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创作话“变涂”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涂”,又称犀皮、西皮、波罗漆、虎皮漆,是填漆技法的一种,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此技法最早在我国古代称之为“彰髹”。
  《髹饰录》中曾有扬明的注释:“凡一切造物,禽羽、兽毛、鱼鳞、介甲,有文彰者皆象之,而极仿模之工。巧为天真之文,故其类不可穷也。”这里“彰”的意思是在漆艺的制作中,利用禽羽、兽毛、鱼鳞、介甲等自然物在变涂当中充当起纹的工具:将其按一定的要求置于未干的漆面上,待漆干固之后或去除或保留起纹的媒介,使漆面形成凹凸不平之感。再根据需要上若干层色漆,干后磨显,这样可以得到丰富多样的漆面效果。在我国“彰髹”的另一个别称是“斑漆”,取其模仿大自然的斑纹之意。
  “变涂”这个词据说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由留日的漆艺老前辈传入中国的,相对于“彰髹”、“斑漆”等词汇来说,“变涂”一词更能表现其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的效果,同时字面意思又形象地表达了这类技法的内涵,因此,在中国“变涂”这个名称就逐渐替代了“彰髹”。
  我最早知道这个名词是在乔十光老师主编的《漆艺》这本书里,其时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脑海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因为那时,我只是独自在漆画的创作里摸索,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单纯地喜欢漆画典雅瑰丽、韵味无穷的画面效果,因此尝试着贴贴蛋壳、撒撒粉,仅此而已。
  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参加了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厦门)漆画高研班,跟随许多前辈学习漆画创作。那段在鼓浪屿度过的时光至今想来如在梦中——因为满眼、满耳充斥的全是关于漆画的事情,班上的学员一个个也是行家里手的样子,我仿佛置身于漆画创作的圣殿。身在其中的自己就像刚从穷乡僻壤来到繁华都市般无所适从:别人说什么好似都听不懂,一大堆新鲜的名词术语搞得我晕头转向;又像是一只迷途的蜜蜂,沾满了各种技法的花粉,却不知该如何酿成花蜜。
  某一个晚上我正在画室中手忙脚乱地用丝瓜瓤起纹做肌理,一位来自福州的同学走过来看了看说“哦,变涂。”“变涂?”我问:“什么变涂?”他说:“你用的这种技法就叫变涂啊!”我咂舌暗想:“还好有人告诉我了,我一直自管自地叫它皱漆呢,哈哈。”一边惭愧,一边琢磨,直到这时我才把“变涂”这个书上的名词和实际的操作方法联系起来。
  在学习中我发现变涂这种技法和画面通常有很好的默契:它不像贴蛋壳、贴金箔等技法有很明显的识别性——美则美矣,只是其个性太过于张扬,容易一眼洞穿,常常跳出画面刺进观众的眼中,不大容易与画面契合。而变涂,像一个百变女郎,因为起纹的工具种类繁多,所以她并没有固定的样貌。她随处可在,可是你又不能一眼看透她:因为她早已融入画面的灵魂深处,不刻意去找是不容易找到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变涂紧密地贴合着创作者的性格特征。你可以去细读不同漆画家的作品,变涂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让我着迷的地方之一。即使是用同一种变涂的方法起纹,不同的人做出的是不同的肌理表情:可以强烈,可以柔和。并且她能够拥有不同质感的表面:粗糙的、细腻的、虚幻的、坚实的……如今的漆画作品中,变涂早已不限于对自然物的模仿,它所呈现的变幻莫测的抽象美,就足以让人倾倒。
  变涂和其他的漆画技法一样,需要你在制作前就清楚她最后的效果。这是对漆画家操控力的考验,是对耐心和预见性的挑战。变涂所能呈现的肌理效果千变万化,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认真选择。做变涂时要用漆把设想的肌理以某种媒介固定,设置成你需要的样子放在那里,等漆干后去掉或留着媒介物,然后根据设想罩不同的色漆。这个阶段繁琐而凌乱,呈现在眼前的和最终的效果完全是天壤之别,此刻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觉,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偷工懈怠。
  在所有的工序结束之后,在清水和水砂纸的作用下,你最初的预想在逐步显现。但结果总是和想象的会有些差别,有时甚至会超过自己的预期。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由衷地慨叹老祖先的训导:“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真是无上真理。漆画制作的快乐常常也在于此吧!
