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画出一手抹去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我们一无所有》的作者安东尼.马拉通过一幅不断辗转的油画《午后的空旷牧野》,连接并塑造了横跨苏联八十年的人物序列。在亲历、见证、回忆历史的多重维度中,作者借这一小人物群像探讨了历史事件对不同阶级的影响,同时揭示出个体生命在大历史中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安东尼.马拉 《我们一无所有》 历史叙述
  个体作为历史长河的一员,各居不同位置,有些人阅读、见证历史,有些人以可见的方式参与、制造历史,这些不同的人的内心深处有可能在想些什么?他们的行为在其自我叙述中的合法性又因何确证?罗曼——一个肖像画家,同时也是一个以涂抹肖像为生的国家机关审查员;葛莉娜——漂亮但无演艺才华,却在嫁给巨富之后一跃成为俄罗斯上层人士的电影明星,她的外婆,就是导致罗曼被关进监狱的那张照片中的芭蕾名伶;鲁斯兰——着手修复了牧野油画,并将自己惨遭地雷炸死的妻儿的阴影画进油画里的格罗兹尼乡土博物馆副馆长;科里亚——生活在基洛夫格勒的小城青年,进过黑帮,后来成为车臣战场上的佣兵;艾列克赛——科里亚的弟弟,极易陷入幻想却始终不能摆脱现实生活的荒谬的延毕大学生……小说《我们一无所有》的作者,围绕一幅画的命运,利用他的这些主人公们、叙述者们,为现代读者还原了一幅高度写实的历史画作。
  故事:文学的也是历史的
  毫无疑问,《我们一无所有》是一部有关真实发生的历史的小说。在文本层面之外,小说还包含了文学叙述与历史叙述的特定关系。文學从何种意义上与历史勾连?以赛亚·柏林曾在《历史的必然性》中提出一个观点:历史的必然性只是规避道德责任的借口,而非历史的内在属性。如果我们不仅仅用历史研究的眼光去理解这句话,那么应该比较容易认同,只有具体的人及其所处的具体的环境构建了历史,历史不受制于任何一个个体。关于如何打破线性的、倒叙的历史观,固然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成果,但普通人更易接触到的,似乎是文学,尤其是小说叙事的巨大影响。小说,通过将人物所生活的语境细细描摹,通过群像写出一个或几个时代,从而让今人获得对遥远的他者最贴切的理解。在历史叙事中,那些一笔掠过的背景材料,被小说家用细致的描写、精妙的想象揭露出深埋于历史事件深处的隐微与不堪,从而展现经历着的人们是怎样张开他们的口同时又伸出手去拨动本该透明的时代琴弦。这一弦音,在小说《我们一无所有》里是一幅油画。油画的表面,是春日的宁静与安详,而它看不见的背后,则是历史的波诡与涌动。
  不断辗转的油画《午后的空旷牧野》,是作者绘制历史的凭借,蕴藏在这幅画里的,既有时间的流转,也有空间的还原,当然,最重要的是围绕在这幅画周边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寄寓在画作上的行为,构建了长达七十年的历史。
  第一章《花豹》是故事发生的根源,也是油画首次出现,主人公罗曼在奉命审查、涂抹、修改各种画像的过程中,无奈劝说他的弟媳将弟弟沃斯卡的形象从家庭照片中删去;其后两年,他因为不受命令涂改一名芭蕾舞者的画而入狱,并在同年(1937)死去。他生前所做的另一个重要修改,是将格罗兹尼的一位领导人画进油画中,这幅画在后来的八十年间,成了故事中人们唯一真实的资产。
  从第二章开始,油画《午后的空旷牧野》是带着一点传说性质在人物间流转的。葛莉娜的初恋男友科里亚在画中的那片牧野丧生,死前他曾作为战俘奉命如图修葺这片牧野;鲁斯兰在战火中保留了这幅画,并将罗曼画的领导人抹去,画上了自己因误踩地雷而死去的妻儿;葛莉娜花费重金从鲁斯兰手中购买了这幅画,却因为即将和富豪丈夫离婚,而把画送给了科里亚的弟弟艾列克赛;艾列克赛在回忆了与哥哥的儿时时光之后,决定重返格罗兹尼,最终把这幅画捐给了当地博物馆。就这样,这幅画,串联起本来并无关联的人,他们并不存在于画中,但将随着画作获得永生。
  时针滑向现代,21世纪了,人们不必再借助作画来保存过去,车臣的总统也玩上了Instagram来和他的国民互动,沃斯卡的后代在谷歌上输入沃斯卡和罗曼的姓名却一无所获,鲁斯兰成了只知道收受贿赂的博物馆副部长……然而作者的描写始终让读者心生疑问: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定是想被真实表达出来的吗?事实上,从1937年至2013年,只有那幅远胜过千言万语的沉默的油画,成了人物唯一可以寄托的实体。在这幅画作长长的时空辗转中,作者每欲宣之于口却又点到即止的,是战争后的裁员、经济的崩溃、第四代车臣移民的无家可归。遥远画中的景物和现代真实的景物完全相符,其他一切都没有留存,而未留存的一切,在画中永恒。
