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奔波穿梭在魔都的大街小巷,不知你是否留意过路边的行道树?信步闲游于魔都的城市公园,不知你是否仔细观察过小树林中的一草一木?或许你知道它们的名字——香樟、梧桐、樱花、海棠、银杏、玉兰、紫叶李、桂树、石楠、八角金盘……但你知道这其中,哪些是上海的本土植物,哪些又是“外来客”吗?
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助理研究员汪远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原生植物与本地生态息息相关,本乡本土的树种成活率高,还能和当地其他动植物共生,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都市化进程中,上海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植物种类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根据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2012年的调查表明,上海原生植物中约有290种分布范围极小、数量稀少的植物很可能已经消失。而外来植物种类(不包括引种栽培)却不断增加。
越来越少的“原住民”
汪远所在的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承担了《上海数字植物志》及《上海植物系列专著研究》课题。课题组将上海市行政区范围内的17个区县(原先)划分为约320个5公里×5公里的样方网格,详细调查每个网格中的植物种类,从2010年开始历时四年,最终完成了对上海植物本底资料的全面普查。
汪远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能够详细掌握上海的植物资源,更好地保护物种多样性,确保种质资源研究、储备与开发,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科教兴市”的实施。
不过,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原生植物共有842种,相对华东其他地区种类十分贫乏。其中禾本科植物最多,其次是莎草科、菊科。
所谓原生植物,就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群,可以看作是魔都植物界的“原住民”。也许它们没有法国梧桐高大繁茂,没有日本樱花绚烂夺目,但在汪远看来,原生植物是上海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汪远告诉记者,上海自然植被十分稀少,原生林地植被仅存于佘山、天马山、大金山岛等残丘及岩岛上,这些地区的原生植物种类约占上海全部原生植物的2/3。而沿海滩涂、湖泊湿地及沟渠两岸构成了上海的水生及湿生植被。
但上海植物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以佘山为例,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利用,佘山地区人工林已占主体,其原有的天然苦槠林也变成白栎和苦槠混交的常绿落叶阔叶林,次生性质十分明显,植物种类明显减少。统计显示,20世纪50年代末,佘山有大约655种种子植物,至80年代中期减少至535种,到90年代仅254种仍可见到。
而大金山岛由于远离海岸,保护相对较好,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是上海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中亚热带的成分比佘山地区丰富。
防治外来“入侵者”
与原生植物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的外来植物较为丰富,占植物总数的30%,远高于其他省份,有多重因素共同促成——比如上海面积小、成陆时间短、原生植物少;开发早且开发面积大;通商早、交通运输发达;引种植物时间早、引种植物种类多;人类活动干扰大等等。
“首先是外来栽培植物,即我们常见的绿化植物。如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公园、绿地,人为有意进行栽培引种的绿化树种。其中,常見的绿化栽培植物在1000种左右,如悬铃木(法桐)、水杉、银杏、榉树等。马路、绿地、公园都可以看到,适合全上海范围内种植。”汪远告诉记者,“其次是外来逸生植物,本来在上海并没有,通过各种途径来到上海后,产生了居群,可以安家落户的植物。它们大概有300多种,并没有危害,而大部分的种类比较少,个别地方才有。”
据了解,上海357种外来植物中有203种为国产植物,其中有133种植物自然分布于邻省江苏、浙江。而154种非国产植物中,美洲来源种类比例也非常高,104种植物原分布于美洲,其中88种为美洲特有。
同时,上海市区外来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种类最丰富的是原闸北区、徐汇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郊区中松江区外来植物种类较多。汪远分析道,造成这四个区外来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十分明显,与交通运输和植物引种密切相关。
还有一类就是外来入侵植物,它们对本地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其实,有些外来入侵植物,原本是人为有意引入的。但由于它们繁殖力比较强,就造成了不受控制的扩张。”汪远表示,这些植物數量太大,种群太多,目前只能通过每年的清理,保证一些重要的地方不被占领。
据悉,对已经入侵的物种,目前主要采取多种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对于传入不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种,采取人工拔除或利用化学药品清除等方法进行防治;对于入侵比较严重的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天敌或者竞争力强的原生植物进行替代,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体系来有效防治入侵植物;同时,密切关注货运中心及植物引种频繁的地方,一旦发现有潜在入侵植物,及时清除。
