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教学改革下高校英语能力培养目标,研究基于工具性需求的后续课程设置要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听、说、读、写、译等活动形式实施教学,对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教学改革;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
近年来,随着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外语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提升,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要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面对当前的这种迫切的英语学习需求,作为教育重要环节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其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之下,而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英语语教育战略,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外语工具性需求开设相应的后续课程。可是,我国高校多年来英语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实践活动都处于“重应试,轻需求”的状态,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面前的一个问题。
1 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调查结果分析
国内高校开设的涉及英语教育的课程可分为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分科英语、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双语课程和(非语言专业的)全英语课程六种类型[1]。以这样类型的后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后续课程教学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其次,授课采用的教材也无法做到统一使用某种教材,这导致无法与其他相关课程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另外,后续英语课程的设置大多没有以学生的工具性需求出发,也就无法为学生的求职考研提供帮助。
通过对国内高校的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最终目标可以主要归纳为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解英语世界文化和对外交往的需要这三个方面。而调查结果也反映学生修读后续课程的最终目的大部分是属于工具性需求,有这三方面需求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了66.3%、75.6%和59.6%。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的这些需求出发,通过综合调查与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对于目前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有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对他们的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希望能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另外,有较多的学生支持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和情景模拟授课方式,成功的后续课程设置应该是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学习外语的工具性需求,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与可理解性。
2 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的设置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方面的现状对给我们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启示,授课教师应该鼓励并帮助大学生将语言技能的学习、语言知识面的拓宽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几项有机结合起来[2],具体的设置要点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模拟现实中的各式活动场景、虚拟角色和假定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场景中的各个环节,完成英语后续课程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第二,通过举办英语辩论比赛、英语口语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为在校学生寻找校外实训基地强化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第三,从学生未来的择业和升学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自身的工具性需求来收集并选择合适自己的信息资料,通过开口练习、书写文章、英语思维等训练途径,完成“听、说、写”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工具性需求目标,也更能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发挥各方面的潜能。
第四,根据学生的工具性需求,开设个性化的选修系列后续课程的同时,考核评估体系也应该也应有所转变,更加突出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以此来实现工具性需求体系下的英语学习。
第五,课程设置应该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点,充分利用便捷高效的网络资源和丰富的视听多媒体资料,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六,授课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融入“听、说、读、写、译”的活动元素,也就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3],这样就做到“既涉及各个方面,又有所侧重”。
第七,后续课程的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稳定的后续课程英语教师队伍,保证课程开设的常规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师生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小结
总之,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英语文化修养,辅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求学与求职理想。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的实施需要各教育单位建立功能健全的后续教学管理配套体系,这其中应该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测试、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配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些将是教育工作者未来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武林.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研究(一)——学术英语[J]. 外语研究,2011(5):15-16.
[2] 杨秋喜. 输出驱动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188.
[3] 陈文凯.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3):121.
关键词:教学改革;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
近年来,随着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外语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提升,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要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面对当前的这种迫切的英语学习需求,作为教育重要环节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其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之下,而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英语语教育战略,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外语工具性需求开设相应的后续课程。可是,我国高校多年来英语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实践活动都处于“重应试,轻需求”的状态,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面前的一个问题。
1 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调查结果分析
国内高校开设的涉及英语教育的课程可分为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分科英语、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双语课程和(非语言专业的)全英语课程六种类型[1]。以这样类型的后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后续课程教学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其次,授课采用的教材也无法做到统一使用某种教材,这导致无法与其他相关课程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另外,后续英语课程的设置大多没有以学生的工具性需求出发,也就无法为学生的求职考研提供帮助。
通过对国内高校的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最终目标可以主要归纳为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解英语世界文化和对外交往的需要这三个方面。而调查结果也反映学生修读后续课程的最终目的大部分是属于工具性需求,有这三方面需求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了66.3%、75.6%和59.6%。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的这些需求出发,通过综合调查与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对于目前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有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对他们的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希望能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另外,有较多的学生支持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和情景模拟授课方式,成功的后续课程设置应该是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学习外语的工具性需求,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与可理解性。
2 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的设置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方面的现状对给我们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启示,授课教师应该鼓励并帮助大学生将语言技能的学习、语言知识面的拓宽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几项有机结合起来[2],具体的设置要点为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模拟现实中的各式活动场景、虚拟角色和假定任务,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场景中的各个环节,完成英语后续课程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第二,通过举办英语辩论比赛、英语口语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为在校学生寻找校外实训基地强化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第三,从学生未来的择业和升学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自身的工具性需求来收集并选择合适自己的信息资料,通过开口练习、书写文章、英语思维等训练途径,完成“听、说、写”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工具性需求目标,也更能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发挥各方面的潜能。
第四,根据学生的工具性需求,开设个性化的选修系列后续课程的同时,考核评估体系也应该也应有所转变,更加突出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以此来实现工具性需求体系下的英语学习。
第五,课程设置应该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点,充分利用便捷高效的网络资源和丰富的视听多媒体资料,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六,授课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融入“听、说、读、写、译”的活动元素,也就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3],这样就做到“既涉及各个方面,又有所侧重”。
第七,后续课程的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稳定的后续课程英语教师队伍,保证课程开设的常规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师生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小结
总之,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英语文化修养,辅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求学与求职理想。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后续课程的实施需要各教育单位建立功能健全的后续教学管理配套体系,这其中应该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测试、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配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些将是教育工作者未来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武林.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研究(一)——学术英语[J]. 外语研究,2011(5):15-16.
[2] 杨秋喜. 输出驱动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188.
[3] 陈文凯.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