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标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教师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是共同的“参与者”、“学习者”。结合多次的新课标培训和教学实践的摸索,下面我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在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对教师来说,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志,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教师要有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新课标,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建立“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和水平,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在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并将其贯穿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有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
由于初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变化,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开发与运用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和新增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知识,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给予一个好教师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教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的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开发与运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运用教材,以体现使用教材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先进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师选用教材,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能力的具体体现。
(三)教师要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的“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挖掘数学基础知识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把握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
1.在知识的情境创设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把握数学信息,准确建立数学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分析和解释,说明其合理性、正确性,形成数学理论,并用之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生活—数学—生活”这一过程。
3.在处理例题中,多运用一题多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不断强化思想和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类比。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情景问题设置、例题设置、作业设置这三个方面,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1.加强生活情境创设,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的能力的目的,还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发生质的改变。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课程教学的辩证统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一、教师在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对教师来说,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志,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教师要有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新课标,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建立“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和水平,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在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并将其贯穿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有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
由于初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变化,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开发与运用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和新增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知识,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给予一个好教师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教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的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开发与运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运用教材,以体现使用教材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先进的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师选用教材,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能力的具体体现。
(三)教师要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的“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挖掘数学基础知识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把握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
1.在知识的情境创设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把握数学信息,准确建立数学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分析和解释,说明其合理性、正确性,形成数学理论,并用之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生活—数学—生活”这一过程。
3.在处理例题中,多运用一题多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不断强化思想和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类比。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情景问题设置、例题设置、作业设置这三个方面,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1.加强生活情境创设,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的能力的目的,还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发生质的改变。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课程教学的辩证统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