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丘壑自成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学校每年都要面向全区举办“教学公开周”活动。我参与了2014年的教学公开周活动,教学《项脊轩志》这篇课文,这是引发我很多思考的一次公开课。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蕴涵深情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所以,上课时紧扣“情”字,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 第一,本文的关键句是什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围绕“悲”“喜”二字作者叙写了哪些人和事?通过这些叙写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这是对文章的具体感知,需要对文章作内容的分析和语言的品味,感知作者平淡的叙述中所隐藏的深情。第三,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悲和喜的?这是从理性层面的思考,从而了解作者创作上的特点,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我用两幅对联概括:“事细而情深 ,文短而意长”,“景不必奇谲瑰丽唯幽静能怡性,事无须惊心动魄是真情才动人”。第四,如何理解“悲”“喜”两种情感在文章中的统一?这是对文章主题和内在结构的把握,也是对作者深层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因为教两个班的课,又是面对全区的一节课,所以,我先在不举办公开课的班讲了一次。公开课正式开始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一切按我原来的计划进行。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解决了,很快地找到关键句,理由也概括得很到位:是全文情感的概括;是过渡句,承上启下;点明了写作《项脊轩志》的原因。对第二个问题,我预先的概括是:怡然读书之乐,家道中落之伤,慈母早逝之哀,辜负祖母之悲,怀念亡妻之痛。我先让学生思考五分钟,然后让学生回答。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早做好了对学生点拨的准备。因为之前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总不能中的,特别是对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更未能理解到位。所以我在上公开课时心理上也对学生作了定位,并设计了很多的小问题准备用来引导。如,“喜”的部分:为什么修葺项脊轩?为什么不另起书房?你觉得那些地方能够表达作者的喜悦?“悲”的部分:母亲是怎样的人?回忆祖母侧重写了什么?回忆母亲用“泣”,回忆祖母用“长号”,而对妻子却没有直接的词语表现感情,这是为什么?在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时,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推敲字词,品味语言,然后概括情感,把握方法。未料到一个学生在回答时概括得相当到位:“重修项脊轩的读书之乐,回忆母亲时光流逝之悲,回忆祖母功名难就之悲,回忆妻子英年早逝之悲。”当时他的回答引起听课教师的一片惊呼,我也很感突然。虽然和我原来的概括比较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但他的回答基本中的,原来设计的所谓引导是全用不上了,只好马上改变问题:“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样的‘喜’和‘悲’?”在随后阅读和品味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还算顺利,但自己总是觉得不甚理想。
   课后,和几位同事一起吃饭、聊天。大家对我上课时注重文本、侧重语言品味的教学给予充分肯定,但我总觉得若有所失。其间也谈到一位特级教师到我市一所高中上课的事,说他那节课上得不理想,完全不能体现特级教师的水平。有一位甚至开玩笑:“特级教师的课不过如此,还不如田老师的课呢。”另有一位说,可能特级教师不了解那所学校学生的情况。这句话,让我刚才的思考一下找到了突破口。
   作为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学生。其实备学生太难了,一个班五十多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语文素养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态、情绪等一切的心理和身体的状况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另外,所学内容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或不同思想倾向的文本,都会因学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着不同的阅读效果,而任何一点的不同都可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影响一节课的精致甚至常态。这样,我们可以说,备学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个大略的层次上做一个大概的估计。所以,剩下的只能是备教材,因为只有教师把教材备充分了,才能任凭它“八方风来,我自巍然不动”。
   所以我想,所谓教学艺术,正像是一位画家,只要胸有丘壑(教学系统),那么无论是条幅还是长卷(具体的教学内容)他都能根据材料(学生的实际表现)自如地进行创作,这就是我参加这次教学公开周活动后的思考。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长提高、有超常进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
期刊
一、演唱者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良好的音乐感觉,既包括音高、节奏、音色等基础性的乐感,又包括旋律、和声、形式,风格等综合性的乐感。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不同凡响的重要意义。演唱者先要对歌曲进行研读和反复练习,把音乐融化为自己的思想,深刻地记在自己的头脑里,然后才能集中精力、出神入化地进行表演创造。对音乐的记忆力只有
期刊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一、巧引导重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尾,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从现行初中课本的编排来看,课文都选得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注释十分详细,
期刊
在语文学科中,作文作为表达和书写能力的重要考查部分,无疑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作文在语文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很多师生都了然于心的,无奈,他们并不能切实地改变作文水平低下这个问题。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够流利通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描述自己的生活,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让很多学生实实在在地头疼不已,甚至对一些偏重理科的学生而言,写一篇作文,远比解答数学题目、钻研物理化学更繁琐困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课堂已经不能再承受教育新形势的冲击,其痛苦的师传生受、压抑的课堂氛围、极低的学习效率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老师忙着备和讲,学生则忙着记和背,没有思考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既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又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新的教学理念指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目标。因此,新的
期刊
古人云:“静能生慧”。课堂教学需“动”,更需“静”,没有“静”的“动”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放羊式研读,喧闹、华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静”是一种内心的沉思。“静”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质朴和真实;“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更体现了师生对文本的尊重与理解,这是一种内蕴,标志着语文教学的安宁和谐……现结合《背景》教学谈谈研学后教中静态研读的运用。  静读文本,初探作品的美妙境界   我们的语文
期刊
走上讲台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因为教材变动的缘故,虽然教了过一整轮学生,但指导学生作文一直感觉力不从心。转眼又担任新一轮三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看着学生交上来的第一篇作文,顿时傻了眼:大多数同学的作文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东拼西凑、一塌糊涂……总之让我拿着红笔无从下手。惨痛的教训使我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把作文写好。于是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网上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经验论文非常多,但这些经验论文或故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叶圣陶称之为美读。余映潮先生说:美读,就是诗意的朗读。《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撰写的一篇铭文,篇幅很短,主要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因为文章的形式很优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对仗
期刊
初中生早恋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那无非是一种感情的萌动。面对早恋,家长和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心理和行为引导,将这种情感引入到发展学生智力和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轨道上来,让友谊之花结出理想的果实。教师引导有以下方法:   一、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咨询法   鉴于初中生的早恋与生理变化有关,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破除学生的性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因此,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语文学习的情趣。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