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名句名篇专题回顾与展望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研究当年高考命题的特点,进而从中找出某些命题规律,这对下一届考生今后的复习备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对2005年高考语文16套试卷关于名句名篇的试题作一分类总结,以便广大考生作备考参照。
  
  一、真题回顾
  ㈠课内诗句考查
  1.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江苏)
  2.________,依依墟里烟。_____,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天津)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________女,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山东)
  4.姜夔《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北京)
  5.《孔雀东南飞》:______,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______。(北京)
  6.李贺《李凭箜篌引》:______,李凭中国弹箜_____篌。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北京)
  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福建)
  8 ._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福建)
  9.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福建)
   10.______, 一夜飞渡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江西)
  11.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全国卷Ⅰ)
  12.江南好,_________。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全国卷Ⅰ)
  1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国卷Ⅰ)
  14.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盘餮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 。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______。 (杜甫《客至》) (全国卷Ⅱ)
  15.百川东到海, 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全国卷Ⅱ)
  1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全国卷Ⅱ)
  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____发,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_________月。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李白《将进酒》)(全国卷Ⅲ)
  18.海内存知己,_______。无为在歧路,
  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国卷Ⅲ)
  19.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全国卷Ⅲ)
  20.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湖南)
  2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湖南)
  2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湖南)
  23.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浙江)
  24.流水落花春去也,___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 (浙江)
  25.南宋词人______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辽宁)
  26.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湖北)
  27.越人语天姥,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上海)
  28.江山如画,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海)
  2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重庆)
  ㈡课内文句考查
  30.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藤王阁序》) (江西)
  3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______;盈虚者如_____彼,________。(苏轼《赤壁赋》)(全国卷Ⅱ)
  32.句读之不知,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全国卷Ⅲ)
  3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荀子《劝学》)(湖南)
  3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湖南)
  3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湖南)
  3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_____。(苏轼《赤壁赋》)(浙江)
  37.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重庆)
  3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重庆)
  39.苍山负雪,______。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姚鼐《登泰山记》) (重庆)
  40.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重庆)
  41.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只选一小题)(福建)
  ①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答:
  ②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答:
  4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广东)
  43.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北京)
  4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山东)
  4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天津)
  46.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江苏)
  47.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上海)
  ㈢课外名句考查
  48.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江西)
  49.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全国卷Ⅰ)
  5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论语》)( 浙江)
  51.中唐诗人_______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辽宁)
  52.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_____(填国家名)人,其小说《_____》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 辽宁)
  53.江流天地外,_________。 (王维《汉江临泛》)(上海)
  54.青山遮不住,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上海)
  55.君子坦荡荡,_______。 (《论语·述而》) (上海)
  56._______________,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山东)
  57.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天津)
  58.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江苏)
  
  二、命题特点
  从16套试卷关于名句名篇考查的内容来看,笔者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
  1.试题的数量增多,分值增大。如福建卷、北京卷中该题的分值都增加到了6分。
  2.名句名篇和作者结合考查。如辽宁卷(见25题),将作者姜夔与其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3.名句考查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如福建卷(见41题)就是要求根据给出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能否得分完全依赖于考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4.课内考查和课外考查相结合,但主要还是以课内名篇为主。
  
