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orld环球
2006年2月14日,在浪漫的情人节这一天,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馆中上演了一幕浪漫舞剧。在经典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的伴奏下,俄罗斯著名花样滑冰双人滑组合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以一套完美的动作,成功演绎了现代版的冰上恋歌,以204.48分的成绩获得冬奥会双人滑的金牌,从而延续了前苏联及俄罗斯在奥运会双人滑项目上自1962年冬奥会以来的不败历史。
圣彼得堡·寻梦
两人最初的配对在1996年。之前,两人都是单人滑选手。托特米安尼娜1981年出生在俄罗斯彼尔姆市,4岁时,被妈妈领进了滑冰馆。小女孩自幼志向高远;6岁时,站着凳子才颤悠悠够到镜子的她经常会对着镜子喃喃自语,妈妈仔细一听,才知道,女儿是在说“托特米安尼娜——世界冠军”。
马里宁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伏尔加格勒,这个二战时的英雄城市孕育了伊辛巴耶娃、普鲁申科等一批体育英雄。1995年,在彼尔姆举行的一次被称为“诞生希望之星”的滑冰比赛上,普鲁申科获得了单人滑的冠军,而马里宁获得了第三名。让人眼前一亮的马里宁被知名教练巴甫洛娃看中,这意味着马里宁的世界冠军之路从此开始。
而那时,在单人滑上成绩平平的托特米安尼娜正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滑下去。
就在托特米安尼娜很灰心时,巴甫洛娃给了她事业上的希望。“巴甫洛娃建议我改双人滑,说有一个小男孩已经在圣彼得堡等我。我说,那就试一试吧。”托特米安尼娜回忆当时。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托特米安尼娜母女俩和马里宁来到俄罗斯的艺术之都圣彼得堡。这里有久负盛名的圣彼得堡冰上运动学校,以及滑出过别列日娜娅、希哈鲁利泽等众多世界冠军的“周年”滑冰馆。然而,等待他们的不仅是寻梦的快乐。“当时听说要去彼得堡,我和托特米安尼娜就想着要去征服世界了。来了之后才知道现实的残酷.可是那时我们已经没有退路。”马里宁感叹当时的艰辛。
为了省钱,三人挤在租来的一居室里。母亲每天陪着孩子们去训练,一天来回挤公车就要花去三个小时,回来的路上要买菜、回家做饭,此外,还得抽时间交水电煤气费。偶尔充当一回电工、水工……难怪说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托特米安尼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妈妈。
1999年,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进入了俄罗斯国家队,两人终于有机会圆自己的世界冠军之梦。然而,命运似乎就是要捉弄人。
生活的艰苦、训练的枯燥以及连续几年成绩平平使得心高气傲的他们开始互相埋怨,“在萨马拉集训时的一节训练课,我练习原地拽着她转圈的一个动作,托特米安尼娜手上力量不足,为了不让她甩出去,我紧紧地捏着她的指关节,而她却以为我是故意弄痛她,反过来竟报复式地抓我。”马里宁回忆。
不但两人之间有了摩擦,他们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的教练。
那时,在教练手下还训练着另外一对世锦赛冠军选手。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嫌教练关注自己太少,听不进他们的意见,所以他们的水平迟迟不能有质的提高。两人私下找到另外一位教练莫斯科维娜,但是遭到了拒绝,那时的莫斯科维娜正全力打造未来的奥运及世界冠军组合别列日娜娅及希哈鲁利泽,而她的弟子也因担心教练分心而反对招入托特米安尼娜及马里宁。
两人不得已重回巴甫洛娃门下。然而,师徒间变得没有话语:教练把训练内容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任何交代;而两人也不主动询问,照着练完就回家,天天如此。和教练没有沟通和交流,两人的心情跌落到了极点。
芝加哥·漂泊
糟糕的状况持续了一年。就在两人心灰意冷时,远在芝加哥的1982年萨拉热窝冬奥会冠军瓦西里耶夫出现了。2001年新年伊始,瓦西里耶夫回到圣彼得堡祝贺自己的老师莫斯科维娜的生日,老师建议弟子收下困境中的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瓦西里耶夫没有拒绝,两人也没有犹豫,2001年3月,两人登上了赴美国的飞机。
新的困难接踵而至,必须学习语言和驾驶汽车。“当教练让我坐到方向盘后面时,我甚至都不知道从哪边上去。没有时间上英语学习班,我们只能自学。为了考到驾照必须读懂交通规则,我们只好在词典里一个个找单词。”托特米安尼娜回忆。
刚到美国,两人没有朋友,带来的盘缠也很快没有了。两人想回国,可又不敢,因为那里的人们正谴责他们背叛师傅。
好在经过在圣彼得堡的磨练,年轻人已经学会了坚强和自立。“我们来美国不是为了看好莱坞。在美国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跑得越快.头越晕。但一旦你停下来,可能就会完全晕倒,我们必须勇往直前。”
