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如何做教学设计的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设计是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是对学生学习的解决方案进行策划的过程。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传统的备课就是写教案,清楚地理解区分“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是我们做好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一、历史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在设计理念方面:教案展示的知识是教材内容的呈现,学生只是接受知识。新课改下,教学是课程创造和开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方面:教案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设计则鼓励教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科能力。在出发点方面:教案往往只从教材或教师设想的问题出发,较少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缺乏生成性。教学设计却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具有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表现。此外,教学设计还要多方面整合学习资源,包括史学著作、论文期刊、图片信息、网络资源等。
  教学设计更科学,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率达成。它包括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的说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反思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环节分析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石。
  在这一板块中,我们要讲清楚课程核心内容是什么,串联本课的核心主题是什么,不能用空泛的方法论代替知识性问题,过多的文字术语堆砌也是不可取的,尽量简明扼要,将整个设计的核心线索讲清楚。以本次教学设计《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为例。
  最初的设计思路写得很简单,没有清楚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和方法论,逻辑层次不突出,一味地用方法论代替我的知识问题。修改后的设计思路则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我们要历史地看问题。本课教学设计围绕历史地看问题展开,将这三大政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2.学情分析是把握整个教学设计的前提。
  分析学生是新课改下赋予教师新的基本功。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的起点,而且要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意志的表现等[1]。而所谓的学情分析并不是仅仅指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还要写清楚学生“已知”、“未知”、“能知”、“怎么知”。
  3.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堂课教师要讲些什么的大纲。
  学习历史首先要以恰当的方法寻求获得历史知识的证据,追求历史的客观性。其次,要能够解释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并予以恰当评价。新课标认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与传统大纲的教学目标相比,凸显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课为例: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分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必要性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全面系统地认识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对其作出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理解、分析问题,完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和创新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4.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中体现每一步教学目标,写明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三者之间可概括为教师帮助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主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重分析学生和教学内容,着重设计三者互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有其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教师可结合主题与单元内容,重新整合教材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合理,更便于学生接受。
  5.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回顾教学,查找得失,原因分析,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原因分析。通过把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找出来,进而寻求解决方法,以求进一步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探索,通过案例研究,课堂观察,写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等方式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深刻理解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涵义,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在新课改形势下,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有些什么要求呢?
  三、教学设计的若干原则
  1.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
  教师课前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的分析研究后精心设计出的教学设计,它是有目标、有准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生成的本质是计划中的变化,那种“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感觉走”的盲目生成教学是无效的教学[2]。这种错误的“生成”必将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和课堂的失控。
  2.准确性。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版本有四套,各具特色,那么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和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钻研历史教科书,确定学习内容,制定课时目标。另外,应该多阅读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权威核心书刊,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各种资料的佐证才可以减少设计者在教学中出现的史实叙述错误和史料理解错误,也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3.创新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整合教材,设计严谨,根据课程标准,宏观把握,认真钻研和筛选教材,并利用史料、图片提高学生的阅读史料和理解历史的能力,在教法、学法上敢于突破。
  参考文献:
  [1]何成刚,等,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黄忠.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三、运用协调艺术,同心合力抓落实 协调工作是抓落实工作的重要环节。抓落实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协调各方、疏通梗塞、减少内耗、统一步调的过程。 据我的观察和感受
A rice mutant with Japonica 9522 cultivar background Oryza sativa extraordinary glume 1 (Oseg 1)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M2 mutant pool mutagenized by 60Co γ-r
摘 要: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展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历史教学的要务,本文旨在从历史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的角度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着重从文字型史料、图像型史料如何运用以及培养史料实证常见误区
秘书工作者由于职业特点,下列病症容易“光顾”,应注意防范。久坐综合征秘书人员工作时,常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且日日如是。由于长久保持一种坐姿,缺乏应有的全身性活动,造
背景慢性皮炎是指具有表皮中度或显著增厚伴真皮上部炎症浸润之病理特征的一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慢性湿疹和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顽固性瘙痒、皮肤浸
文中针对地下矿床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问题 ,提出了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对地表移动进行定量分析 ,为地表变形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solve the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积极探寻培养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是一门贯穿学生各阶段学习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很实用的工具.高中英语的学习已经有了较大的难度,语法又是其中的重头戏,学好语法对于学生英
本文从煤矿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灰色权重关联分析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影响陈家山矿煤层瓦斯分布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煤的灰分和煤层的埋藏条件是影响该矿瓦斯分布的主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