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之灵,伴影之魂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平面图形的剪影轮廓特点,取舍、重组、变形、加工为我们所需要和期待的角色造型设计作品。
  关键词:剪影轮廓 概括 整体效果 主要特征
  一、“传神”是动漫设计专业的造型设计工作的重要标准
  造型艺术是美术的基石,而动漫设计专业的造型设计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一个特点鲜明、轮廓突出的造型,能够迅速地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同时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提高关注度,形成创造者需要的角色“存在感”。优秀的动漫游戏(ACG)造型设计作品,能够迅速在服装设计、玩具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产业间形成跨界联系,迅速把思维创意转化为生产力和实际的周边产品,提升增值效应。
  现而今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也是信息快速更替和淘汰的时代,我们的创意很快就会过时,而且很容易撞车,那么如何设计出令人过目难忘、特点鲜明的角色造型呢?
  很多试图从事动漫设计行业的初学者往往是从网络或者ACG类的周边书籍上获得一些教程和指南的,这些材料不怎么提及理论,但是很重视实际的“手把手”传授的技能,对于自学能力不够强、探索精神不够热情的学生非常实用。这些教程或者指南,在学院派的教师眼里看来,感觉就是“野路子”、“旁门左道”。
  大部分的动画师在设计造型时,优先考虑的都是如何画“线”,几根灵动的线条,跃然纸上,没错,的确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愉悦感。殊不知,正是我们满足于线条的勾勒带来的成就感之时,造型的整体性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顿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作画者好不容易勾勒出了那么多根线条,届时很可能也就是一个比较中庸的图形罢了,整体视觉冲击力多半不强。
  老一辈的艺术家顾生岳先生认为“只有传神才能吸引人,要传神,首先要满怀激情地去做画。”显然在创作的时候,作为动漫造型艺术中的角色,作者应该是要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对这个角色的认识和态度的,应该对自己设计的对象有鲜明的褒贬态度,如果作者带着无动于衷的态度,那怎么可能正确恰当地表现这个角色的精神风貌呢?[1]
  我们的角色设计起步阶段就要从全身来入手,因为人的动态特征是最能体现他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活动的,是直观的、可视的,这与文学性的描写不同,那是理性的、抽象的,我们的人物造型设计是感性的,具象的,作为造型美术,是得通过外形特征去观察和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必须尽可能直观贴切地去表现。
  如果没有作者先入为主的概念,是不容易体现这一点的,这一点在中国画理论里,就是“意在笔先”,动笔设计之前,应该对自己要设计的这个角色的外形,神态有一番考量,去探索,去试图与他“对话”。
  二、在角色设计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思考
  中国画论里提到:“观人之神,如飞鸟过目,其去愈速,其神愈全。”设计人物的动态时,尽可能地摆脱呆呆的直立姿势,这样更加活灵活现,所谓“要活画不要死画”。
  这种情况在给学生教授“角色造型设计(亦称: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时表现得很明显,他们要么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地静静思考,要么百无聊赖地用手机上网搜图,其目的是打算“蹭”得一丝灵感,借以发挥成一个完整的人物设计作品,然而实际上这是因为缺乏理想的创作技巧和正确的思维方法造成的。
  根据构成法则的原理,点、线、面给大家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逐级增强的,点的冲击力最弱,线只能算第二级,所以如果一开始就用“块面”来起稿,效果可能就会更理想,因为“块面”无论是从组织性还是视觉吸引力来说都更有优势,使用工具来操作时,也更加快捷,迅速捕捉身体特征和动态的办法就是要尽可能快地表现角色的大概印象和风貌。
  所以笔者打算重点来谈一谈如何用“块面形体”制造平面的“剪影轮廓”,而后讲解一下如何修饰和再造的这些轮廓,创作角色造型的设计方式和思路。
  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案例,用一些基础的几何形体来创造角色造型。
  比如这里有一个长方形,我们把它竖起来,使他宽边在下面,长边在侧面。
  然后我们用“减去”的方法,从两侧“切削”掉两个扁扁的半圆形,再从最下面“切削”掉一个小得多的半圆形。
  按照这个方法得出来的造型,我们可以再次“改装”,让切下来的半圆进行重组,变成类似一个木偶小人的图形,他的“双臂”笨拙地伸展着。随之切削掉底部的一个小半圆,就看到了类似于双腿的一个形体结构。
  最后加上一个小圆指代“头部”。
  根据这个似是而非的造型得出剪影轮廓,以此来画出一个壮汉,摆出个准备拳击的姿态。
  (图2)这时,相信我们可以察觉到他的腿很短,显得不够威风,于是将它复制一份,挪到一旁,从腰部开始进行修饰,加长他的双腿,显得修长,和他宽厚结实的肩膀交相辉映。
  这种处理方法的原理是: 人的躯干是一切动作的发动机,确定好躯干部分的整体形状特征,由此延伸到其余的四肢部分,再来加上动态,可以保证角色最鲜活最重要的体貌特征。有需要的话,加上合适的道具。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案例,用Photoshop的数码编辑软件中的“多边形自由套索工具”(图4)来绘制出一个角色半边身体的造型。
