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梦是人类精神领域中神秘且众说纷纭的事物,能够承载和表现人们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在《荆棘与珍珠》中,作者将梦与小说紧密结合起来,以自己独到的理解赋予了梦特殊的形式和内容。梦既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轴心,又寄寓了作者对生命自身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的反思。本文以文中作为主要人物的珠月的梦为研究对象,分析珠月梦境的表达效果、三种特殊属性和梦中太阳与月亮这两个重要意象,以期深入挖掘梦在其小说中的多层内涵。
关键词:《荆棘与珍珠》 珠月的梦 太阳与月亮
《荆棘与珍珠》是由大量的梦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现实描寫交织而成的,丰富的内容熔于一炉,近乎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给读者带来错综复杂之感。但从“写的是梦境,表现的却是现实和心灵”a这句作者写在自序中的话可以看出,对于落脚点在现实与心灵的梦幻现实主义书写来说,“梦”无疑是向读者传递情感和思想难以避免的一环。下文将聚焦于这过程中的一点,在梦的形式上,从后现代学者对现代语言的研究反观本书的“梦境表达”,并深入剖析梦在小说中有所体现的三种特性,最后在具体的梦境内容中探寻太阳与月亮这两个重要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一、梦的表达
在《荆棘与珍珠》中,“梦”和“诗”是被频繁提及的两种事物,在珠月发现一个似乎是因颉倾诉情感的网页后,梦的涌动便开始了。梦的元素在小说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首先,就珠月自身的想法来看,“她觉得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只要有关他的梦,她就会记下来。梦就像是另一种语言,传达的是人心中最真实却最不能说的情感”b。梦的价值和地位是崇高的,梦作为一种语言,或者说一种媒介,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珠月的这种选择,或者说作者的这种选择其实是对现代语言的一种反抗。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词与物》中通过对历史维度上知识型的考察,揭示出语言对于人的主体性的掩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是一种相似性的原则,是对世界的平铺直叙。那时候的语言还可以引起人们直接的联想,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对世界的记忆。可是在经过古典时期的理性建构和现代时期表象方式的转变,语言已经成了一套自我繁衍、在时间上无限绵延的系统,甚至可以说,语言已经失去了揭示真相和触动我们回忆的能力。
但在梦中却并不是如此,梦是最贴近人类思维的场所,如果认为现实的语言在不断衍化中丧失了表达真相、表达人自身的能力,那么梦的语言经过梦的压缩和变形,往往更能直抵人心深处。正如珠月所说:“在另一个空间里,她感到也是他。爱人之间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只要凭心感知,就知道是否是对方。”c在人类众多的感情之中,爱情往往最为热烈,使人与他者的联系最为紧密。书中对珠月与因颉、旷诗的联系并不是通过大量现实的语言和行为发生的,更多的是寄于“梦”中。情感被放置在梦的空间里,作者便能极为自然地为人物的语言乃至人物的行为披上种种神圣性和神秘性并存的光辉,在此处情感的真实与真实的情感以一种新的方式——近于“诗”的方式被表达,梦的语言便是在这种形式的包裹下完成了升华。正如珠月对诗和诗意的强烈追求,梦与诗正是处于一种互相交融、难以分割的状态之中达到相互呈现、相互成全。我们无法将梦和诗简单地划分为一内一外的关系,因为珠月的梦以一种诗意的状态被表达,诗和诗意是梦的形式,而梦既是诗意的本质,又是诗意的容器,在这种形态中,情感和爱能够更真实地传达。
二、梦的三种属性
其次,梦在小说中更明显地体现出来的性质不是一般的现实性,而是在另一种维度——梦的维度中的现实性,我们很难说珠月梦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是欲望在潜意识层面的表达。在《少女杜拉的故事》中,弗洛伊德就通过对现实的细致分辨和以性欲为原点的研究方式认知了梦的元素产生与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在小说中,也许正如因颉这一男主人公的名字一样,珠月的梦是对冥冥因果的某种抽离和对抗。如珠月所梦到的因颉抱着她赤着脚往山下走的梦,珠月的生活细节在小说中是被隐去的,是不可见的状态,但是她的愿景却是清晰可见的:她渴望和因颉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没有明显地受到弗氏在《梦的解析》 里指出的梦的凝缩、移置、象征和润饰作用的扭曲和影响,珠月的欲望在她的梦中没有经历支离破碎的复制和梦念的转移而被清晰且艺术地表达出来。