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之“怪现象”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档次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和弊端,课题研究“有形无神”,形同虚设,如果不加以改正,会滋生很多“后遗症”,必然对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怪现象”,略谈优化课题研究的一些看法。
  一、校长“真参与,假研究”
  当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题都是以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和第一负责人,校长担任课题研究总指挥,从组织课题组成员,统筹协调工作分工,再到筹划项目资金,为课题研究提供“后勤保障”,校长具有一般教师不具备的角色优势,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但实际上,校长“真参与,假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校长名义上是课题负责人,真正地投入实际过程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只搭台不唱戏”,他们大多数只出现在开题会和结题会上,大讲理论道理,喊口号,施压力,赶进度,几乎不参与课题研究实践,不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撰写相关论文,最后却拿着以自己主持的课题的结题证书装门面,打着“科研兴校”旗帜,当成提拔、晋升或者评选优秀校长的资本。自然,这种校长的工作是没有指导力的,更谈不上说服力,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虽然这样说,很多校长很不乐意听,但这种校长确实存在。我们要摒弃这种“真参与,假研究”的怪现象,希望校长要有担当意识,强化课题管理培训,全程关注参与课题研究,树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搭建课题交流学习平台,施展个人教育才华魅力,潜心投身于学校的教育科研,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引领和激励年轻教师,不仅能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还能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师“少数人干,多数人看”
  笔者曾经参与过一个省级课题,申报书上填写的课题成员达15人之多,这当中行政领导占几个名额,跟领导关系较好的教师再挤占一些名额,细数一下,“葫芦串”式的课题组真正在搞研究的也就3~5人,水平参差不齐,分工没有真正落实,呈现“多数人看,少数人干”的怪现象,工作很难有实质性进展。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认识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支撑力度不够,理论学习随意性大且不系统,缺乏课题意识和理性思考,对于研究中涉及的一些相关的理论术语不能做深刻理解和细致分析,遇到实际难题就避让退却敷衍了事。二是实践操作方面问题,一些教师把课题研究等同于领导听课评课、同事群体诊断、自我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等环节,一开始“轰轰烈烈”,慢慢的,一些教师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以各种理由为借口缺席教研活动,热劲全无。三是仅仅依靠课题组中有进取心的、热爱科研的小部分人撑起大旗,从课题选题论证、填写申报表、制订方案、问卷调查设计和评价量化、诊断课堂教学、查阅文献资料等,直至课题成果整理汇总、撰写结题论文等都一手操作,其他人只是象征性地上一堂观摩课或者到结题时提交一篇论文就算修成正果,最后照样也可在结题证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种“少数人干,多数人看”单兵作战式的课题研究,缺乏协作意识,少数教师忙忙碌碌,教研素养和专业得到提升,多数教师碌碌无为,挂空名坐享其成,终究是课题研究的“过客”,名不符实。因此,在课题组组建时,应严格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思想素质好、协作意识强、态度端正、乐思爱学、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的教师。也可以采用“竞聘上岗”制度,经过个人申报、理论考核、研前答辩等程序按要求组成课题组,能者上庸者下,分工合作优劣互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年轻教师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为课题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三、研究“重成果,轻过程”
  在一些区域教研交流过程中,看过很多学校的课题成果集,发现很多学校课题研究水货多干货少,看似外表华丽,实则内容虚华,粗制滥造,课题论证不到位、目的任务不明确、研究过程不规范、研究成果认定不清楚,经验成果不实践推广,实际上是“为课题而做课题”。“课题成果是个筐,只要相关都可往里装”,呈现出“前期申报高调、过程虎头蛇尾、课题成果一箩筐”的怪现象。正如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有课题没问题,有温度没深度”,很形象地指出了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的弊病。
  笔者所在学校曾承担过课题“新课程下农村普通中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课题成果几乎罗列了一个学年所有教研活动的材料,优质课比赛、实验教学交流周活动、教学设计、教师讲座、听评课记录、教师和学生获奖奖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内容,有的根本与课题研究本身无关,研究成果泛化,就像一盘教研“鸡肋”,食之无味。其次,课题本身研究范围过于广泛,有效教学是大课题,内容涵盖面广,研究层次较高,需要一个较长的研究过程和一定的研究时限。但是,该课题以一次优质课比赛和实验教学周作为研究背景,撰写一些质量不高的相关论文,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匆匆结题,研究过程是否真实有效不言而喻。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既要重视过程性实践研究,也要重视组织课题研究成果,有高质量的研究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数据,才会有高质量的课题成果。在选择课题时不要过大过泛,要考虑到: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什么样的课题是我们可以研究的?我们要怎么样开展课题研究?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研究过程中,要制定翔实的课题工作计划,细化课题研究内容,落实成员具体分工,按时间顺序开展研究工作,减少盲目性。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找准切入点和关键点,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得与失,防止迷路,少走弯路,按照既定的研究目标和路径实实在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呈现课题成果和形式时,要力求简洁精炼,切忌形式单一,又不能简单地把“沾点亲、带点故”的材料都往里凑。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最能反映课题成果的内容展现出来,努力在实践性案例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且有一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实现过程与成果的有机结合。   四、成果“少真实,多虚假”
