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命题立意的规律与特点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试题以知识的主干化、网络化为主体,更加注重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试题的基础性。课程标准政治科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试卷的命题范围涉及得知识内容多,考查面广。因而试题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必然着重考查主干知识,突出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区分度高不等于试题就一定难,如果试题过难,恰恰没有了区分度。注重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能根据材料和设问跨章节地灵活调用“知识库”中的储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知识点,生成符合要求的答案。因此,试题的基础性也不等于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点。
  二、通过“创设情境”命题
  这里的“情境”,是指环境、场面、场景等。所谓“情境创设”,就是在题干中通过图画、典故、寓言等形式,创设一个具体的话语情境,然后围绕这个具体的情境创设试题,也称之为“情境创设”(参见《谈政治理论命题中情境创设型题目的应用》作者姚刚,教育部考试中心政治2处负责政治命题工作的学科秘书)。这是一种比较普遍而有效的命题方式,其优点在于形式比较灵活,能够覆盖较广的能力考查范围,问题指向明确,答案简洁并具有逻辑层次。
  情境创设型试题的基本要求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综合,充分利用材料所含有的实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引导考生运用有关的理论观点去识别和分析这些材料,进而回答从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情境创设是在明确考核知识点的前提下,立足于能力与素质考查而采取的命题技巧方面的新举措,从而在功能上优于传统试题。
  1.图像型试题。这是近几年来常见的一种题型。所谓图像型试题,是指把图画、漫画、地图等图像或以文字形式对图像进行描述作为题干的重要内容,然后就此向考生提出问题的试题。
  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从图像中直接引申出原理或概念,从而找到考查的知识点和答题线索。另一种是虽从图像中可受到某些启发和提示,但无法直接引申出概念和原理,而只能从题干中将文字加以提炼,找到该题的“题眼”,从而作出正确的答案。
  2.寓言典故型试题。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题型。该题型把寓言故事或历史典故作为题干的基本内容,用寓言和典故创设一个话语环境,然后就这一话语环境设置问题。
  对这类试题,考生除就题干中的寓言或典故展开想象、思索外,还应注意从题干中的文字,尤其是关键性的语句中寻找答题线索。
  三 、试题继续坚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高考政治试题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试卷把理论观点的考查寓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将继续保持选材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这种试题既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又是对生活、实践的指导和关照。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体现亲身体验的快乐。当然这种对生活的关注还表现在关注经济生活,关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
  1.日常生活型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是以自然科学和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题干,就此提出问题,要求从中体现有关的原理,这类试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重大社会现实型试题。所谓重大社会现实型试题,就是通过数字表格或文字,摆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实,有的甚至是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难点,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和说明,从而考查考生运用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题型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尖锐的现实性。
  四、试题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运用图表漫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设置新情境,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求真,即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文精神的本质在于求善,即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图表漫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设置新情境将抽象的理论观点寓于形象直观生动的图片之中,既减少了文字阅读量,又提供了丰富的试题信息。
  五、通过提问“对策”命题
  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提问对策命题。这类试题一般是通过引用材料或直接陈述,提出尖锐的国内国际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向考生提出的问题中,要求回答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和对策。这些措施、途径和对策,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需要考生临场发挥来作出回答。这种试题,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应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是难度较大、较高层次的考查。近年每年试卷中,均有一、二道大题,涉及提问对策的内容,占有相当比例的分数,考生对此均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应对这类试题呢?这是考生最为漠然的。因为书本上没有涉及回答此类试题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考生感到无从答起。其实这类试题答起来比较容易。这是因为,这样的试题对答案的要求相当宽松、自由,就是要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灵活,不强求与标准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给分。所以考生看到这种试题,不要过分紧张,注意围绕所提问题,从该试题的相关答案切中,顺蔓摸瓜,即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不要过多或过少,有三、五条即可。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高一年级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
期刊
升入高中阶段,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个新的起点,要想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现就如何解决学生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为难情绪,怕学数学的心理障碍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高中数学的误区   学习数学中往往有以下误区:(1)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2)认为数学抽象性较强,学起来枯燥乏味没有意思;(3)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4)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
期刊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
期刊
摘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魅力
期刊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1.在黑板上设立名人名言专栏,由学生根据学号轮流上来写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把他们推荐给大家。每天上语文课前,这个同学就领着大家念一下,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其他同学把这些记录在自己的摘记本上。当天的内容当天记,并且把他读熟,
期刊
对领导才能的大肆渲染经常会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学校领导当得成功与否是离不开地点、角色和资源这样的现实问题的。  2003年5月,乔治·布什总统健步走出机舱,来到亚伯拉罕·林肯号的甲板上宣布对伊战争结束,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肆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在一定的程度上歪曲了领导才能产生的真正原因。其实领导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而且常常受到有限的资源的制约。市区或者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教师、校长和管理者缺少总统那样
期刊
经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低头含胸、耸肩缩脖、走路摇摆等不良形体姿态的学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  1.学习负担重。由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背的书包较沉重,据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书包都重达5--6斤,学生整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行走,怎不变得腰背前倾呢;作业较多,学生长时间伏案书写,时间一长自然形成脊柱、头颈的变形和视力的下降。  2.生理成熟较早。现代的孩子,由
期刊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
期刊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开发时事、焦点等资源,巧妙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丰实教学内容,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挥史鉴功能,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热点”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里天马行空,关心时事,了解世界,敏锐地把握历史脉搏,形成历史使命感,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充实、更具魅力。  关键词:历史 教学 热点  一、巧引“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中学
期刊
一、语言的通俗、幽默化  只要做过信息技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涉及到概念或理论知识,学生的表情是茫然的,精神是散漫的,兴致是低落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一味追求科学的表述方式,学生对刚建立起来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殆尽。因此我认为要跨进理论和概念的门槛,应当在保证概念准确性的前提下寻找学生最容易接受(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在讲“认识信息世界”时,阐明“信息”的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