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 台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痴迷
  想来我与戏曲的缘分也真是深。少年时稀里糊涂迷上戏,也说不清个为什么,只觉得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一听见人家唱戏就嗓子眼痒痒——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跟着野戏班子跑码头,当个江湖上的人,唱唱戏,喝喝小酒,就这样过一生。
  就这样散淡地喜欢看戏曲,它也喜欢着我,从摇滚女青年到泡一壶老茶、听西皮二黄的人,从喜欢青衣到痴迷老生,从京剧、昆曲、梨园戏、越剧、上党梆子、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秦腔……凡是入我耳的戏,我都喜欢。
  也因此喜欢上了那些戏台,特别是乡下那些没落的已经废弃的古戏台,一次次让我心动。很显然,戏曲的巅峰时代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的人,听戏曲的人越来越少,在明清时期的官宦和有钱的人家,是养着家班的——来了客人,喝上小酒看看园子品品茶听听戏,那是文人雅士大致的生活狀态。有时候,我特别恨自己生不逢时。在苏州的“艺圃”,我点了一杯明前龙井,看着文震亨《长物志》,觉得此生真是虚度了,或者看沈复的《浮生六记》,常常想芸娘如何包了茶叶底到盛开的落花里……他们做着这一切时,是听着戲的。
  苏州的园子中很多有戏台,隔着水,仿佛可以隔着一帘幽梦,那一帘幽梦里,有很多人的爱恨情仇。现在的昆曲博物馆是从前的山西会馆,里面的戏台很高,又威武,多半是山西商人赚足了钱来听戏的地方。
  扬州的古戏台也多。大运河让扬州成为梦里最繁华的“故乡”,骑鹤下扬州,来听曲,来看瘦西湖,来吃淮扬菜,晚上可以“水包皮”。扬州的修脚师傅手艺真好,每次去扬州都要去修个脚,比看夜西湖还重要,然后去何园的戏台上唱一段戏。
  难忘的一次唱戏是在梅园。泰州的梅园。梅兰芳先生祖籍泰州,梅园里梅花真多,特别是后院的腊梅,黄黄的,结了薄冰,但香得迷离又销魂,我流连忘返,在腊梅中想念梅先生的风华绝代——那样自带风华的人是再也不会有了。
  那天我唱了一段《春闺梦》,腊梅都听得到呢。泰州是个好地方,单是有梅园,泰州就是个好地方。


  荒废
  我被古戏台震撼到呼吸急促有两次。一次是在山西,另一次是在宁海。
  当了次电视台栏目嘉宾,山西卫视《人说山西好风光》,也因此去了山西很多地方。当我穿行于那些破败掉的寺庙,当我看到雕梁画栋风化得没了面目,那些窑画凋零到面目全非。那些老戏台在风中,在麦秸垛边,呈现出一种荒废和遗弃感,想落泪。那曾经的风华绝代,那昨日的盛宴。那些戏台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眼肿干枯,心似萧木,朔风阵阵中依稀能梦到曾有的繁华?