和新的教练一起,他们的事业逐步走向辉煌,从2002年开始,两人开始垄断全俄锦标赛和欧锦赛冠军,2004年和2005年更是蝉联世锦赛冠军。
“我们很幸运找到了一个信赖我们和我们信赖的人,在瓦西里耶夫的手下我们成了真正的冠军。”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真诚地感谢帮他们实现所有儿时梦想的这位教练。
匹兹堡·浩劫
老天似乎在故意考验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的毅力,在顶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波折后,一次史无前例的灾难又悄无声息地来了……
2004年10月30日,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国际花样滑冰大奖赛上,马里宁单手托着托特米安尼娜在冰面上单腿高速滑行。突然间惊险的一幕出现了:马里宁身体失去平衡,双腿跪着摔倒在冰面,瞬间,托特米安尼娜从近两米的高空高速地甩了出去,根本来不及反应,整个身体几乎半倒立着落地,只听到“砰”一声,托特米安尼娜的前脑门重重地磕在远处硬硬的冰面上,整个人马上失去了知觉。
全场惊呆……
现场居然没有急救车。全场默然,大家都在为托特米安尼娜祈祷。半个小时过去,急救车总算赶到,托特米安尼朔日被送进医院。她醒来时,看着吊瓶和夹板,第一句话竟然问教练什么时候出发参加下一站大奖赛,在场的人惊讶于这个女孩的毅力。
但如此严重的意外可能会让托特米安尼娜从此告别冰坛。沉重的负罪感让马里宁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也让他想过放弃心爱的冰刀。为了摆脱痛苦,他把十字架挂在所有的地方,心中默默地忏悔。让他感到宽慰的是,在这个时候,托特米安尼娜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为了共同的目标,两个坚强的人默默地达成了一致——不能放弃。获得奥运冠军是每一个运动员最崇高的梦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做出了勇敢而正确的选择。
为了克服心理阴影,他们从俄罗斯请来了一名心理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和教练制定了新的恢复训练计划:先从最简单的滑行、转体等基本动作开始,逐步恢复信心和感觉后,再去练那梦魇般的托举动作。
没有人能够想象过程的艰难。“本来前
2006年2月14日,在浪漫的情人节这一天,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馆中上演了一幕浪漫舞剧。在经典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的伴奏下,俄罗斯著名花样滑冰双人滑组合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以一套完美的动作,成功演绎了现代版的冰上恋歌,以204.48分的成绩获得冬奥会双人滑的金牌,从而延续了前苏联及俄罗斯在奥运会双人滑项目上自1962年冬奥会以来的不败历史。
圣彼得堡·寻梦
两人最初的配对在1996年。之前,两人都是单人滑选手。托特米安尼娜1981年出生在俄罗斯彼尔姆市,4岁时,被妈妈领进了滑冰馆。小女孩自幼志向高远;6岁时,站着凳子才颤悠悠够到镜子的她经常会对着镜子喃喃自语,妈妈仔细一听,才知道,女儿是在说“托特米安尼娜——世界冠军”。
马里宁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伏尔加格勒,这个二战时的英雄城市孕育了伊辛巴耶娃、普鲁申科等一批体育英雄。1995年,在彼尔姆举行的一次被称为“诞生希望之星”的滑冰比赛上,普鲁申科获得了单人滑的冠军,而马里宁获得了第三名。让人眼前一亮的马里宁被知名教练巴甫洛娃看中,这意味着马里宁的世界冠军之路从此开始。
而那时,在单人滑上成绩平平的托特米安尼娜正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滑下去。
就在托特米安尼娜很灰心时,巴甫洛娃给了她事业上的希望。“巴甫洛娃建议我改双人滑,说有一个小男孩已经在圣彼得堡等我。我说,那就试一试吧。”托特米安尼娜回忆当时。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托特米安尼娜母女俩和马里宁来到俄罗斯的艺术之都圣彼得堡。这里有久负盛名的圣彼得堡冰上运动学校,以及滑出过别列日娜娅、希哈鲁利泽等众多世界冠军的“周年”滑冰馆。然而,等待他们的不仅是寻梦的快乐。“当时听说要去彼得堡,我和托特米安尼娜就想着要去征服世界了。来了之后才知道现实的残酷.可是那时我们已经没有退路。”马里宁感叹当时的艰辛。
为了省钱,三人挤在租来的一居室里。母亲每天陪着孩子们去训练,一天来回挤公车就要花去三个小时,回来的路上要买菜、回家做饭,此外,还得抽时间交水电煤气费。偶尔充当一回电工、水工……难怪说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托特米安尼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妈妈。
