篇的方法。与鉴赏密切相关的诗歌开篇,包含两个角度:一是好的开篇标准,二是常见的开篇样式。  古典诗歌特别重视写好开篇,诗歌的开篇怎样才算好?总的来说,要制造出氛围,有种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最好配合以非同一般的意境和出人意外、创造性特强的话语。前人从境界与内容方面曾概括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安静的额尔古纳   赵丽华  想当年,成吉思汗肯定在这里蹲下来,掬水喝。面对额尔古纳河,我如是想。于是我也蹲了下来,掬了一捧水,喝下去,清而且凉的水从唇部直接通过喉部,到达腹腔深处。我想成吉思汗真是幸福,能经常喝到这里的水。其实,成吉思汗就是喝这条河的水长大的。而且他还站在这里,对他的几个儿子说:“你们不必并行,天下地面尽阔,叫你们各守封国。”(雷纳·格鲁塞:
期刊
2005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研究当年高考命题的特点,进而从中找出某些命题规律,这对下一届考生今后的复习备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对2005年高考语文16套试卷关于名句名篇的试题作一分类总结,以便广大考生作备考参照。    一、真题回顾  ㈠课内诗句考查   1.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江苏)  2.________,依依墟里烟。___
期刊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
期刊
2005年《考试大纲》取消了“文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文学常识由此被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一部分省市高考卷也立即对此做出了回应。  下面结合今年高考出现过的试题进行分析点评,以期对考生们的来年备考有所裨益。  一、真题回顾  今年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5套试卷对“文学常识”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单独设题考查  单独设题考查的有重庆卷和浙江卷,前者的题型为选择
期刊
截至目前,我国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经增加到十四个,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总体上说,各省试卷虽然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但是都依据着统一的考试大纲,这为我们思考一些共性问题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结合高考语文的命题特点,2006年高考备考中,我们可以将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划分为五大能力板块:语言运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下面分板块对高三的语文复习的内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一、考点特点  1.考查方式呈多元化,如同音异形、形似音异等的考查;   2.考查范围为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  3.多音字考查力度有加大的趋势;  4.考查对象多为使用频率高、错误率高的词语。    二、命题趋势  1.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如2005年全国卷II和各省、市的字音题,绝大多数的题干是“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均属于对中选错,考生只要在选项中找到有两个读音不同的一项就可以了,这与以往让
期刊
关山月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
期刊
200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备受人们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准确体会和把握其内在规律,对于新一学年的科学备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全国及自主卷作文试题做一个全面的概括总结。  一、形式特点:呈现多元化倾向  1.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可谓三元并存  全国16套试卷当中,话题作文就占9套,由此可见话题作文仍是高考重点。如全国Ⅰ、Ⅱ、Ⅲ
期刊
【原文点击】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赏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