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分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e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题型较为固定,分值在8——10分之间,考察内容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答题步骤通常为分析题目、熟悉作者、结合背景、找准题干,最后赏读诗歌,然后抓意象、品情感。其中针对诗歌中写作手法的考察较为常见,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而表现手法则包括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学生应该记住这些专用术语,应用到习题中。现就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及分析举例进行总结,以供同學们参考: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诗歌中感情表达最为直接的方式。它有利于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从而更加酣畅淋漓。这种情感多为比较强烈的,喜悦的情怀。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抒发了唐军收复洛阳和郑州、汴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的同享胜利的欢乐。人们写诗多半是为抒情,无论何种题材,总要融入个人情感,体现个人思想倾向。对于直接抒情,学生最易于把握。
  
  二.寓情于景
  
  古诗中更多的采用的抒情方式是寓情于景,它属于间接抒情的一种。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往往含蓄地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到景色中,借此排遣情绪,并且多为伤感、绵细之怀,如思乡、怀人、伤春、羁旅、征战等。《春行即兴》(李华)中:“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物却蕴含了诗人凄凉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这类诗歌,学生要善于抓住诗中意象,结合背景或者作者身世,品味感情。
  
  三.白描
  
  白描本是绘画中的传统技法之一,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著颜色的一种画法。而在文学创作的描写中,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白描手法虽很平实,却不失韵味,给读者以直观印象和强烈感受。比如《戏问花门酒翁》(岑参)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诗的开头两句“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纯用白描的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
  
  四.烘托
  
  《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诗是第二句,是中心句,其它三句都是围绕主题,烘托这句话的。起句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第三句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末句,它既是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延伸,并呼应第二句,对诗中主人公起陪衬作用,使人泣与花落相映衬。
  
  五.虚实结合
  
  即把抽象的、虚幻的描写与真实、有形的描写结合在一起。虚写通常是诗人的梦境、想象等。《金陵怀古》(司空曙)中:“辇路江枫暗,官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却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鲜明地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接下去笔锋一转,由实入虚,别出心裁的运用典故抒发情怀。庾开府即梁朝庾信,曾任职于梁、两魏、周。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作者从“辇路”“宫廷”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眼前的情景相结合,虚实结合,感情抒发很自然。
  
  六.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具体地描摹出笔下的事物,给读者以别具一格的新鲜感受和特殊印象。《山雨》(何绍基)中:“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齐。”此诗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前两句正面描写山雨来的快、急、大的特点,后两句则是侧面描绘出山雨之奇的特点,从而抒写出诗人雨中喜雨、雨后“奇”雨之情。
  
  王薇,教师,现居吉林通化。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及教师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入思考,不断优化
期刊
摘 要:目前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社会认知的缺乏和偏差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障碍。应试教育与网络信息的泛滥接受使得他们的专业创作呈肤浅、苍白和功利的势态。人的生活是艺术作品最多最好的素材,将人与社会研究纳入高校艺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课程设置中并予以负责的实施是积极有效的举措。以期在艺术创作与资源之间建立稳固的纽带,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资源,为艺术人才培植打造坚实的根基。  关键词:社会认知;创作
《语文教学之友》曾载《既有“亲人”何谓“无人”》一文(以下称为《既》文),当初甚为作者独到的理解与难得的质疑叫好,现在却为《山中访友》的作者李汉荣先生的创作叫屈。  以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见长的《山中访友》的确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的优美散文。但是《既》文的作者却认为该文中第6自然段“此刻就我一人”“在无人的山谷”两句乃佳作中的败笔,破坏了文章的和谐一致性,影响了表情达意的完整明确性。显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教材编制和师生观念影响,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过度重视目的语文化,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学习,不利于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同时也阻塞了中国
期刊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人们心中古筝是高雅、优美甚至神圣的,其音色如行云流水般又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深受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且古诗
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对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进行了探讨。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practic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
兴趣是教育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是积极参与探究和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客观需求的情绪表现.人们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伴随积极、愉快的体验,否则,会产生消极、被动的
期刊
小升初英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学生积淀英语文化知识和丰富自身认知思维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走好小升初的第一步,对丰富学生认知视野和
期刊
音乐是心灵深处至真至美的语言,这种美要通过演奏传达给观众,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提高外在技巧外,更要注重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心理。因为再好的技巧也是靠内心起作用,受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