正如书中作者甚至为珠月梦的内容做了注解:“梦中,诗刚刚洗完澡,他只穿着一件短裤(是平角短裤,不是三角短裤,在珠月的心目中,诗是纯洁、羞涩的。如果诗穿着三角短裤,这一定会是一种性感的象征,所以,梦中诗穿着一条平脚短裤,这正符合珠月心中诗的圣洁、处子形象)。”d作者明确点出了这种愿望的“符合”,因此这些梦与现实的梦是无法完全等同的。小说中的梦与“想象”有着高度相似性,所以现世之梦的现实性在珠月的梦中并没有以突出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只是梦的表现内容,连同现实本身似乎也呼应着梦而显露出灵性。“埋葬爸爸后,珠月回到乐城,发现家里的一棵最大的树已经枯死了。这棵树枯得确实是真的死了,好像在一夜之间死的,而且死得彻底。”e这种泛神论的思维从梦的领域回归到现实生活,也进一步强化了珠月梦中的造型艺术,梦中的形象往往清晰可表。这件事让珠月相信天人感应、万物有灵,为梦和现实之间的地域标示建立了一种连接。这种强化是必要的,生存本身的恐怖和可怕、对自然的疑惧、对命运的未知,于是,在梦与现实产生呼应与纠缠之后,另一种现实,即梦的现实成为被作者肯定的现实性存在,流动在小说的叙述之中,彰显出作者在梦幻现实主义的旗帜下对“写出心灵的潜意识选择”、表现生活本来的样子的追求和在小说的土壤中展现至美生命的热望。f
珠月所做的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梦的预言性。“在珠月爸爸吃奇丽纺织厂那三颗致他死亡的药之前,珠月就梦见她坐飞机回家了,而且牙齿全掉,全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出两颗像羽毛一样非常长的假牙,意味着这件凶事是不可逆的。”g在这一处梦的实现中,梦的内容能够预测未来的厄运,具备了预言般的性质。在书中,梦的预言作为对人类情感与思维的真诚表达以及梦本身作为贯通梦境和现实的桥梁这两大性质,使得珠月仿佛具备了与自然进行沟通的特质,这一点与远古时期的巫师们相似。但和原始社会的“巫术”系统有所区别的是,巫师们除了需要凭借自身的权力与自身的生命触感说出预言外,还需要一套巫术礼仪来作为提供观念意义的媒介。“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h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那些具备万物有灵思想的先民们,他们在脑海中施展造型艺术的同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视觉符号来帮助自己,即需要一定的外物来使得内心的想象和梦开始流动。而当珠月聚焦于梦时,其审美性和艺术性是极为独立而纯粹的,我们很难说它因什么外物而起,也很难说它是一种想象的艺术。也许珠月的梦便是对艺术和人类思维关系的倒挂:当它们被置于文学的空间时,它们不是想象的艺术,而是艺术的想象。如果把“梦”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统摄概念,以想象作为梦选取的元素和梦的一部分,那么珠月正是以最诚挚的情感和愿望迸发出海洋般开阔的想象,这种想象融化为梦,梦的力量支持着珠月的生命。
关键词:《荆棘与珍珠》 珠月的梦 太阳与月亮
《荆棘与珍珠》是由大量的梦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现实描寫交织而成的,丰富的内容熔于一炉,近乎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给读者带来错综复杂之感。但从“写的是梦境,表现的却是现实和心灵”a这句作者写在自序中的话可以看出,对于落脚点在现实与心灵的梦幻现实主义书写来说,“梦”无疑是向读者传递情感和思想难以避免的一环。下文将聚焦于这过程中的一点,在梦的形式上,从后现代学者对现代语言的研究反观本书的“梦境表达”,并深入剖析梦在小说中有所体现的三种特性,最后在具体的梦境内容中探寻太阳与月亮这两个重要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一、梦的表达
在《荆棘与珍珠》中,“梦”和“诗”是被频繁提及的两种事物,在珠月发现一个似乎是因颉倾诉情感的网页后,梦的涌动便开始了。梦的元素在小说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首先,就珠月自身的想法来看,“她觉得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只要有关他的梦,她就会记下来。梦就像是另一种语言,传达的是人心中最真实却最不能说的情感”b。梦的价值和地位是崇高的,梦作为一种语言,或者说一种媒介,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珠月的这种选择,或者说作者的这种选择其实是对现代语言的一种反抗。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词与物》中通过对历史维度上知识型的考察,揭示出语言对于人的主体性的掩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是一种相似性的原则,是对世界的平铺直叙。那时候的语言还可以引起人们直接的联想,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对世界的记忆。可是在经过古典时期的理性建构和现代时期表象方式的转变,语言已经成了一套自我繁衍、在时间上无限绵延的系统,甚至可以说,语言已经失去了揭示真相和触动我们回忆的能力。