  抱愧山西,抱愧山西这些老戏台。唱晋剧的苗洁老师是我的好朋友,参加《伶人王中王》录制时,她一曲《打神告庙》让我泪飞如雨。女人在七情绝望时内心如豹,恨不能把时间活活生吞了——连相爱的光阴也一并咽下去吧。
  那天苗洁老师的水袖舞疯了,每阵风都留下悲泣。可惜那天舞台太亮,灯光有一种破坏,我每想,如果苗老师去那些古戏台上唱会什么样呢?——如果那戏台还老了旧了,还在空旷的田野上,这样一想心就碎了。
  苗老师约了我去山西听戏,我不仅要听晋剧,还要听上党梆子。赵树理上党梆子唱得好。我想听苗老师在古戏台上唱戏。
  还有就是宁海古戏台,我上面写了这么多,好像是为写宁海古戏台做个铺垫。宁海是宁波下面的一个县城,一个县城居然存留两百多台古戏台。之前我几乎一无所知,当我看到那些三连井、二连井的古戏台被废弃在冷雨中时,我沉默了。当天中午我给白燕升老师发微信:白老师,你救救它们,你一定能救它们,带着那些大角儿来古戏台演上几场吧,它们就活了,就不至于被废弃到这种荒芜的程度。
  那天,恰好有雨。小小的雨。宁海的朋友选择了几个最老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戏台让我看。
  看古戏台的是村子里的两个老人。没有工资。只是免费看着。雨中的古戏台,落寞极了。蜘蛛网、黑猫、灰尘……那些藻井、屋盖、雕刻、楹联都呈现出了破败,空无一人。到处是灰扑扑的土,台上有无数的虫子粪便,雨声寂寥。


  我在廊下徘徊,在台上游走,总有热泪盈眶的冲动。摄影师老赵一直在拍摄我。我几乎不在意这种拍摄了——我的魂儿被这荒废的古戏台勾走了。
  “年轻人出外打工,更没有什么人看戏,别说演戏,这戏台有十几年没演过一场戏了……”那些雕梁和壁画有多美呢?那些藻井有多美呢?都是纯木匠活,现在的人,再也做不出这么精致的木工了。我在那些壁画前发呆失落,《穆桂英挂帅》《四声猿》《四郎探亲》……我抬起头,看看廊檐下的雨,不知所措。
  遗弃
  第二个古戏台是三连井的古戏台,也有几百年历史了,成了村子里的红白理事会,一张张办事用的圆桌,村民们办喜事或丧事会在这里吃饭。因为有人的气息,比第一个稍好。第一个没有了一点人的气息,蜘蛛网和野猫、灰尘与粪便,几乎会终生难忘。
  那天我一直少语,怕一说话,眼泪会喷涌而出,陌陌说这些古戏台在宁海等了我太多年了,就这样劈面相逢,彼此认出。无论是祠堂戏台还是祀庙戏台,它们因为村民迷信神的旨意才得以保存。
  见我如此迷恋古戏台,且热血沸腾到似少年要赤膊上阵,葛老师为我联系到了宁海保护古戏台第一人徐培良先生。


  是夜,在一个画家的工作室见到徐老师。敦厚仁慈的徐老师,半白的头发,二十年前骑着自行车去一个个探寻古戏台,拍照、记录,然后不断呼吁保护它们,他只是文化局下面文物科的一个工作人员。
  为了古戏台,以赤子之心拼力保护,他甚至告诉百姓古戏台有神的旨意,一次次呼号、呐喊,一部分古戏台得以完好保存。“有的村村民出钱,把古戏台油成全新的,我看了心疼,去阻止。人家说我们自己的钱,想油成什么样就油成什么样……那一刻我就想放声大哭。”
  第二天,徐老师陪我去更远的古戏台,祭祀与唱戏在一起的建筑,“祭祀”功能是第一的。但有一个富家村民每年拿出十几万在戏台连唱五天戏,已经唱了十几年,这个人被村民挂了牌匾。
  “可惜这些人太少了,否则古戏台就有救了。”我和徐老师在戏台上合了照。说的话并不多,徐老师给我他写的书:《宁海古戏台》。
  袭击
  我被宁海古戏台的气息袭击了,无法动弹。看着古戏台的楹联,更加动情:“一枝花开向牡丹,沉醉东风情不移;四声猿惊回蝴蝶梦,浩然明月想当然。”还有:“一方平台演尽古今风流,数尺之基,走遍天南地北。”可惜台前人梦梦,都散了,散了。沉醉东风梦醒处,唯有伊人独在。
  我能为古戏台做些什么?想了想,大概写出它们是最好的呼应。我爱它们,在前世,我曾在台上是伶人,低首吟唱之间,自然有懂我的人在。
  山色遥空别样青,我见犹怜古戏台。在它们日渐凋败的面容中找到了那前世之气息,且在古戏台上唱一段,再吟上一首生平歌。这台下,自然有看懂我的人,没人看懂也没有关系,我这片亮烈的心,古戏台是知道的。古戏台知道,就是我们前世的约定了。

其他文献
谈到文天祥,宋理宗曾有过这样高度的评价——“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诚然,作为一个以一身浩然正气彪炳千秋的傲骨之人,文天祥是汗青史册中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我们从他的身上汲取了太多正气,太多铮铮铁骨,他如同一朵清雅高洁的青莲,给我们以润物无声的心灵滋养。  散尽家资充军费  《宋史·文天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身为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捧着诏书
期刊
