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摘掉品牌成长的“紧箍咒”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短几年间,王老吉单品销量超过世界第一饮料——可口可乐,成为中国本土饮料的明星,集万种光芒于一身。但就在这本该乘胜追击之时,王老吉却被诸多尖锐的管理问题困扰着,这个创造了销量增长神话的榜样式企业,正在经历着快速成长带来的阵痛。
  王老吉的成功是定位理论的成功运用。但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适当调整定位,每一步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由此看来,定位就是一个阶段品牌成长的工具,如果过分依赖单一的定位诉求,而不对定位进行升华,不让品牌蜕变,则可能会给品牌长期发展制造障碍。
  
  王老吉自戴“紧箍咒”
  
  王老吉的销量从1亿到120亿,谁也无法否认其卓越的市场表现,但成长太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来看,王老吉强势崛起的辉煌,仍难以掩饰其背后的几处“硬伤”,这些硬伤给渐入佳境的加多宝集团提出了考验。能否抚平这些硬伤,将直接影响到王老吉品牌的生命力。相信加多宝也不希望王老吉成为昙花一现的短命品牌。
  目前,王老吉在以下几个方面,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1 产品线过于单一,销量很难持续增长
  在世界几大食品巨头中,没有一家企业是依靠单一产品支撑起来的,都是采用组合式产品最大程度地占领目标市场。当前,王老吉产品线单一,红罐王老吉单品的销售额已达上限,很难实现新的突破。
  在渠道上,由于产品线较为单一,加多宝在商超渠道的谈判能力偏弱。加多宝内部人士也认为,当单一产品在市场上进人了高度成熟时期,价格体系透明,各渠道成员已经不太赚钱的时候,价格管控就成为最急迫的问题。
  
  2 创新力度不够
  王老吉目前的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产品研发和发掘产品诉求点这两个方面。一直以来,因为王老吉的商标是租赁的,所以在产品开发上受制于人,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其新品研发后继无力。而在产品诉求上,王老吉品牌传播目前仍停留在功能传播阶段,千篇一律的功能宣传,显然已使王老吉走入了死胡同。与之相比,同为饮料品牌的百事可乐,虽然是个老品牌,但却时刻彰显着青春和活力,可谓变通即是生命力。
  
  3 品牌亟待提升
  在市场销售上,王老吉成功了;但在品牌文化建设上,王老吉至今却没有作为。
  作为一个民族品牌,王老吉并没有显示出其作为大品牌的强大张力和影响力。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这一局势,王老吉将很难走出老品牌的烙印。
  王老吉销售额达到120亿后,遭遇到了上升瓶颈,销量不升反降,笔者谓之为“品牌紧箍咒”现象。
  “品牌紧箍咒”现象是成长中的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经常表现为品牌到达一定高度后很难提升,新产品推广也很难成功。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企业打破了,从而有了质的飞跃;而更多的企业要么是维持现状,要么在突发的品牌危机中被逐出市场。
  目前,王老吉正在饱尝进退维谷的难言之隐。显然,加多宝集团已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尝试新品运作。在新产品开发上,其曾试水红枣果品保健饮料,市场未见起色。于是,又发力昆仑山饮用水,希望把其打造成国内中高档水第一品牌,但目前,昆仑山矿泉水的市场反应平平,似乎没有火起来的苗头。
  现在看来,王老吉是成也定位败也定位。首先,准确定位成就了王老吉,但也正是由于其定位,太过具象,仅仅局限于产品,而不是从企业角度出发,这导致产品一旦达到一定高度,品牌就和品类画上了等号,企业很难突破。而对于饮用水昆仑山来说,其仍旧定位于产品,局限于战术,同样导致在战略上很难突破。
  没有战略的高度,战术只能是小打小闹,很难有大作为。在这种战略思路的引导下,王老吉注定无法走得更远。即使推出再多诸如八宝粥之类的新产品,也很难成功。
  可见,王老吉品牌管理非常薄弱。
  