  时代:被销毁的与被创造的
  就如同在一个不容许历史存在的城市里长大,这个城市里的人,除了竭尽所能守住确有其事的秘密以免它被一笔抹杀之外,无法再用社会伦理或共同善的准则约束他人。作者笔下的人物,和他们身在的颠倒的世界、被抹杀的城市,总是处于销毁与创造、被销毁与被创造的拉扯中。
  在数百张经过审查的照片之中,罗曼将他的弟弟沃斯卡的面容画入其中,从1937年的少年直到他想象中弟弟暮年该有的样子。将这些照片一字排开,观者就能从照片的背景中,看到沃斯卡的一生。在生命的真实性上,沃斯卡死了;然而在生命的延续性上,他非但活着,甚至是以上帝之眼,永远地活在人们看不到的黑暗里。他与后来的每一个得以窥见这一秘密的人对视,共享那一瞬间的空间,将观者固着于他的“生命”之上。他被销毁了,他同时被创造了,并在2013年圣彼得堡的绘画特展中被全部展出。
  在科里亚和葛莉娜爱情发生的地方,本该充满浪漫温馨,实际的景象却是“十二使徒喷出黄澄澄、圆柱般的浓烟,漫天烟雾盖住家家户户的灯光”,方圆六十公里之内是工业污染区,寸草不生,人们的毛细管中是不管怎样也无法移除的致癌物。不仅如此,在遭受巨大污染的基洛夫格勒,“十二座烟囱环绕水银湖而立,湖里囤积了大量工业废污水,银白的湖面布满各种化学药剂,湖水终年拍打碎石环绕的湖岸”,政府只能下令栽种假树,借此凌驾现实。这里男性的平均年龄只有四五十岁,而每两个逝者中就有一个是死于肺癌,科里亚的母亲正是死于这一污染。被销毁的,是资本的触手伸及的每一个贫穷的角落;被创造的,却是光鲜的资本世界里最干净可口的空气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架子花脸大师袁世海先生艺术生涯及《袁世海自述》一书编辑过程的回顾,论述了个人回忆录这种个人信史小历史对于家国大历史存在的意义,揭示出时代与政治环境对人命运的影響,每个人无不带有时代的印记。  关键词:架子花脸 袁世海 个人信史  2017年春晚,我无意中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杨赤,我兴奋地告诉家人,杨赤是京剧名家,是我所编辑图书《袁世海自述》序言的撰写者,是袁世海先生的徒弟。没想
摘 要: 《老马》是江苏著名作家孔锐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叙事视角的转变、空间转移以及叙事手法的切换,呈现了老马的一系列离奇而又真切的经历,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但同时也产生了文本断层的问题,值得作者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老马》 叙事视角 文本结构 空间转移  每一部经典作品只有具备“独门绝技”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孔锐的长篇小说《老马》无疑拥有这种“独
摘 要: 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桑顿·怀尔德《我们的小镇》和莎士比亚《第十二夜》被不同戏剧理论家认定为“叙事戏剧”。回归文本,重读全剧,本文认为三部作品都有独特的情境构成,其被称为“叙事戏剧”的根据,与剧本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关键词 : “叙事戏剧” 情境 别林斯基 布莱希特 斯丛狄  一、关于“叙事戏剧”的几种典型表述  谈到“叙事戏剧”这一概念,我们不得不提到三位戏剧理论家:别
摘 要:格林童话《白雪公主》 与莫泊桑的现实主义小说《项链》 在写作背景、主题和情节上,有着诸多相似。见证两名主人公白雪公主和玛蒂尔德在虚荣心的驱动下的复杂经历,如同踏上两段探索与疗愈自我的旅程。旅程分为四站:跨越、遭遇、征服、欢庆。每一段旅途都是发现自我的一站,也是自我疗愈的一站。旅途的终点,读者会遇见心智与品行更加完善的自己。  关键词:玛蒂尔德 白雪公主 虚荣 探索自我 阅读治疗  法国作家