文天祥生活在南宋王朝风雨飘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激烈复杂的时代,自小仰慕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前代名臣的功绩文章,及其“忠”之高德,立志要名列其中。初师从“清文粹德”的儒者曾凤,在抗元战争爆发之后,曾凤一家俱死于战乱,文天祥触动极大,写下悲切祭文。20岁时,文天祥以廉试榜首之名进入白鹭州书院深造,就学于当世名儒欧阳守道。欧阳守道德高如沐,学识精深,以处子之心治学,待学生如己出,且忧国忧民,主张
期刊
长安,一个光耀古典的地名,一个中华民族在复兴的过程中必须屡屡念及的“音符”,一个意象万千的城市,一个历史的最宏大的存在,一个盛世情结的绝佳参照物,一个色彩斑斓、狂飙突进的动感时代。是的,今天的西安,隋唐的长安城,其风物景色究竟什么模样,且看唐代那些诗歌大佬们留下的“第一手资料”。  初唐卢照邻有一首《长安古意》,起首就把人镇住:长安的“帝国”大道与“狭斜”的胡同纵横交错,青牛、白马、七香车塞满街衢
期刊
游刃  我上大学时,同室的女孩画画,每天捧着《芥子园画谱》。我便随手翻,看到李渔二字,又看到他的书《闲情偶寄》。  我那时尚年少,只喜欢西方哲学和看不懂的艺术,翻了翻,只觉是春花秋月、吃喝玩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轰轰烈烈的时代,社会和人心都是热的,我们还用手写信,还坐绿皮火车千里万里去看一个人,还那么坚信诗和远方。  忽然人至中年,忽然到今日。扑面而来的是种种应接不暇的相亲节目、极度娱乐化节目…
期刊
远古,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称为“乐舞”。这些乐舞与先民们的日常生活、战争等多方面有关。在乐舞的艺术长河中,汉朝的乐舞以清新、苍劲、壮美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在歷经春秋战国的纷争之后,汉朝的乐舞以热烈的姿态,展示了泱泱风采。  汉:清新苍劲,泱泱风采  和先秦乐舞的雍容典雅不同,汉朝长安的乐舞之风洋溢着豪放、质朴的艺术魅力,焕发出泱泱中华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之后的勃勃生机。汉朝时,中国传
期刊
编者按:在中国风盛行的今天,有一位设计师将古风元素化零为整,更好的融入当下时代,他的设计天分就如同他对艺术的热爱,天生而不造作,对于比例、色彩的掌控具有精致、高超的掌握技巧。他就是创立青岛木子壹麟服装设计有限公司的任立忠先生。通过与任立忠先生简洁的一问一答,我们能学习到的,不止是服饰之美、设计之辛,更重要的是那于实践中丝丝入扣的中国匠心……  名家简介:任立忠,199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想起多年前大家熟知的一则广告文案:“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如果我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原始社会,当黑夜降临,世间万物都隐匿在一片深沉的夜色中时,能让我们的先民感知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恐怕就只有声音了。所以我们也就能够十分理解东坡居士夜半乘兴泛舟时所发出的那句感慨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清风明月如果只有画面而缺少
期刊
又到农历八月十五钱江观潮时节,想起了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是写海宁潮奇观的词,酒泉子是词牌的名称。作者潘阆,北宋大名人氏,词风清新爽利,海宁潮也称钱江潮。  这首词可分四节。第一节,一二两句,以十分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万人观潮的风
期刊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贵族心态  《淇奥》中描述的男子自然是出身贵族,所以在生产力极其
期刊
白先勇青春版经典昆曲《牡丹亭》来本地文化中心演出,激动不能自抑的心持续到入场,杜丽娘从600年前的梦里款款行来,清秀婉丽之外,声腔更醉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书生小姐,梦中相会,衣饰华美,舞姿摇曳。那柳梦梅眼波流转、温情脉脉唤一声:“啊,zie zie——”姐姐二字,重叠于唇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