  常态教学与课题研究“两张皮”,教学与教研相脱节,课题成果造假弊病已经影响着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违背了教育科研规律。在研究力量薄弱和研究能力不足时,很多教师忽略过程性研究的同时,只能在组织课题研究成果时花点工夫,抄袭拼凑,改头换面,偷梁换柱,伪造数据,形式主义的“伪教研”像瘟疫正在侵袭着中小学校园,腐蚀着教师的心灵。课题研究的功利性,决定着它并不是真正为了促进教学和教师发展,更多是为了学校名义和个人利益,造成一种“造假为荣、抄袭无罪”不良教研风气,对于年轻教师和学校发展极为不利,甚至有很大的反作用。课题研究是基于真实的最普通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状态,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回归课堂助力课堂,教师好教学生乐学,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助推学生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提质。这就要求上级科研机构要严格把关“严进严出”,在课题申报时必须严格审核申报材料,杜绝“滥竽充数”,选择质量较好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在结题时要“动真格”,制定规范严格的结题评审制度,要求学校提供真实的结题材料,严惩弄虚作假,对于不合格的课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合格就必须整改提高,不能让一些“水货”课题浑水摸鱼过关结题;在结题后要构建“求真课堂”,不能让课题成果“寿终正寝”,必须发挥课题成果正能量,及时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升华课题成果,让课题研究真正反哺学校教育教学。
  五、“众师之意不在研”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谈论:谁的课题快结题了,谁的课题是国家级的,什么级别的课题在职称评聘中可以加多少分等,课题研究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是不是每个教师都希望做课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当前,课题研究对于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又热衷于成为课题组的一员,常常为了一个课题组成员争得面红耳赤,有些教师之间还搞得矛盾重重,甚至“反目成仇”。为什么这么多教师热衷于搞课题研究呢?说实话,“众师之意不在研而在于职称”,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想做课题,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做课题是被“逼出来”的,这都是职称评聘惹的祸。课题研究在职称评聘和评先评优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很多教师关注和垂涎,参与课题的直接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职称评聘中捞得足够的分数,以便在职称评聘中占得先机。争取高职称是教师向前走的动力之一,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追求,这种追求是每个教师一直向往的,无可厚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本,不能把课题研究当作职称聘任的唯一目的,要把课题研究当作自己专业修炼的途径,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做课题,不管你有何目的,都应该摆正心态,撇去一点功利性,增加一点公利性,脚踏实地,从被动研究走向主动发展,立足于最真实的、最普通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状态,从课堂发现问题,从学生实际入手,从我们的教学困惑出发,找出影响教育教学的关键点作为我们的研究目标和方向,概括提炼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课改实践,全方位提升自我认识层次。
其他文献
9月上旬,正是生姜成熟的季节。在四川省泸县牛滩镇赵湾村的田间地头,姜农们正顶着秋阳忙着挖姜、剪枝、装筐和装车。由于拥有国家有机认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两个“国
同样是校长,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有的人举重若轻,显得一身的轻松;有的人则事无巨细,必当亲历亲为,整日被事务缠身,还埋怨下属不得力。著名的校长、局长———魏书生老师,可谓最懂得为官之道:凡是副局长能干的,他绝不插手;学生能做的,他也绝不越俎代庖。这样的结果是,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校长放手的结果是每位职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因此,他即使出差一个月,所有的工作也还是有条不紊。  前一段时间看
一、课堂导入活跃气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无论上什么课,其中课堂导入是绝对不能少的。在高中英语课上,我们也少不了必要的课堂导入,因为当教师用上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导入时,那么,此时学生才会在课堂的开始就注意本堂英语课了。那么怎样用课堂导入来活跃整个课堂呢?  如,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选择几首比较有激情的英文歌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英文歌,从而活跃一下整个课堂。如果学生能够唱这些歌,那么教师也可以鼓励学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云南天然橡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云南省天然橡胶产量已占中国天然橡胶产量的50%以上。然而,由于近年来国内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给云南橡胶产业的持续
<正>近20年来,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大量的是非线性的和远离平衡的,自然界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地球就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它
我国目前极少有高职院校开设钢琴调律专业,钢琴调律实训基地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获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致力于钢琴调律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正>今年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启动年。其中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要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和土地变更调查及重点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示范工程,进行城镇土地
【摘要】审美能力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音乐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教育渗透在点滴教学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音乐;审美;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接触,是学生走入音乐殿堂的第一步。学生能否欣赏到音乐的美妙,能否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是学
我局隶属于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事业费相对大幅度减少,由此,不得不面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随之管理工作也从
唐文超在云南省沾益区菱角乡经营着一个村淘点,他是阿里巴巴村淘合伙人,去年3月,他尝试通过网络代购农资。在1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村淘点就售出了300多吨尿素化肥。随着电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