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就像一个巨大的冒险乐园,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变幻。
在大多数现代人的观念中,冬天是由晶莹的雪花、闪亮的圣诞树和新年的鞭炮声所构成的浪漫季节。然而,在前现代世界,由于居住条件简陋和获取燃料的技术(连煤炭都没有被开发利用)受限制,冬天是与严寒、饥饿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与浪漫根本沾不上边。那么,现代浪漫化的冬天是何时诞生,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现代的冬天大约是在1550-1850年定型的,在这段时期,物质条件的进步(玻璃、壁炉与煤炭开采相继出现)让冬天的严寒不再那么可怕,冬天的严寒被征服了。艺术家们也重新发现了冬天,他们的讴歌让冬天更加浪漫,人们也在冬天这个季节上投射自身的情感,或悲伤或欣喜,冬季的严寒成了被观赏的对象。而商业促销又让冬天成为最隆重的节日,宗教气息越来越淡薄、商业意味越来越浓郁的圣诞节把冬天带向了高潮。在这3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代的冬天成型。
玻璃窗与壁炉
玻璃窗对冬天至关重要。玻璃虽然早就发明了,但是早期都是人工吹制出来的,工人们只能吹出一个玻璃气泡,然后设法把这个气泡解剖开,把它展成一个平面。直到1894年能够制造平板玻璃的机械才面世,所以在早期窗玻璃是非常昂贵的。
1590年,英国的一位高级市政官员在遗嘱中把房子留给了妻子,而把窗玻璃留给了儿子,可见玻璃窗的珍贵。同时代欧洲大陆的城堡主人们,在出门时总是把窗户卸下来,以免被打碎。即使在大房子里,也只有特别重要的屋子才装上玻璃窗,而别的窗户通常使用百叶窗。除了教堂和少数富裕人家以外,在17世纪,欧洲大部分人家是没有玻璃窗的。18世纪的时候,大多数中产阶级家里才出现了玻璃窗。
另外一样至关重要的物品是壁炉,在壁炉发明之前,冬天总是折磨人的,寒冷总是侵入骨髓。老式的中世纪的炉子,只有炉子前面的一小块地方能够感受到暖意。家庭中虚弱的成员常常因为严寒而离世,就算那些特权阶层的人也难以幸免。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两端各有一个炉子,但是即使把它们搁在一起,也不能让这个大厅的一小部分温暖起来。1695年2月,路易十四和王后一起吃饭时,王后穿着皮草大衣,瑟瑟发抖,“国王桌子上的酒和水已经在玻璃杯里冻住了”。
一般来说,开放的火炉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朝各个方向散热,但是屋里也因此乌烟瘴气。这就需要一个烟囱,大约在1330年的时候,烟囱这个词才出现在英语里,是诺曼人将其引进英国的。烟囱的发明也加速了煤成为家庭取暖的燃料。
在使用煤炭取暖之前,人们用木头做燃料,大片原始森林因此被砍伐。在英国,这场砍伐运动的顶峰在18世纪初期到来,整个群岛的森林迅速退化。18世纪中期之后,煤炭开始被工业化大批量开采,燃料的价格下降了,而整个冬天的取暖花费——至少对中产阶级来说可以承受了。
艺术发现冬天
经济条件的改善带来了浪漫想象,冬天致命的寒冷和暗淡逐渐褪去。对于清教徒来说,夏天就像谎言,而冬天则是冷酷的真理;对于艺术家来说,自然界褪去它的外衣,让人可以自由地把幻想投射其上。于是冬天变成了一种景观,而且你还可以用火光、通红的脸颊等诗意的想象来幻想这个凛冽的季节。
这个寒冷的季节吸引了无数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的注意力。尼德蘭画家彼得·布鲁盖尔(1525-1569年)是冬天的第一个宣传员。《冬猎》(1565年)是他风景组画中最为著名的一幅,画中猎人和他们的猎犬驰骋在白雪覆盖的大地上,对冬季乐趣的享受是前所未有的。虽然18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的执牛耳者约翰逊博士依然把冬天称为暗淡的景观,但是英国诗人威廉·柯珀在1785年给朋友的信中说,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冬天火炉边的英国人更加温暖的造物了。
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774-1840年)一生钟情于描绘怪诞的雪景,这种痴迷源于他悲惨的遭遇——14岁的时候,他的弟弟在和他一起滑冰时掉进河里淹死了。同样痴迷于描画冬天的还有英国画家约瑟·透纳。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年)基于威廉·缪勒同名诗作创作的《冬之旅》,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作品,里面的每一曲调都是孤独而凄楚的。
总之,到了18世纪,艺术家们好像突然间发现,原来冬季比别的季节更加吸引人。这段时期正是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时代,由英国绅士发明的冬季运动后来传播到了全球各地。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要数滑冰了。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就是个滑冰高手,每年冬天湖区(英格兰西北部)结冰后,这里就变成了孩子和成年人感受冬天的游乐场。