  品牌提升在于文化
  
  纵观世界知名品牌,我们会发现这些品牌可以囊括三个层次,即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
  产品功能带给消费者直接利益的属于物质层面,如王老吉的预防上火、HELLO-c的营养等,带给消费者的是直接体验;而精神层面则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得以满足,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品位,如依云矿泉水;但影响最广的还是上升到文化层面的品牌,因为其能满足多数人的共性需求,培养起人们的消费习惯,如可口可乐演绎的是乐观向上,百事可乐传达的是青春活力,这些品牌的背后对应的都是一种消费文化。
  王老吉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将自身品牌提升到文化层面。为此,笔者对王老吉的品牌战略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提升战略定位,走国际化路线
  当年,王老吉由于采用比其他凉茶企业更高的战略定位,率先走出广东,在全国一炮打响。因此,在其他凉茶企业在偏南一隅苦苦挣扎时,王老吉却成功将自身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
  今天,王老吉完全可以采用同样的策略,继续提升企业的战略定位。以目前王老吉的实力完全有能力走出国门,开拓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就像海尔、联想等品牌一样驰骋于国际疆场,让中国人的饮料成为能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西方传统饮料一争高低的饮料品牌,是王老吉应该去尝试的。
  2 依托中国民族文化,提升品牌文化底蕴
  在饮料行业,提起王老吉,就会有意无意地与可口可乐家族做比较,这多少有点像当年的奥运冠军刘翔PK整个美国田径队的感觉。王老吉的尴尬在于,王老吉仅仅是一个点,可口可乐家族则是一种文化。而王老吉即使偶然获得突破,也只是算是用一个点来对抗一种文化,后劲明显还很不足。
  对王老吉来讲,要想超越可乐,除了偷师学艺,实施多元化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依托民族文化,打造大品牌的文化底蕴。
  3 以中国特色产品拓宽产品线,复制王老吉的成功
  王老吉的成功在于,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消费力,优势在于了解中国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优势,进军竞争激烈的饮用水市场,很明显迈错了步子,走进了“狼窝”。
  中国特色产品众多,而且在中国特色饮料领域中,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思路不开阔,缺乏资金,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表象都和当年凉茶格局一致,加多宝完全有能力将王老吉的成功进行复制。
  王老吉要想拓宽产品线,不防从这些特色产品上去挖掘,比如在养胃、健脑等一些有底蕴的特色产品上做文章,未尝不是一条新的出路。
  总之,加多宝目前需要攻破的课题是把王老吉变成文化和健康的载体,而不仅仅是凉茶的象征,通过对产品的再造和对品牌文化的提升,通过对消费者心智的重新梳理,实现从产品层面到文化层面的提升,王老吉才能有一个更加红火的未来。
其他文献
白酒时尚化升级要针对特定消费群体,而不是泛泛的大众消费者。因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时尚概念,这是由他们的价值观、购买力等因素决定。所以,时尚白酒的开发与营销尤其要锁定中高端群体,他们具有“三高”特征,即高学历、高职务、高文化,以及新崛起的年轻(白领)消费群体。  白酒时尚化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营销层面,仅仅用对产品的包装、策划、宣传、推广等手段,无法从根本解决白酒的时尚化营销问题。企业应该从新产
期刊
“解读定位”系列之一    定位的本质就是利用品牌去占有顾客心智的某种“心智资源”。一旦通过成功定位,占有了某个心智资源,就有机会通过代言品类构建起认知标准,赢得顾客的优先选择,并且能有效的防范负面认知。这样就在消费者心智中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堡垒。  近些年来,面对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经营每况愈下、传统商业理念效用低下等现状,企业界越来越热衷于研究定位理论。究竟该如何把握这个“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