  三、应试对策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建议考生在今后一年的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的复习。
  从今年16套高考卷总计58道考查题看,其中涉及到课内的有47道,所以掌握了课文,基本上可以得到80%多的分数。
  2.重视名句名篇的背诵。
  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只要是考纲要求必背的篇目,且是名家的名篇和名句,都要熟背。
  3.要逐字逐句落实。
  许多考生虽然会背诵,但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
  为了克服因写错别字而导致的失分,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记住生僻字、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多写几遍,强化记忆。
  如:①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②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③人生如梦,_______。
  以上三题的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群山万壑赴荆门 ”“一尊还酹江月”。其中“鹜”“壑”和“酹”就是生僻字,比较难写,考生往往很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
  ⑵区分音近字。
  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这些音近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
  如:①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②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③______,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以上三题答案是:“别有幽愁暗恨生”“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年一度秋风劲 ” ,其中“幽 ”“愿”“劲”容易与音近字“忧”“怨”“尽”混淆。其实这三组音近字的意义根本不同,考生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⑶分清形近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对考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
  如:①众口铄金,_______;②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上答案为“积毁销骨”“ 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
   4.重视综合内容的复习。
   由于星号取消,以后高考试卷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单独出题的可能性不大, 而综合考查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也将会是多种多样。
   ⑴名句与作者结合考查
   如:在横线上续写出与前一句相连接的古诗词的原句及作者。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⑵名句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考查
  如:《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话,请分别默写《六国论》、《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
   《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试题答案】
  1.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
  2.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3.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5.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
  6.江娥啼竹素女愁;昆山玉碎凤凰叫。
  7.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
  9.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我欲因之梦吴越;湖月照我影。
  11.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官应老病休;天地一沙鸥。
  12.风景旧曾谙;春来江水绿如蓝。
  13.两处闲愁;才下眉头。
  14.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樽酒家贫只旧醅,隔篱呼取尽余杯。
  15.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16.谁家春燕啄春泥。
  17.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
  18.天涯若比邻;儿女共沾巾 。
  19.天下谁人不识君。
  2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21.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2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3.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24.天上人间。
  25.姜夔 ; 尽荠麦青青。
  26湖月照我影 ;山居秋暝 ;李清照;波心荡,冷月无声。
  27.云霞明灭或可睹。
  28.一时多少豪杰。
  29..梧桐更兼细雨。
  30.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32.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
  3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4.举类迩而见义远 。
  3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6.侣鱼虾而友麋鹿;渺沧海之一粟。
  37.长余佩之陆离。
  38.悟已往之不谏。
  39.明烛天南。
  40.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1.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⑵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4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4.载舟覆舟。
  45.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蓄妻子。
  46.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7.蝉则千转不穷。
  48.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9.必先利其器。
  50.思无邪。
  51.韩愈;青霭入看无。
  52.哥伦比亚 ; 百年孤独 。
  53.山色有无中。
  54.毕竟东流去。
  55.小人常戚戚。
  56.池塘生春草。
  57.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
  58.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他文献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语言艺术,与作家文学具有同样的学习价值,是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如何认识民间文学,其根本特性是什么?记者就此提问刘宗迪教授。  记者: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民间文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刘宗迪: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期刊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阅读时,我们应看出作者对所论说事物的观点和态度,作者对所说事物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所保留,需要我们读者通过分析思考来分辨。  【练习设计】  阅读文章,完成1-4题。  怀念有信的日子  ①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忙忙碌碌,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讯事业的发展日趋丰富多彩,对着话筒、敲着键盘、发电子邮件、发电子贺卡,将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期刊
《考试大纲》对文言实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常见文言实虚词”,这是考察的范围,重点是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在文中”强调的是具体语境,不是死记硬背。  一、理解常见实词  (一)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的重点应放在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古今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
期刊
字音字形琐碎、庞杂。如何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结合记忆的规律,总结了以下学习字音字形的方法,望能给同学们以借鉴和帮助。  一、熟记特殊情况:  如:“龟”在“龟裂”一词中必须读“jūn”,而不能读成“guī”;“露”在书面语中读成“lù”,而口语中必须读成“lòu”。如“藏头露(lù)尾”“风餐露(lù)宿”“露(lòu)富”“露
期刊
近年的考场作文以不限文体者居多,将考场作文写成说理文的也不在少数。真正能写出高品位说理文的实在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理性和光彩。  一篇高品位的说理文表现在考生所具备的“才”和“识”上。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厚实的积累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大胆的想象、娴熟的技巧、优美的语言是把作文写活的基本保障。但是,一个人拥有了这些“才”其实还不够。因为好的说理文不是简单地堆积材料或展示才华,
期刊
一、高考诗歌是真正的“孤读”  试题展示给考生的,往往只是孤单单的没有任何注释和提示的诗歌,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辅助材料少,怎么读?课堂上我们往往为了特定的赏析目标,会提前花很多气力,在各种鉴赏辞典上找很多资料,然后细致入微地挖掘,做到字词明白,句意顺通,内容掌握,意境体悟,当然是非常理想的效果。但问题是从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资料的占有、从特定时间的特殊氛围等因素考虑,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这样的
期刊
金牌教练精讲    考场作文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是在设题要求范围内的一条线或一个圆,不能芜杂,不可枝蔓。而一篇成形的考场作文,思路的唯一外现方式就是文章的结构。所以考场作文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是非常必要的。精彩的文章结构,让文章犹如精心打理过的园圃,芳香宜人又精巧别致。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
期刊
联语,即对联这种语言形式。“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幅对联说的是饱读诗书,培养人的文学修养,可塑出其人格魅力。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是从“対课”起步的。《龙文鞭影》、《声律启蒙》都是学习对“对子”的专书。1933年清华大学一次入学考试,陈寅恪教授出的一道语文试题便是:“孙行者”三字求对。考生中又对“胡适之”的,又对“王引之”等。评者以为对“祖冲之”的最佳,虚实相对,最工巧。这一命题传为
期刊
要对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准确的鉴赏,前提是要读懂或至少基本读懂诗歌内容。这就需从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章法入手,如开头、承转、结尾等谋篇的方法。与鉴赏密切相关的诗歌开篇,包含两个角度:一是好的开篇标准,二是常见的开篇样式。  古典诗歌特别重视写好开篇,诗歌的开篇怎样才算好?总的来说,要制造出氛围,有种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最好配合以非同一般的意境和出人意外、创造性特强的话语。前人从境界与内容方面曾概括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安静的额尔古纳   赵丽华  想当年,成吉思汗肯定在这里蹲下来,掬水喝。面对额尔古纳河,我如是想。于是我也蹲了下来,掬了一捧水,喝下去,清而且凉的水从唇部直接通过喉部,到达腹腔深处。我想成吉思汗真是幸福,能经常喝到这里的水。其实,成吉思汗就是喝这条河的水长大的。而且他还站在这里,对他的几个儿子说:“你们不必并行,天下地面尽阔,叫你们各守封国。”(雷纳·格鲁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