冬季的娱乐在19世纪中期日益大众化,滑冰进入了大都市。19世纪60年代,在纽约,每个周六下午,中央公园里人山人海,到处是去滑冰或者观看滑冰的人。
就在屋内变得越来越暖和之时,人类也开始向极端寒冷的两极之地进发。大英帝国是建立在对热带地区的殖民基础之上的,而对极地的探索是与英勇无畏的男子气概联系起来,这正是英国人的追求。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沙克尔顿等人对极地的探索动机正是如此。20世纪初,英国、挪威两国探险家为了抢先到达南极点、争取“国家荣誉”而展开了激烈角逐。1912年1月17日,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向南极点进发。斯科特等5人拖着雪橇登上了比尔德莫尔冰川,跨越了南极高原,抵达南极点。然而到达后,让他们倍感挫败的是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率队已先于他们抵达南极点。更加悲剧的是,斯科特等人在回程途中相继死去,他们的遗体直到1912年11月才被搜索救援队发现。不过,征服两极的探险活动还是为冬季带来了别样的色彩。 圣诞节商业化
冬天的魅力在圣诞节达到顶峰。在欧洲,从公元354年开始在12月25日庆祝耶稣的生日,在此之前认为耶稣的生日是1月6日。12月25日这一天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基督教吸收了冬至节的传统和仪式,也达到了挤压和消灭异教的目的。而圣诞节标志性的角色——圣诞老人和圣诞树都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出现的。
1863年,创作了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标志(驴与大象)的美国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画出了圣诞老人这个最重要的圣诞标志。纳斯特出生于巴伐利亚,创作圣诞老人这一原型时,正供职于纽约的《哈泼斯周刊》。纳斯特的灵感,显然来自于自己关于圣·尼古拉斯的儿时记忆。圣·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纪的德国主教,为人善良慷慨。欧洲的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的传统是送礼物,所以这一新任的负责监督孩子们乖不乖的圣诞老人,也会向各地的乖孩子送玩具。纳斯特在他的圣诞画中还加入了德国民间故事中的角色,如小矮人,作为圣诞老人的忠实帮手,进一步丰富了圣诞老人的传说。
而圣诞节装饰圣诞树的传统也并不久远。最早的圣诞树出现在德国。1494年,斯特拉斯堡市的书记员记载说,当地的传统是新年的时候砍伐松枝带回家。16世纪的时候这一风俗流传颇广,甚至有砍光森林的架势,于是1554年,佛莱堡市禁止在圣诞节期间砍伐松枝。在此后三四百年的时间内,圣诞树只在德国才有。现在英语中圣诞树(Tannenbaum)这个词在德语里面就是枞树(冷杉)的意思。后来人们把圣诞树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很多天主教徒对圣诞树非常厌恶,在19世纪末期,很多人甚至把基督教称为枞树宗教。
19世纪中叶,圣诞树的传统开始从德国传播开来。因为德国出生的王子阿尔伯特后来成了英国国王,所以圣诞树来到了英国,即使有王室的帶头作用,圣诞树在英国也是一件新鲜事。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专门写文章惊叹德国的漂亮玩具——圣诞树,说它上上下下挂满了闪闪发光的小东西。在此之前狄更斯写了影响深远的鬼故事《圣诞颂歌》,里面有延续凯尔特人传统的冬青、常春藤和槲寄生,但是没有圣诞树的踪影。
19世纪中叶圣诞树随着德国移民来到了美国。美国大众以巨大的热情接受了圣诞树。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圣诞树传播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地方。
有关圣诞节的种种童话,都令这个在每年岁末登场的节日独具浪漫气氛。精心装点的圣诞树、平安夜闪耀的灯光以及圣诞树下的礼物,这样的节日景象确实在冬日里带给了人们温馨和美好。
掠夺冬季
大多数人都把冬天看作四季轮回中的自然环节,但我们观念里的冬天是分时间和空间的。冬天就像一个巨大的冒险乐园,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变幻。冬天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正在掠夺冬天,掠夺它的美丽和残酷。因为中央供暖、地下城和恒温空调汽车,当然了,还有全球变暖的警告,冬天的景象正在朝向未知转换。
(责编:栗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