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的艺术表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演唱者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良好的音乐感觉,既包括音高、节奏、音色等基础性的乐感,又包括旋律、和声、形式,风格等综合性的乐感。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不同凡响的重要意义。演唱者先要对歌曲进行研读和反复练习,把音乐融化为自己的思想,深刻地记在自己的头脑里,然后才能集中精力、出神入化地进行表演创造。对音乐的记忆力只有在音乐作品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准确细致、长久的要求,演唱者才能在演唱实践中逐步积累起丰富的演唱曲目。钢琴家霍夫曼曾说:“对任何人来说,要想记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都是困难的,只有喜欢它,才能记得住。而这种兴趣通常又是伴随着对它理解的加深而来的,因此可以说接受广泛的音乐教育最能增强音乐记忆力。”
   良好的作品理解力,与演唱者的知识水平、生活积累以及对音乐的领悟力有很大关联,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是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培养音乐感觉,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观察、体验生活,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正确地理解并表达作品,并准确地用歌声把理解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使歌声里面“有内容”。歌曲演唱是“二度创作”,只有符合并深化词曲作者的创作思想,才能以优美动听的歌声打动每一个人心,使歌唱水平真正得以提高。
   二、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出色的歌唱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歌唱时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没有歌唱技巧,根本谈不上艺术表现,即使情感再强烈,没有歌唱也无法把歌曲的意境表达出来。如果脱离了艺术表现,缺乏感情,歌唱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歌唱技巧对演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基础,是歌唱的手段。只有当歌唱技巧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并与艺术表现统一时,它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刘德海在其《凿河篇》中指出:“每位音乐家在奏乐前,皆需从三个方面进行构思——用什么样情感去宣扬什么样理念;用什么样音响去抒发什么样情感;用什么样技法去制造什么样音响。”并说:“‘技差',而无‘情理’,为劣之劣者;‘技佳’而无‘情理’,为‘匠’之劣者;以‘情’感人,以‘理’ 服人,而技术是以副之,为‘优’之优者。”
   因此,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是使演唱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可靠保证。歌曲中心思想的核心通过“情”来表达,这也正是歌唱的目的。而感情所用的技术方式则是通过“声”来表达,声情并茂,就是将歌曲的“情”,通过“声”表达出来,情以声达,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没有真情实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投情。如果演唱者只凭声音技巧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在舞台上没有表现力和吸引力,那么演唱者的演唱就不会深入人心。
   另外,要想用歌声打动听众,还要有一个积极的歌唱状态。在平常的演唱中,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在舞台上演唱时,精神紧张,满脑子胡思乱想,这样就会控制不好气息,使气息越唱越高,这不利于声音的发挥。显然,这样消极的歌唱状态是发挥不好的,更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了。因此,要投入地演唱,解除来源于思想上和声音上的一切束缚,消除一切不利因素,在演唱中有一个积极又放松的心态,使声音更加优美又有穿透力。只有激情地演唱,才能发出自然悦耳的声音,才能更完美地表达感情,从而更好地去打动观众。清人徐大椿在他所著的《乐府传声》中曾指出:“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因此,歌唱的最高目的,不仅仅要唱得优美动听,还要做到情真意切,学会用心灵唱歌,这才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三、歌唱的艺术表现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
   歌唱是一种视听艺术,它通过演唱来体现自身的艺术感染力,歌唱者把乐谱和文字内容有声化,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二度创作”。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不仅要领会词曲作者的本意,还必须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见解。因为人的声音是由内在情感而发的,它要求演唱者要有如身临其境,把自己融入进去,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内涵,使歌曲的原有情感、思想得到深化发展,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果没有歌唱对歌曲的再创造,音乐作品永远只能以音符的形式存在,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 所以说,歌唱的艺术表现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它通过演唱者的创造,使原作真实地再现,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词曲作者的预想,使歌曲焕发新的光彩。
   通过对歌唱的艺术表现的这些分析,可以充分认识到艺术表现在歌唱里面的重要性及不可磨灭的地位。在声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从各个方面积累丰富的知识,练就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丰富舞台表演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修养,并脚踏实地地进行艺术再创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演唱具备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其他文献
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上课之前,有期盼,有隐隐的小激动,想着将要怎样去展现、去欣赏、去发现;下课之后,有回味,有探究,有继续学习的热情。一朵花,再怎样描绘它如何美,都不如自己亲自去感受,闻其色,辨其香,这样才来得实在。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激活学生的思维,那样的课堂最容易陷入疲倦。因此,教师的点拨诱导很重要,教师要熔铸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分享
期刊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实现的。由此可见,充分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作文教学课堂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那么,通过互动这个媒
期刊
词语教学的最高层次是运用,运用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呵护学生的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这样学到的词语,在短期内可能会记得住,但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因为实践证明,“能理解”不等于“会运用”,就像成年人学文言文,能读懂理解文言文的人很多,但能运用文言文表达的人却凤毛麟角。所以,“能理解”的只是静态的语言,只有不断地在语言实践中促使学到的语言成为动态
期刊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思维品质上表现为独创性、求异性和深刻性,它在思维过程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多有发散性思维参与。往往能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为数众多的信息,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结论和假设。2.有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心理学家认为“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中,形象思维是比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却占主要地位”。3.直觉感受起
期刊
当时光碰撞着青春的腰身,甩给我一个又一个媚眼的时候,我慌乱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了,甚至忘记自己姓啥名谁了。在高举个性大旗的同时,面对着种种诱惑,还有自身潜在的惰性,我已无法辨识。  那年,看到大家都在超市抢购盐,听说盐要涨价时,我也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去抢购;那年,看到汶川大地震期间人们纷纷捐衣捐物,说要帮助灾区人民时,我也赶紧拿出自己存了多年的压岁钱要寄给灾区的小朋友;那年,看到许多奶粉下架,听说那奶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相关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数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的各类作业均以“超”“上”“中”“下”或“优”“良”“及格”“待及格”为等第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评语简单快捷,使用方便而且“及格”“待及格”的评价方法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然而这样长期下去,每天面对着这几个熟悉的字眼,教师没了激情,学生没了动力,严重地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因此笔者尝试着在学生的各类作业结束时加上一点自己的看法,作一下简单的评判、或表扬、或鞭策
期刊
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问题,一直被国家和社会各界长期关注。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目前学生负担的
期刊
留守幼儿,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    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有的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跟叔叔婶婶等情况。这些儿童的情况,从留守学生心理角度看,他们中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不良现象;从德育角度看,出现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个性特征;从智育
期刊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长提高、有超常进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