期刊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精准定位,使王老吉以“一箭穿心”之势,迅速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成就其凉茶第一品牌的地位,开创了中国饮料界一大营销奇迹。  就在王老吉一路高歌的征途上,如影随形的则是其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管理危机。“夏枯草”事件,劳资纠纷,销量下滑,品牌归属问题等一系列“麻烦”,在王老吉创造百亿销售神话之后陆续冒出,成为王老吉未来发展的羁绊。  与此同时,凉茶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竞争浪潮,越来
期刊
经济管理学院皮埃罗教授的讲课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他擅长把枯燥晦涩的专业知识与大学生们的兴趣点相结合起来。  一次上课,他在讲解一些营销概念的时候,做了如下解析。  你在晚会上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一生。你走到她的面前,说:“我很有钱,嫁给我吧!”  ——直接营销  你在晚会上看到一个漂亮的女生。你的一个朋友在你的授意下走到这个女生面前,指着你,说:“他很有钱,嫁给他吧!”  ——发布广告  你在晚会上看到
期刊
近几年,加多宝运作的红罐王老吉凭借其“防火”的准确定位以及“无处不在”的终端策略红遍大江南北,销量几乎与可口可乐比肩。这确实是国内企业的一个营销奇迹。  长达数年的裂变式增长戛然而止,王老吉显然遇到了发展瓶颈。无论是“王老吉”这一品牌未来的使用权问题,还是未来的增长问题,都逼得红罐王老吉奇迹的缔造者加多宝公司必须求交。  而从加多宝公司的求变措施来看,它学的仍然是可口可乐模式。曾经赖以发家的模式,
期刊
娃哈哈,一个成功的中国企业,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中国饮料业的一颗明星。  从1987年宗庆后靠14万借款创业至今,娃哈哈已走过20余年的历程,已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等跨国巨头。旗下产品琳琅满目,其中多种产品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娃哈哈式成功,有着可圈可点的“壮举”。其开创性的“联销体”模式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便是其中之一。  市场在变化,竞
期刊
2003年底,CCTV-2做了一个“创新前沿”的大型对话节目。主持人间以创新见长的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会不会因为你个人的创新而阻碍了其他人的创新?”宗庆后坦言:“不会。”  中国企业缺少营销创新吗?社会的共识是“创新不够”。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中国企业不乏营销创新,但大量的创新没有被发现,以至造成目前创新的整体贫乏。这是谁的责任?责任不在员工和部下,而在老板。  创新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员工个人层面
期刊
以我做企业的经验,我觉得日常经营、赚钱都不难,最难的是赚钱后发奖金。有些岗位的奖金很好发,比如独立操作的生产工人和跑单帮业务员,有量化的指标,奖金是算出来的。最难发奖金的是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贡献最大,好攀比,发奖金往往发出矛盾,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产生负面作用。  为此,有一种解决办法是搞工资奖金保密制度,让你无法比,一比较就受处罚。  奖金难发的主要原因是由分工
期刊
从2003-2008年,6年间中国饮料界最不能忽视的黑马现象就是王老吉销量从1亿到超百亿的成长神话,这种势头足以令传统饮料巨头们嫉妒、惊愕乃至恐慌。但2008年之后,王老吉对外公布的数据减少,隐隐让人觉察其形势的不妙。  事实上,在王老吉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和隐患已经悄然埋伏……    消费者心智中的三大战役    破解王老吉的成功,首先从消费者的认知角度看凉茶的三大战役。    1 “怕
期刊
秒杀营销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和促进销量,互联网营销也绝不能靠低价去赢得竞争,为了赶潮流而秒杀是不可取的。    2009年9月,淘宝网为庆祝成立六周年,举办了一次“一元秒杀”的网购促销活动,网络反响巨大,影响深远。此后,“秒杀”这个原本是指网络游戏中瞬间杀死敌人的词语,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促销杀手锏。  实际上,秒杀营销是互联网时代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兴促销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商家的限时大甩卖。它与线下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