1999年,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进入了俄罗斯国家队,两人终于有机会圆自己的世界冠军之梦。然而,命运似乎就是要捉弄人。
生活的艰苦、训练的枯燥以及连续几年成绩平平使得心高气傲的他们开始互相埋怨,“在萨马拉集训时的一节训练课,我练习原地拽着她转圈的一个动作,托特米安尼娜手上力量不足,为了不让她甩出去,我紧紧地捏着她的指关节,而她却以为我是故意弄痛她,反过来竟报复式地抓我。”马里宁回忆。
不但两人之间有了摩擦,他们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的教练。
那时,在教练手下还训练着另外一对世锦赛冠军选手。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嫌教练关注自己太少,听不进他们的意见,所以他们的水平迟迟不能有质的提高。两人私下找到另外一位教练莫斯科维娜,但是遭到了拒绝,那时的莫斯科维娜正全力打造未来的奥运及世界冠军组合别列日娜娅及希哈鲁利泽,而她的弟子也因担心教练分心而反对招入托特米安尼娜及马里宁。
两人不得已重回巴甫洛娃门下。然而,师徒间变得没有话语:教练把训练内容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任何交代;而两人也不主动询问,照着练完就回家,天天如此。和教练没有沟通和交流,两人的心情跌落到了极点。
芝加哥·漂泊
糟糕的状况持续了一年。就在两人心灰意冷时,远在芝加哥的1982年萨拉热窝冬奥会冠军瓦西里耶夫出现了。2001年新年伊始,瓦西里耶夫回到圣彼得堡祝贺自己的老师莫斯科维娜的生日,老师建议弟子收下困境中的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瓦西里耶夫没有拒绝,两人也没有犹豫,2001年3月,两人登上了赴美国的飞机。
新的困难接踵而至,必须学习语言和驾驶汽车。“当教练让我坐到方向盘后面时,我甚至都不知道从哪边上去。没有时间上英语学习班,我们只能自学。为了考到驾照必须读懂交通规则,我们只好在词典里一个个找单词。”托特米安尼娜回忆。
刚到美国,两人没有朋友,带来的盘缠也很快没有了。两人想回国,可又不敢,因为那里的人们正谴责他们背叛师傅。
好在经过在圣彼得堡的磨练,年轻人已经学会了坚强和自立。“我们来美国不是为了看好莱坞。在美国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跑得越快.头越晕。但一旦你停下来,可能就会完全晕倒,我们必须勇往直前。”
和新的教练一起,他们的事业逐步走向辉煌,从2002年开始,两人开始垄断全俄锦标赛和欧锦赛冠军,2004年和2005年更是蝉联世锦赛冠军。
“我们很幸运找到了一个信赖我们和我们信赖的人,在瓦西里耶夫的手下我们成了真正的冠军。”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真诚地感谢帮他们实现所有儿时梦想的这位教练。
匹兹堡·浩劫
老天似乎在故意考验托特米安尼娜和马里宁的毅力,在顶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波折后,一次史无前例的灾难又悄无声息地来了……
2004年10月30日,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国际花样滑冰大奖赛上,马里宁单手托着托特米安尼娜在冰面上单腿高速滑行。突然间惊险的一幕出现了:马里宁身体失去平衡,双腿跪着摔倒在冰面,瞬间,托特米安尼娜从近两米的高空高速地甩了出去,根本来不及反应,整个身体几乎半倒立着落地,只听到“砰”一声,托特米安尼娜的前脑门重重地磕在远处硬硬的冰面上,整个人马上失去了知觉。
全场惊呆……
现场居然没有急救车。全场默然,大家都在为托特米安尼娜祈祷。半个小时过去,急救车总算赶到,托特米安尼朔日被送进医院。她醒来时,看着吊瓶和夹板,第一句话竟然问教练什么时候出发参加下一站大奖赛,在场的人惊讶于这个女孩的毅力。
但如此严重的意外可能会让托特米安尼娜从此告别冰坛。沉重的负罪感让马里宁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也让他想过放弃心爱的冰刀。为了摆脱痛苦,他把十字架挂在所有的地方,心中默默地忏悔。让他感到宽慰的是,在这个时候,托特米安尼娜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为了共同的目标,两个坚强的人默默地达成了一致——不能放弃。获得奥运冠军是每一个运动员最崇高的梦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做出了勇敢而正确的选择。
为了克服心理阴影,他们从俄罗斯请来了一名心理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和教练制定了新的恢复训练计划:先从最简单的滑行、转体等基本动作开始,逐步恢复信心和感觉后,再去练那梦魇般的托举动作。
没有人能够想象过程的艰难。“本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