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炼,教学结构基本是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缺乏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等。
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下列問题:
1.对化学学科缺乏认知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迫于升学或毕业的需要,才觉得应该学好化学。
2.学生学习化学时,消极情绪比较明显;成功体验少,失败体验多;心理焦虑较严重,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
3.学生学习化学时,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不能专心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极少独立思考。表现在: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纠错等几个环节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识记,表现出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倾向;在综合性问题面前缺乏有效思考,不善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流于表面,不善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4.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或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缺乏真正的理解;不能正确再现所学知识,不能及时补缺补漏。
5.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的制约,一个班集体、一个家庭、教师的态度、家长的态度都会对学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高效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具学科特色,更加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探讨不同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比如现代教育思想与优秀传统经验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3.构建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与学模式。在准确理解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移植、整合、改进、优化等,形成个性鲜明的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4.以高中化学课堂教与学有效性为中心,积极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
三、探寻高效的课堂教学流程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对比教学效果,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出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预研讲练”教学流程。
1.模式简介。
以预习、研讨、讲评、强化训练为主线,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体,点拨互动为指导思想,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四个“第一”的生本理念。
2.模式的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预习。
预习内容上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案,进行一课时或一小节的预习;二是阅读教村;三是尝试做教材后面所附的习题。此项工作一般要求课外完成。
预习要求是“读、划、写、记、填”。读就是要阅读教材,尽量把教材读懂,归纳核心内容。划就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教材中打点点、画横线。写就是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想法、疑点在相应的地方写出来,提前找到自己想不通、不理解的地方。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等多记几遍,尽量提前记下来。填就是尽可能的用默写的方式完成学案的填写,尝试完成教材所附的习题。
第二阶段:研讨。
研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讨论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预习过程的疑问;二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的素材。这种讨论可以是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知识的深化、理解、应用。
讨论的教学步骤是:第一步提出问题,由学生个人提出或学习小组共同提出,也可是教师以学习素材的方式提出,或学生先提出教师后补充和深化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往往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学识水平的限制或表达能力的限制,或提不出什么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深刻甚至幼稚。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这要一个培养的过程,所以在开始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要打击学生提问题的勇气与信心。第二步分组讨论,一般前后左右四至六位同学为一组,并推选一位组长。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的讨论,讨论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如问题较多,老师可把问题分解下去,每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三步集中讨论,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就本组讨论的结果发表自己的或组内的形成见解,教师随时加以引导。第四步实验论证,有些问题能通过实验进行直观的验证,则这些问题最好用实验论证的方式来解决。有条件时,进行小组实验,若条件不允许,则由老师演练。
第三阶段:讲评。
讲评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其实施的方法是: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就本组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或小组的看法,老师从旁引领。当一个问题得以解决后,由全班同学生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提炼,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第四阶段:强化训练。
强化练习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要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选编训练题是关键。我们的做法是组织备课组老师齐动手,精选试题,编印成课时练习。所选训练题必须具有明确的训练意图。既要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紧扣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离开实质性内容去考查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又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训练题的选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论是阐述知识内容、实验结果、方式方法,都应以科学为依据、教材为依据。不能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化学用语符号规范,事实、数据真实、确切,答案明了。所选题目应注重以事实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选编的训练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既要面向学生全体,又要照顾差、中、优生,选编基本题、中等题、提高题。综合题,设计问题有梯度。
这种教学模式是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改进,也吸取了实验学生好的意见及建议。虽然在运行上还有些环节有待提高,老师的工作量有些偏大,开始时课堂效率感觉并不高。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后期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炼,教学结构基本是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缺乏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等。
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下列問题:
1.对化学学科缺乏认知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迫于升学或毕业的需要,才觉得应该学好化学。
2.学生学习化学时,消极情绪比较明显;成功体验少,失败体验多;心理焦虑较严重,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
3.学生学习化学时,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不能专心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极少独立思考。表现在: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纠错等几个环节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识记,表现出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倾向;在综合性问题面前缺乏有效思考,不善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流于表面,不善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4.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或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缺乏真正的理解;不能正确再现所学知识,不能及时补缺补漏。
5.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的制约,一个班集体、一个家庭、教师的态度、家长的态度都会对学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高效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具学科特色,更加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探讨不同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比如现代教育思想与优秀传统经验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3.构建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与学模式。在准确理解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移植、整合、改进、优化等,形成个性鲜明的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4.以高中化学课堂教与学有效性为中心,积极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
三、探寻高效的课堂教学流程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对比教学效果,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出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预研讲练”教学流程。
1.模式简介。
以预习、研讨、讲评、强化训练为主线,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体,点拨互动为指导思想,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四个“第一”的生本理念。
2.模式的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预习。
预习内容上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案,进行一课时或一小节的预习;二是阅读教村;三是尝试做教材后面所附的习题。此项工作一般要求课外完成。
预习要求是“读、划、写、记、填”。读就是要阅读教材,尽量把教材读懂,归纳核心内容。划就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教材中打点点、画横线。写就是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想法、疑点在相应的地方写出来,提前找到自己想不通、不理解的地方。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等多记几遍,尽量提前记下来。填就是尽可能的用默写的方式完成学案的填写,尝试完成教材所附的习题。
第二阶段:研讨。
研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讨论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预习过程的疑问;二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的素材。这种讨论可以是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知识的深化、理解、应用。
讨论的教学步骤是:第一步提出问题,由学生个人提出或学习小组共同提出,也可是教师以学习素材的方式提出,或学生先提出教师后补充和深化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往往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学识水平的限制或表达能力的限制,或提不出什么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深刻甚至幼稚。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这要一个培养的过程,所以在开始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要打击学生提问题的勇气与信心。第二步分组讨论,一般前后左右四至六位同学为一组,并推选一位组长。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的讨论,讨论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如问题较多,老师可把问题分解下去,每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三步集中讨论,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就本组讨论的结果发表自己的或组内的形成见解,教师随时加以引导。第四步实验论证,有些问题能通过实验进行直观的验证,则这些问题最好用实验论证的方式来解决。有条件时,进行小组实验,若条件不允许,则由老师演练。
第三阶段:讲评。
讲评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其实施的方法是: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就本组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或小组的看法,老师从旁引领。当一个问题得以解决后,由全班同学生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提炼,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第四阶段:强化训练。
强化练习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要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选编训练题是关键。我们的做法是组织备课组老师齐动手,精选试题,编印成课时练习。所选训练题必须具有明确的训练意图。既要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紧扣课程标准,紧扣教材,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离开实质性内容去考查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又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训练题的选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论是阐述知识内容、实验结果、方式方法,都应以科学为依据、教材为依据。不能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化学用语符号规范,事实、数据真实、确切,答案明了。所选题目应注重以事实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选编的训练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既要面向学生全体,又要照顾差、中、优生,选编基本题、中等题、提高题。综合题,设计问题有梯度。
这种教学模式是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改进,也吸取了实验学生好的意见及建议。虽然在运行上还有些环节有待提高,老师的工作量有些偏大,开始时课堂效率感觉并不高。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后期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