  变涂和其他技法一样,是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熟悉其个性、了解其特点,才能在制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并且画前要认真构想、周密设计,否则很可能是画面无法继续,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重新开始。在磨显出最初的效果后,更需要掌控画面的整体调整局部,以免漂亮的肌理喧宾夺主,有时也需要有将错就错,顺势而为的智慧与能力。
  话至此处,我们还是要回到画与技的原点:技法是为绘画服务的,不能逾越了这样的关系。想起在高研班学习的时候,感受到各位老师、前辈在艺术面前的一丝不苟,总是让我心生敬意。上岛授课的都是漆画界的名流大腕,可是在艺术面前都像是谦卑的信徒:总是在我们过分迷恋技法、追逐肌理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一遍遍在我们耳边强调“稿子、稿子”!以此来阻止我们在前行的路上走错方向。
  是啊,画稿永远是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慎之又慎,要审了又审。这是一幅作品的灵魂,所有的技法都必须以它为核心。没有高质量画稿的支撑,即使身怀一身绝技,也只会沦为技术的奴隶,无法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
  漆画的创作和国画、油画等艺术创作一样,要依据一定的审美原理,适宜的绘画选材,适宜的画面构图,适宜的技法表现,并且不能过分超越了漆画艺术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即使是“变涂”这样百变的技法,也只会成为拙劣的表演而无人观赏。所谓“适度产生美”,大约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希望“变涂”这种传统技法在漆画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希望漆画艺术之树愈来愈繁茂!
  参考文献:
  [1] 乔十光.漆艺[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 2000
  [2] 王世襄.髹饰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日]花冈明日香.中日漆艺变涂技法之比较.漆趣网:漆文粹典,2013.3.6
  作者简介:
  刘国薇,山西省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美术专业教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摘 要: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课堂的改观,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绘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不但提高了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课堂;有效方法  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师应该多动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创建有效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上能体现出师生平等对话、师生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
摘要: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去繁就简,以精为美。但齐白石画作中的童趣从何而来呢。兴趣盎然,于是便拿来研究一番。一个人的作品如何,特点怎样,总是与他的生活、人生阅历分不开的,甚至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从画家的生平经历、画面表达,以及他的美学观点、绘画风格的来源,还有他对于后人学者而言的实践者的忠言来欣赏、看待这个艺术家具有重要意义。如此,一个真实的、有灵气的,并且富有灵魂的白石便真的呈现在我
期刊
作者简介:  郭璇,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期刊
作者简介:  杜星星,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期刊
摘 要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整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过程中,象作为做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抽象等特征,在不同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贾克梅蒂置身于西方艺术变革的激流中。  关键词:绘画艺术 贾克梅蒂 创作雕像 具象性 发展  一、具象性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现代西方绘画走上了一条侧重观念的道
期刊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的蒙学在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而一直贯彻蒙学教育始终的是书法教育。然而,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书法的实用性已被钢笔和电脑取代,这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危机。因此,书法教育尤为必要,而对于作为文化传承主要力量的中小学生来说,书法教学实践更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书法;文化传承;蒙学;中小学
期刊
陈林(原名陈琳),安徽合肥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高校美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当代“新工笔”代表画家。2000-2001年、2005年分别为美国中部华盛顿大学美术系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笔创作与研究,作品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中《红豆角·红蜻蜓》获2002年“纪念毛泽东
期刊
摘 要:阿文书法艺术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审美文化思想,由于其书法工具较特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阿文书法艺术在民间工艺用品上的使用,表现了回族独特的艺术观、审美观,能强烈感受到宗教信仰和民族融合所赋予它们的特色和魅力。  关键词:阿文书法 民间工艺 美术用品 回族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艺术规划课题,编号:14NXYCFB38]  阿文书法是阿拉伯文书法的简称,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之一。阿文书
期刊
记得有次与化建国闲聊,他说画画其实是件有趣和无趣的事情。初听之下,不禁愕然,同一件事情为何既有趣又无趣?或许是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化建国给出了如下解释:绘画的语言和风格是难以控制的,受制于创作者的心情、阅历和修养,因此在创作中要不断调整,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在某个阶段的内心感悟,这是有趣的。倘若一味重复自己,纵然技法娴熟精湛,却也像是从树上掉落的果子——烂透了,这便无趣了。  诚如斯言,人在不同的年龄
期刊
作者简介:  易玲,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徐菲,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