摘要:徐光荣先生是中国当代十大传记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人物传记的最大特点是对传主精魂的把握和对生命的闪光点的挖掘,通过立传者、传主与读者的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与互动,让真正的伟大的英雄人物如星辰般璀璨地闪耀。《蒋新松传》通过人生意义问题的哲学追索、生命闪光点的文学呈现彰显了在当今时代重提人生意义问题的价值。传主形象的成功塑造乃在于立传者对其人生意义的追问与价值判断,这样的立传者就不仅仅是一位传记文学
摘 要: 梦是人类精神领域中神秘且众说纷纭的事物,能够承载和表现人们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在《荆棘与珍珠》中,作者将梦与小说紧密结合起来,以自己独到的理解赋予了梦特殊的形式和内容。梦既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轴心,又寄寓了作者对生命自身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的反思。本文以文中作为主要人物的珠月的梦为研究对象,分析珠月梦境的表达效果、三种特殊属性和梦中太阳与月亮这两个重要意象,以期深入挖掘梦在其小说中的多
摘 要:如何在历史传记中“还原”历史人物,考验着作家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功力。郭天印《狄仁杰传》,紧扣狄仁杰的为官经历,重点叙述狄仁杰从政的言行,一方面工笔雕琢狄仁杰卓越的个人修养和智慧圆融,另一方面水墨式地渲染了整个唐代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情世故。在狄仁杰的形象塑造上,更接近于狄仁杰从政韬略的体察,达到了人物主体新的“还原”,有助于读者更为准确地解读出作品的内在精神价值。  关键词:狄仁杰 还原 精
即使在各种相亲节目层出不穷的“速配时代”,对于恋爱中的男女来说,结束一段感情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曾经有过投入,那么即使是主动提出分手的那方,也像是施展出了一记传说中的“七伤拳”:未曾伤人,先伤自己。当然,中拳的那方会更惨一些,只能一边默念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一边乞求时间来抚平伤痛。正如老生常谈说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凡走到分手这一步,总能找出“受伤”的原因。  经得起
摘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从中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我国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影视剧中的国家形象也各有不同。电影创作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范畴,许多电影作品也参与到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中,更有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代表之作。影视作品能够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国家特质,或以史为鉴、警醒后人,或用来宣传新中国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崭新面貌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通过对能够反映各历史时期的
摘 要: 王安忆的著名长篇小说《长恨歌》 是海派文学的典型代表,其在写作过程中对小说故事结构有着精心的规划与安排,在众多小说当中有其独立性所在,作者旨在用现代西方的前沿叙述学相关理论来对这部小说的故事结构进行一次解剖,试图能够将其设计用意阐释出来,并对小说写作的技巧性设计有所论述。  关键词:长恨歌 叙述学 节奏 频率  一、《长恨歌》中节奏的艺术特色  (一)总体节奏的把握  《长恨歌》的整体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