  鸭梨型的身躯,下方一条粗壮的腿;利用Photoshop的图层复制功能,制作一个图层的副本,用变换→水平翻转功能编辑后,再稍作整理,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轮廓造型,一个类似大脚怪的“野人”跃然纸上了。
  换个例子,以一个纤细的女性角色来启动剪影工序。她有点长头发,纤细而修长的腿部,腰间有着护甲。
  复制→水平翻转→编辑之后,得到一个较完整的造型。
  头部、肩膀还比较完整,可是腰部裆部就缺损了好大一块,我们得跟上这些细节,于是又补充了双臂和一些道具。
  弓箭在手,威风凛凛。再一次如法炮制,护肩、斗篷也穿上了身,顿时显得灵动飘逸,侠女风范呼之欲出。   那么这种练习如果再深化下去,增加更多的细节,会怎么样呢?!
  如图5:
  一个艺术家用数码绘图软件配合数位板画出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的黑块,残缺不齐地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他在这个外形构造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想象和把控能力接着描绘下去,细化,因势象形地画出了人物、机械、动物、魔怪等等造型。在各个地方的小细碎形体里,运用发散式的思维,作者补充着画出了一系列的造型。[2](参看下方图形局部)(图5)
  看到这里,讲到此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其实也就是个图形创意法的形象训练罢了,游戏而已,似乎上不了台面,雕虫小技而已。
  好的,如果我们往下看去呢?!
  同样是那位艺术家,用不同透明度的色块拼接、契合成了四个难以名状的图形,啥也不像。当然,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解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图6的图形吧——
  左:切开的半圆和四分之一圆,拉长的五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不规则三角形,等等;
  右:狭长的三角形,两两交错,形似剪刀,大三角斜向切进;
  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也许艺术家进入了一种“冥想”或者“无我”的境界,是左脑在控制画笔,抑或右脑,艺术家应该是找到了一种自己与自己的思维“对话、交流”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自己给自己找到灵感。
  左图形被艺术家改造成了一条诡异的大嘴巴鱼,躯干已经消失,只有一个大嘴,长满利齿,令人不寒而栗;右图,被艺术家通过整理和加工后,成了一个混合了鱼和鸟类形体的不明生物,跃然纸上。
  诚然,恐怖、恶心、诡异,是这个造型的诠释与解读,但是不可否认,这个造型会给我们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在欧美国家的次世代单机游戏中,这样的造型设计比比皆是,例如“暴雪”、“育碧”等公司就经常采用这样的设计方案。
  那么为什么这类艺术家能够创造出这样有特色的角色造型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人本来就是一个具备独立思维和行为个体,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他的创作力其实是很有个人特色的。当艺术家一个人在那里坚持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持续这个活动,他的创作是可以保持个人特色和样貌的。
  (2)很多设计师习惯在网上找资料,但是也有个问题,由于网络资源是共享的,所以很容易会雷同,但每个人的思维和生活经历肯定是不一样的,只要自己潜心创作,努力尝试各种可能性,往往会得到很多令人惊喜的效果。
  (3)造型设计往往最需要的是“打破”和“再造”,因此是不能害怕犯错误的,不破则不立,不敢尝试固然可以避免失败,然而也不会获得突破和成功。
  刚才的造型是边缘不规则的、硬直尖锐的剪影造型得出的方案,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反的例子,用规则的、柔顺圆滑的剪影造型得出的方案。[3](图7)
  图7整个架构类似一个倒写的字母“T”,流线状的头盔,浑圆造型的摩托车,硕大的车轮,充满了现代机械元素,非常时尚,非常有视觉冲击力。虽然图中线条很多,也有色块,但是整体轮廓保持了圆滑、流畅的特点,所以依然会被观者记住。
  总的来说,“剪影”技巧的实质还是让设计者尽可能地从整体造型上去考虑问题,尽量地以概括的、重点突出地去表达一个角色的气质和内涵,而不是事无巨细地表现,从而使我们的设计工作不会陷入“纯技术”的泥潭。而且,通过软件等工具的复合运用,我们可以由易到难,因简生繁,从无到有地建立自己的角色设计,成为自己的创意立案项目。
  一句话:力争成画家,拒绝做画匠,创意找得妙,事半也功倍。只有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才能努力接近这个标准,不断刷新自己的创意值。
  参考文献:
  [1] 顾生岳.顾生岳人物速写选——后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2] Abdo Abo Bakr 开罗.国际数码设计作品论坛 2D区
  [3] Adrian Jimenez 马德里.国际数码设计社区
  作者单位:
  武汉长江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动画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整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过程中,象作为做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抽象等特征,在不同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贾克梅蒂置身于西方艺术变革的激流中。  关键词:绘画艺术 贾克梅蒂 创作雕像 具象性 发展  一、具象性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现代西方绘画走上了一条侧重观念的道
