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能力的构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IT能力是解释企业IT投资与绩效关系的中间变量。文章将IT能力划分为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两个层次,由于它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企业需要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共同学习来构建IT能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企业IT能力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的模型框架。
  关键词:IT投资;IT能力;组织学习;企业绩效
  
  一、 企业IT能力的构成
  
  1. 相关研究综述。近年来企业IT能力已经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Bharadwaj认为IT能力是调用和部署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要同组织其他资源与能力相结合, 他把IT能力划分为三个维度:IT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IT相关的无形资源。Ross认为IT能力是控制与IT相关成本、必要时交付 大庆认同Bharadwaj对IT能力的定义,并将其划分为协调与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和再配置能力。
  由于研究的视角和范围不同, 各位学者对于IT能力的理解不完全相同, 但都倾向于强调IT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能力, 而是反映IT资源与企业内相关资源和能力结合程度的一种组织能力, 但上述研究都没有在IT能力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IT能力的层次进行划分。文献“2”认为组织能力是分层级的,并将组织能力分为运营能力和动态能力两类。运营能力是“零水平”的能力,它帮助确定组织能够做什么, 它存在于组织的固定流程中,能够确保一定的组织绩效水平。动态能力指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资源,捕捉到新兴的市场机会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基于此本文将企业IT能力划分为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两个层次。
  IT运营能力是指在企业运营环境中, 企业特定的IT使用所发挥的能力, 它服务于企业日常运营的职能活动;IT动态能力是企业对所应用的IT进行变化的能力, 即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灵活地构想、调整甚至更新目前的IT资源以形成更为完善的IT运营能力, 这种变化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或企业主动创新的需要。与IT动态能力相比,IT运营能力是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静态”能力,在企业最初IT运营能力的基础上,当IT动态能力发挥作用时,往往意味着企业出现了某种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渐进性的也可能是革命性的, 不论变革程度如何,会对原有的IT运营能力进行修正,形成新环境下的IT运营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此基础上当IT动态能力再次发挥作用时,能够形成更为完善的IT运营能力,在这个动态过程中IT能力通过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的循环作用不断得到提升, 因此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系统论观点出发,企业IT能力是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互动、协同推进、良性循环的一个动态系统,结果使IT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2. IT运营能力。IT运营能力由IT人力资源能力、IT管理能力和IT文化能力构成。学术界对信息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已达成共识,其中的社会部分是指工作在组织中的人及其相互关系, 人力资源对企业IT应用的重要作用也已经被许多学者探讨和实证证明。IT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企业IT应用和发展所需的各类人员的能力,它是形成企业IT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IT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结合相应的资源,才能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IT服务。IT管理能力是指企业IT日常运营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常规性工作的能力,包括企业内部IT部门与其他部门、其他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供应商等合伙伙伴之间的协同工作, 使IT应用与企业流程保持一致性,并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IT资源与企业其他无形资源,例如企业文化的结合或平衡才能产生异质性的竞争优势,企业文化以一种无形的规范左右着企业各级人员对待IT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对IT的使用行为和IT的运营效果,同时IT也会对企业的文化产生影响,IT文化能力是指企业具有支持IT应用的文化气氛的能力, 且这种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应用的IT发展变化的需求。
  3. IT动态能力。IT动态能力包括IT规划能力、IT辨识能力和IT实施能力。IT规划能力是指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在IT方面的需求, 并根据企业战略变化及时制定或调整IT战略规划使之与企业战略匹配的能力。企业需要了解不断发展的IT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应该怎样被使用,本文将这种能力概括为IT辨识能力,即辨识企业内外环境变化,了解IT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结合企业目前实际和未来发展对IT的需求,选择合适的IT方案(包括硬件、网络及软件标准等)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或形成战略机会的能力。成功的IT应用经常伴随着巨大的企业变革,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可能会改变组织结构、文化和企业各级员工的工作习惯等方面,因此信息系统的实施常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IT实施能力是企业在实施所选择IT方案的过程中,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变革,克服各种阻力以保证企业和IT方案相互协同的能力。
  
  二、 企业IT能力的构建
  
  如何构建IT能力,是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组织能力依赖于积累性学习,文献“7”通过实证证明IT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学习获得。根据学习的具体范围组织学习分为组织内部学习和组织外部学习两类。主流的组织学习研究较多关注组织内部学习, 即通过组织内部沟通、IT培训等学习方式,可以使员工了解并应用相关的IT知识,形成相应的IT能力。
  组织外部学习主要是指通过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才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者进行知识收集、转移、应用和再创造等一系列活动。左美云认为企业信息化失败原因之一是“知识不到位”,并研究了包括竞争方、合作方等在内的企业信息化主体之间六类知识转移,这说明组织外部学习对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性。动态能力较少的依赖于组织的现有知识,而更多的是依靠及时的、反映环境变化的信息,因此构建IT动态能力所需要的知识仅仅依靠组织内部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组织外部学习获得。此外,通过组织内部学习往往会在某一个路径上积累知识和能力,容易导致IT能力的刚性缺陷,成为企业IT创新的阻碍,而组织外部学习使企业有机会接触来源于其他组织或者市场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避免IT能力刚性的形成,综上所述企业需要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共同学习来构建IT能力。
  
