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几点做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4188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通过帮助学生消除说话的心理障碍、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口语训练活动、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及对学生进行说话方法、技巧的指导等方法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培养 说话能力 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乃至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呢?在几年的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说话的畏惧心理及心理障碍,使学生敢说。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说话方面存在心理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经常组织学生有目的的开展主题班会,如“寻找自己的闪光点”、“相信我能行”等,在班会上,鼓励学生放松紧张戒备心理,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大胆表现自己,不怕说错;在课堂上,经常面带微笑,眼含鼓励,摒弃贬斥、蔑视、挖苦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举手,积极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几个月下来,学生说好的畏惧心理基本消除了。如班里有一名叫王欢欢的女生,性格比较内向,以前上课时根本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叫起回答问题,也总是腼腆、羞怯,声音很低。针对她的性格特点,我们有意识的多提问她,并时时鼓励她大胆举手,提高声音,并对她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的给予肯定,渐渐地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紧张心理消除了,而且敢于在课堂上主动提问问题,且声音适中并充满自信,课下能主动与人交谈,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说的氛围,培养学生说的兴趣。活动主要有:1、课前讲成语故事或小笑话。一般安排学生按学号轮流进行,时间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学生说完后,教师要予以鼓励,并进行适当的指导;2、朗读比赛。举行的方式多种多样,或前后排、或左右排、或男女生比赛、或自愿报名参加比赛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语感,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3、课余时间不定期的组织故事会、成语接龙、对歇后语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激起其说的欲望;4、进行联谊活动。一般为个体间进行,即让同学们与兄弟班搞联谊,看谁能在活动中认识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鼓励其在陌生人面前敢于说话,勇于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彻底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
  第三,积累说的素材,丰富词汇,为说话储蓄丰富的“源头活水”,使学生能说。有很多学生想说但不能说、不会说,我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最简捷的方法就是组织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内容上可以多种多样,如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幽默趣闻、成语故事、精彩篇章、同学妙语、优美广告词、歇后语等。并指导在积累本上积累时要分门别类、条理而有序,前面还要有目录,以便查找。通过不断的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可以树立学生说的自信心,使他们敢说、能说、有话可说。如班里有一名叫李珊的同学,以前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和老师交谈时总是面红耳赤,前言不搭后语,不知该如何对答,语言表达能力差,经过近一年的语言材料积累后,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开阔了,和同学、老师交谈时,也比较自然流畅了,并且还参加了今年我校举行的讲故事比赛,获得了较好成绩。
  第四,“授之以渔”,对学生在说话方法、技巧上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并创设各种情景进行对话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求学生们说话必须做到声音高低适度,必须让对方听到、听清,这是说话的前提。在课堂上说,就要做到声音宏亮,保证教室内每位同学都能听到。2、说话要看对象,从说话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从而就能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说话的目的。另外,注意说话对象的身份非常重要,我时常提醒同学们,对小孩或同龄人说话要坦诚、亲切;对老年人或自己的师长说话要有礼貌,要尊敬他们。总之,要在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说出合适的话,达到交流的目的。3、说话要条理、连贯、有中心。在说话前要理清思路和线索。如有的学生在叙述“我的一天”时,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就叙述,结果从早晨说到中午,想起别的又说道早晨,说到晚上又回到中午。没有中心事件,又条理混乱,导致听众不知其所云,这样就影响了说话效果。我在指导学生时,先让其理清说话思路,紧扣住中心,切勿求全求多,平时养成多思考的习惯,培养连贯、严密的组织语言的能力。4、说话要讲究方式,还要注意语言美。如注意称呼,注意使用敬语和谦语,注意说话的语态、语气等。
  以上就是本人在培养初中生说话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时效性。总而言之,说话能力的培养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等 《语文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其他文献
今年是河北省高中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第一年,如何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教育体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明确新课改改革的目标任务、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真正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在参与过程中转变与更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之下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形成,本文从基础知识教学和物理思维方法及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实验的探究体验等方面做出探索。  关键词:课改 物理 能力培养    今年是河北省高中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不只是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打破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期刊
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整体把握。教材变了,改变以前教师占用大量时间,以空洞的过多过细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 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拓宽学生的求知空间是首当其冲
期刊
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在中考总复习中更新观念,大胆应用新课改理念,取得较好复习效果。    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政治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将知识点网络化,学生复习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抓住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主线:一般要依次经历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下面我就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对策、注意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目前,课堂上教师积极尝试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
期刊
如今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了,他们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那么,在新形势下应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呢?这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需要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去实践。下面就把我的几点收获写下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放下戒尺,去收获平等的快乐    鲁迅笔下的“先生”的形象另人捧腹,然而又有多少老师何尝不是
期刊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
期刊
我们曾多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一、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
期刊
近几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陆续铺开,2009年我们河北省也迎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春风,就历史课程而言,全面启用了新教材。新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度变化。作为一名课改前沿的历史教师,尽管已经从教了近二十年,深深地感到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自接触新教材,已经几个月过去了,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如何把握历史教材?现结合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粗浅认识,以
期刊
新课改的春风吹绿了江南,也吹绿了江北。那么在此大好形势下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该如何作为呢?面对众多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地追寻课改新模式,或者一知半解后便获得肤浅的理解,欣喜若狂后又进行蹩脚的表演,我们是否该冷静地思考:语文教师该怎样作为?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郑板桥题书斋联,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
期刊