期刊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的蒙学在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而一直贯彻蒙学教育始终的是书法教育。然而,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书法的实用性已被钢笔和电脑取代,这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危机。因此,书法教育尤为必要,而对于作为文化传承主要力量的中小学生来说,书法教学实践更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书法;文化传承;蒙学;中小学
期刊
陈林(原名陈琳),安徽合肥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高校美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当代“新工笔”代表画家。2000-2001年、2005年分别为美国中部华盛顿大学美术系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笔创作与研究,作品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中《红豆角·红蜻蜓》获2002年“纪念毛泽东
期刊
摘 要:阿文书法艺术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审美文化思想,由于其书法工具较特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阿文书法艺术在民间工艺用品上的使用,表现了回族独特的艺术观、审美观,能强烈感受到宗教信仰和民族融合所赋予它们的特色和魅力。  关键词:阿文书法 民间工艺 美术用品 回族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艺术规划课题,编号:14NXYCFB38]  阿文书法是阿拉伯文书法的简称,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之一。阿文书
期刊
记得有次与化建国闲聊,他说画画其实是件有趣和无趣的事情。初听之下,不禁愕然,同一件事情为何既有趣又无趣?或许是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化建国给出了如下解释:绘画的语言和风格是难以控制的,受制于创作者的心情、阅历和修养,因此在创作中要不断调整,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在某个阶段的内心感悟,这是有趣的。倘若一味重复自己,纵然技法娴熟精湛,却也像是从树上掉落的果子——烂透了,这便无趣了。  诚如斯言,人在不同的年龄
期刊
作者简介:  易玲,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徐菲,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期刊
“变涂”,又称犀皮、西皮、波罗漆、虎皮漆,是填漆技法的一种,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此技法最早在我国古代称之为“彰髹”。  《髹饰录》中曾有扬明的注释:“凡一切造物,禽羽、兽毛、鱼鳞、介甲,有文彰者皆象之,而极仿模之工。巧为天真之文,故其类不可穷也。”这里“彰”的意思是在漆艺的制作中,利用禽羽、兽毛、鱼鳞、介甲等自然物在变涂当中充当起纹的工
期刊
摘 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浓重的一笔,笔者将针对文人画的具体含义,文人画发展中体现出“书画一律”的特点,以及中国画中“书画同源”与文人画的关系进行讨论。同时也探讨了“六法”论,“南北宗”论对中国文人画产生的影响等。  关键词:文人画 书画一律 六法 南北宗  谈起中国古代文人画,目前在我国以探讨得比较多的问题为文人画中的“书画一律”之观点,以及中国文人画与西方绘画之比较较为常见。  中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应重视儿童画的创作,通过对儿童画的解读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本文主要是对美术儿童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儿童画 创作  每每欣赏书本上的学生作品时就会听到学生这样谈论:“哇,这个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其实这个小作者画的是《下雪了,冬眠的动物冷吗》,他用细腻的画笔描绘了地下冬眠的小动物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舟山核雕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从业人员日益壮大。但是,舟山核雕行业缺乏相应的经济制度、行业管理规范、职业操守等,同时在“名利诱惑”下,舟山核雕行业的发展面也临着巨大的考验,一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舟山核雕的长远、健康发展。明代思想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中写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因此,无论是苏州各级政府还是核雕艺人都应该未雨绸缪,行动起来。制定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