  三、 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及模型
  
  企业IT投资能获得IT资源,IT资源是指企业IT投资产生的有形的IT资产的集合,是形成IT能力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共享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库等IT基础设施。IT运营能力作为企业IT能力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营绩效。波特指出,在一个可以自由进入的竞争市场环境中,企业投资于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技术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IT运营能力能够提高运营绩效,在其他相关条件稳定或有利的情况下是企业获得竞争绩效的基础, 但是由于IT本身的可模仿性及IT运营能力的相对稳定性,虽然最初形成的IT运营能力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但仍能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仅仅成为竞争的基础, 因此依靠IT运营能力形成的竞争绩效是暂时的。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竞争位势理论强调企业的产业环境,忽略了企业内部因素的作用;而资源基础理论关注企业内部资源,同时又忽略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动态能力理论形成,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只有不断地整合、重新配置、获取和让渡自身所拥有资源的能力,才能够匹配急剧变化的市场需求,甚至创造新兴的市场需求获得竞争优势, 即企业只有具备动态能力,才可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Ross认为企业的成功不是因为拥有独特的、最先进的IT应用,而是发展了一种应对环境持续变化的IT能力,即IT动态能力,因此企业若想通过IT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仅有IT运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IT动态能力,根据动态能力理论,IT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绩效, 是企业获得IT使能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依靠“一次性”的IT运营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是暂时的,而IT动态能力通过形成更为完善的IT运营能力,能使企业重新获得竞争绩效, 并且通过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作用的良性循环,使企业IT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这种IT能力是企业在多次IT应用的“干中学”甚至是在失败过程中积累的, 需要企业长期的学习和持续的资源投入,包含企业特定的大量的隐性知识,是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异质性能力,因此能够支持企业不断获得竞争绩效,能为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创造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论述, 本文构建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的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四、 结论
  
  企业IT投资只有形成IT能力才能获得相应的绩效,企业需要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共同学习来构建IT能力,企业IT能力包括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两个层次。本文对企业IT能力的构成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模型框架, 希望能为企业的信息化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嵩.信息执行力——基于资源(RBV)的现代企业IT能力.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周玉泉,李垣.组织学习、能力与创新方式选择关系研究.科学学研究,2005,23(4):525-530.
  3.任迎伟.组织学习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对中小组织业绩的影响分析.软科学,2004,18(3):94-96.
  4.左美云.企业信息化主体间的六类知识转移.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8):72-74.
  5.Michael 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姜同强.基于能力的企业战略与企业信息化战略匹配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0471014)。
  作者简介:毕新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鹤达,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8-04-12。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招聘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并且在中国本土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文章提出了包括价值因素、收入因素以及市场因素的三要素商业模式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网络招聘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关键词:商业模式;网络招聘;中国企业网络招聘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中国的网络招聘市场份额还很小,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这一市场的竞争又是
摘要:经国家刚批准设立不久的扬州化工产业园区,如何克服周边众多化工园区的挤压、走出一条规避风险和自我发展、壮大的路子?对此,文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依靠自身优势、克服劣势、推动扬州化工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策略。关键词:化工产业;资源;策略;扬州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原油资源为代表的世界能源市场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与石油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规模,空前扩大。
摘要:高新技术产品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市场特征和消费者行为,对高新技术产品消费者知觉风险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和扩散。文章探索了高新技术产品消费者知觉风险的结构维度,并对各维度的知觉风险水平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者知觉风险包含功能风险、价值风险、时间风险、习惯性风险、社会风险和服务风险六个维度;其中,服务风险是首次提出,并被证实是消费者
摘要:渠道资产作为并购后整合中的重要资产对于并购后企业整合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借鉴平衡记分卡理念,分别从销售管理框架、水平绩效框架、战略适合框架和消费者选择框架构建了并购后的渠道整合BSC框架,并对并购后渠道整合中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并购后渠道整合的BSC过程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并购;渠道整合;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一、 战略性绩效评价工具——BSC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
摘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过去十年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出版的所有论文进行了分析。通过统计这些论文的关键词出现次数,发现消费者态度、品牌、产品、偏好、消费者与社会、购物决策和广告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最热门的细分研究领域。文章还进一步阐释这7个细分热门研究领域内最热门的研究主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消费者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逆向投资迅速增长,其目的之一是通过向发达国家投资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推动母国的技术进步。发展中母国海外投资企业通过创新激励和学习激励等途径在发达东道国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进和技术引进等活动以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并影响母国企业乃至母国国内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获取技术进步将受到来自于东道国和投资母国两方面相关因素的
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步深入,东北地区越来越需要一个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然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速度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政策效率低下、法制环境不健全、信用环境缺失等造成了东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失谐。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健全金融生态政策环境、完善金融生态法制体系、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信用环境等对构建和谐的东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东北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摘要:购电法、配额制和招标制是当前可再生能源政策领域的争议焦点。文章以风力发电促进为背景,评估它们对相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认为在当前我国风能资源调查程度不足和风电技术面临更新换代的情况下,招标制是最适合的政策。关键词:可再生能源促进政策,信息需求,风险承担,评估一、引言购电法和配额制是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促进政策中最流行和最重要的两种政策。根据REN21(2008),全球
摘要:SWOT分析方法是了解知识产权人才各影响因素的有效方法。文章对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人才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为东部地区地方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人才;SWOT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人才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找出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发现问题并找出应对方案。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
摘要:文章试图以医药企业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