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助理研究员汪远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原生植物与本地生态息息相关,本乡本土的树种成活率高,还能和当地其他动植物共生,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都市化进程中,上海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植物种类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根据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2012年的调查表明,上海原生植物中约有290种分布范围极小、数量稀少的植物很可能已经消失。而外来植物种类(不包括引种栽培)却不断增加。
越来越少的“原住民”
汪远所在的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承担了《上海数字植物志》及《上海植物系列专著研究》课题。课题组将上海市行政区范围内的17个区县(原先)划分为约320个5公里×5公里的样方网格,详细调查每个网格中的植物种类,从2010年开始历时四年,最终完成了对上海植物本底资料的全面普查。
汪远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能够详细掌握上海的植物资源,更好地保护物种多样性,确保种质资源研究、储备与开发,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科教兴市”的实施。
不过,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原生植物共有842种,相对华东其他地区种类十分贫乏。其中禾本科植物最多,其次是莎草科、菊科。
所谓原生植物,就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群,可以看作是魔都植物界的“原住民”。也许它们没有法国梧桐高大繁茂,没有日本樱花绚烂夺目,但在汪远看来,原生植物是上海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汪远告诉记者,上海自然植被十分稀少,原生林地植被仅存于佘山、天马山、大金山岛等残丘及岩岛上,这些地区的原生植物种类约占上海全部原生植物的2/3。而沿海滩涂、湖泊湿地及沟渠两岸构成了上海的水生及湿生植被。
但上海植物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以佘山为例,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利用,佘山地区人工林已占主体,其原有的天然苦槠林也变成白栎和苦槠混交的常绿落叶阔叶林,次生性质十分明显,植物种类明显减少。统计显示,20世纪50年代末,佘山有大约655种种子植物,至80年代中期减少至535种,到90年代仅254种仍可见到。
而大金山岛由于远离海岸,保护相对较好,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是上海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中亚热带的成分比佘山地区丰富。
防治外来“入侵者”
与原生植物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的外来植物较为丰富,占植物总数的30%,远高于其他省份,有多重因素共同促成——比如上海面积小、成陆时间短、原生植物少;开发早且开发面积大;通商早、交通运输发达;引种植物时间早、引种植物种类多;人类活动干扰大等等。
“首先是外来栽培植物,即我们常见的绿化植物。如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公园、绿地,人为有意进行栽培引种的绿化树种。其中,常見的绿化栽培植物在1000种左右,如悬铃木(法桐)、水杉、银杏、榉树等。马路、绿地、公园都可以看到,适合全上海范围内种植。”汪远告诉记者,“其次是外来逸生植物,本来在上海并没有,通过各种途径来到上海后,产生了居群,可以安家落户的植物。它们大概有300多种,并没有危害,而大部分的种类比较少,个别地方才有。”
据了解,上海357种外来植物中有203种为国产植物,其中有133种植物自然分布于邻省江苏、浙江。而154种非国产植物中,美洲来源种类比例也非常高,104种植物原分布于美洲,其中88种为美洲特有。
同时,上海市区外来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种类最丰富的是原闸北区、徐汇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郊区中松江区外来植物种类较多。汪远分析道,造成这四个区外来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十分明显,与交通运输和植物引种密切相关。
还有一类就是外来入侵植物,它们对本地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其实,有些外来入侵植物,原本是人为有意引入的。但由于它们繁殖力比较强,就造成了不受控制的扩张。”汪远表示,这些植物數量太大,种群太多,目前只能通过每年的清理,保证一些重要的地方不被占领。
据悉,对已经入侵的物种,目前主要采取多种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对于传入不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种,采取人工拔除或利用化学药品清除等方法进行防治;对于入侵比较严重的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天敌或者竞争力强的原生植物进行替代,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体系来有效防治入侵植物;同时,密切关注货运中心及植物引种频繁的地方,一旦发现有潜在入侵植物,及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