但在梦中却并不是如此,梦是最贴近人类思维的场所,如果认为现实的语言在不断衍化中丧失了表达真相、表达人自身的能力,那么梦的语言经过梦的压缩和变形,往往更能直抵人心深处。正如珠月所说:“在另一个空间里,她感到也是他。爱人之间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只要凭心感知,就知道是否是对方。”c在人类众多的感情之中,爱情往往最为热烈,使人与他者的联系最为紧密。书中对珠月与因颉、旷诗的联系并不是通过大量现实的语言和行为发生的,更多的是寄于“梦”中。情感被放置在梦的空间里,作者便能极为自然地为人物的语言乃至人物的行为披上种种神圣性和神秘性并存的光辉,在此处情感的真实与真实的情感以一种新的方式——近于“诗”的方式被表达,梦的语言便是在这种形式的包裹下完成了升华。正如珠月对诗和诗意的强烈追求,梦与诗正是处于一种互相交融、难以分割的状态之中达到相互呈现、相互成全。我们无法将梦和诗简单地划分为一内一外的关系,因为珠月的梦以一种诗意的状态被表达,诗和诗意是梦的形式,而梦既是诗意的本质,又是诗意的容器,在这种形态中,情感和爱能够更真实地传达。
二、梦的三种属性
其次,梦在小说中更明显地体现出来的性质不是一般的现实性,而是在另一种维度——梦的维度中的现实性,我们很难说珠月梦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是欲望在潜意识层面的表达。在《少女杜拉的故事》中,弗洛伊德就通过对现实的细致分辨和以性欲为原点的研究方式认知了梦的元素产生与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在小说中,也许正如因颉这一男主人公的名字一样,珠月的梦是对冥冥因果的某种抽离和对抗。如珠月所梦到的因颉抱着她赤着脚往山下走的梦,珠月的生活细节在小说中是被隐去的,是不可见的状态,但是她的愿景却是清晰可见的:她渴望和因颉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没有明显地受到弗氏在《梦的解析》 里指出的梦的凝缩、移置、象征和润饰作用的扭曲和影响,珠月的欲望在她的梦中没有经历支离破碎的复制和梦念的转移而被清晰且艺术地表达出来。正如书中作者甚至为珠月梦的内容做了注解:“梦中,诗刚刚洗完澡,他只穿着一件短裤(是平角短裤,不是三角短裤,在珠月的心目中,诗是纯洁、羞涩的。如果诗穿着三角短裤,这一定会是一种性感的象征,所以,梦中诗穿着一条平脚短裤,这正符合珠月心中诗的圣洁、处子形象)。”d作者明确点出了这种愿望的“符合”,因此这些梦与现实的梦是无法完全等同的。小说中的梦与“想象”有着高度相似性,所以现世之梦的现实性在珠月的梦中并没有以突出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只是梦的表现内容,连同现实本身似乎也呼应着梦而显露出灵性。“埋葬爸爸后,珠月回到乐城,发现家里的一棵最大的树已经枯死了。这棵树枯得确实是真的死了,好像在一夜之间死的,而且死得彻底。”e这种泛神论的思维从梦的领域回归到现实生活,也进一步强化了珠月梦中的造型艺术,梦中的形象往往清晰可表。这件事让珠月相信天人感应、万物有灵,为梦和现实之间的地域标示建立了一种连接。这种强化是必要的,生存本身的恐怖和可怕、对自然的疑惧、对命运的未知,于是,在梦与现实产生呼应与纠缠之后,另一种现实,即梦的现实成为被作者肯定的现实性存在,流动在小说的叙述之中,彰显出作者在梦幻现实主义的旗帜下对“写出心灵的潜意识选择”、表现生活本来的样子的追求和在小说的土壤中展现至美生命的热望。f
珠月所做的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梦的预言性。“在珠月爸爸吃奇丽纺织厂那三颗致他死亡的药之前,珠月就梦见她坐飞机回家了,而且牙齿全掉,全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出两颗像羽毛一样非常长的假牙,意味着这件凶事是不可逆的。”g在这一处梦的实现中,梦的内容能够预测未来的厄运,具备了预言般的性质。在书中,梦的预言作为对人类情感与思维的真诚表达以及梦本身作为贯通梦境和现实的桥梁这两大性质,使得珠月仿佛具备了与自然进行沟通的特质,这一点与远古时期的巫师们相似。但和原始社会的“巫术”系统有所区别的是,巫师们除了需要凭借自身的权力与自身的生命触感说出预言外,还需要一套巫术礼仪来作为提供观念意义的媒介。“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h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那些具备万物有灵思想的先民们,他们在脑海中施展造型艺术的同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视觉符号来帮助自己,即需要一定的外物来使得内心的想象和梦开始流动。而当珠月聚焦于梦时,其审美性和艺术性是极为独立而纯粹的,我们很难说它因什么外物而起,也很难说它是一种想象的艺术。也许珠月的梦便是对艺术和人类思维关系的倒挂:当它们被置于文学的空间时,它们不是想象的艺术,而是艺术的想象。如果把“梦”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统摄概念,以想象作为梦选取的元素和梦的一部分,那么珠月正是以最诚挚的情感和愿望迸发出海洋般开阔的想象,这种想象融化为梦,梦的力量支持着珠月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